APP下载

黔南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07-04严辉刘宗媚

科学与财富 2021年7期
关键词:黔南州森林资源发展现状

严辉 刘宗媚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产业在促进精准扶贫、繁荣区域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实施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推动下,黔南州林业产业发展得到了稳步提升,但从“十三五”发展以来的产业实力、结构规模、产品质量价值等方面来看,黔南州林业产业发展效果不是很显著。基于此,文章从林地资源、发展现状等方面对黔南州林业产业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为推进黔南州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黔南州;林下产业;森林资源;发展现状;对策

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发展林业产业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潜力所在,又是实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优势所在,还是推进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重要领域,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行动。

黔南州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让丰富的林业生态资源转变为绿色资本、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对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黔南州林业基本情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处东经106°12′~108°18′、北纬25°04′~27°29′之间,辖12个县(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3930万亩,林地面积2615万亩。占国土面积66.5%,其中乔木林地1656万亩,竹林地9.9万亩,疏林地2.4万亩,特殊灌木林地803.5万亩,一般灌木林地38.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44.7万亩,苗圃地0.3万亩,迹地6.4万亩,宜林地31.1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7万亩,其他无立木林地20.5万亩。

黔南州林地面积中有国家公益林地747万亩,地方公益林地656万亩,商品林地1212万亩。

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十三五”以来,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护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为使命,以规划为引领,以“守底线、建金山、创品牌”为主线,抢抓历史机遇,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黔南林业产业发展之路。

(一)林业产值增长情况

“十三五”期末,黔南州林业总产值444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158亿元,占比35.6%;第二产业100亿元,占比22.5%;第三产业186亿元,占比41.9%,当前黔南州已经形成了刺梨、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精品林业、林产加工等齐头并进的林业产业发展新形势。

(二)产业基础提升情况

“十三五”以来,黔南州各地林业部门围绕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的培育,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林业产业基础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56%增加到了2020年的65.82%,森林蓄积量由2015年的5600万立方米增加到了2020年的8000多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同步增长的“双增”目标。

(三)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经济是黔南州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十三五”期间,黔南州围绕刺梨、油茶、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发展林业产业。期末,刺梨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挂果面积16.8万亩,鲜果产量5.2万吨。油茶种植规模达13万亩,现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省知名品牌1个。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250万亩,总产值达49亿元。花卉苗木面积近8万亩,年产值约6亿元以上。还拥有1个世界自然遗产地、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居贵州省之首。

三、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黔南州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带动了林农增收,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企业实力弱,示范推广和带动不足。黔南州企业弱、小、散问题突出,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不够。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市场与自然风险较高,增收效益不明显。

(二)结构不合理,发展重点和特色不凸显。黔南州缺乏具体落地的林業产业规划,部分县(市)对产业业态选择和布局缺乏科学研究和市场分析,发展重点和特色优势品种不凸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大部分经营单位在发展林业产业上存在盲目跟从现象,未形成差异化发展业态,导致同质产品相互竞争,价格波动较大。

(三)宣传力度较弱,产品知晓度低。因财力有限等因素,黔南州林业产品在对外宣传力度上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现有的宣传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性,未能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外界对产品的知晓度低,不利产品市场的开拓。

(四)缺乏科技支撑,高质高速发展动能不足。林业产业涉及领域多,专业性较强,黔南州林业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栽培模式和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研发推广等方面相对滞后,亟待整合科技力量,加强联合攻关。林业部门缺少系统性指导林业产业发展相应领域的技术人才,对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不够到位,高质高速发展动能不足。

四、对策与建议

为实现黔南州林业产业高效高质发展,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营主体,壮大产业集群。

(一)培育经营主体,统筹融合发展。黔南州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特色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不断壮大经营主体,鼓励林农利用资源、劳力等入股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发展和利益联结体。创建一批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配套建设林特产品加工基地,推动产业园区化、聚集化发展,实现产品加工转化,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二)统一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黔南州应充分考虑气候条件、资源禀赋优势、立地条件和环境承载力,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林为引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经济新模式,通过推动刺梨、油茶等特色林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共享化生产,进一步夯实黔南州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基础。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利用节假日期间在景区景点等线下方式和“直播带货”、“微商平台”等线上方式宣传推广特色林业产品,提高产品知晓度。

(四)强化科技支撑,着于品牌建立。黔南州要发挥好科技对林业经济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不断推动林业产业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加强科技推广服务和指导,整合科技人员力量,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基地和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同时,加大推进林业产业产品品牌建设,建立健全产业产品标准体系,强化标准执行和管理,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

结语: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是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造林技术探讨[J]. 王芳,张鹏飞.  种子科技. 2020(15)

[2]湖南林业现状及其前瞻[J]. 鲁遐龄,刘溅根,欧阳昶.  林业建设. 1997(03)

[3]亚太地区林业现状[J]. 赵爱云.  世界林业研究. 1997(05)

猜你喜欢

黔南州森林资源发展现状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来吧!老年朋友们
——黔南州老年大学校歌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