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所有权集中度和企业风险
2021-07-04郭燕溶吴晓芬王惠敏
郭燕溶 吴晓芬 王惠敏
摘 要:本文以2015-2019年我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成本粘性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所有权集中度,研究集中程度高低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的作用是造成企业风险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所有权集中度的高低会对成本粘性和经营风险间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进一步探析后得到,成本粘性的作用均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所有权的集中度若能调整至适当水平便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粘性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若企业具有较高的所有权集中度,则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正相关影响较高;若企业的所有权集中度较为分散,则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正相关影响较低。
关键词:成本粘性;企业风险;所有权集中度
一、引言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为了防止削减成本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往往会根据经济环境主动调整成本和费用,而在调整成本结构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粘性成本,这是由于企业资源利用同业务活动之间的分配失衡所造成的现象。一旦企业存在较大的成本粘性便会导致系统资源的配置偏离最优,进而使得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充足利用,加剧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所有权集中度是企业运行和治理的核心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东的监管力度,公司治理机制失灵也是企业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本文将成本粘性、所有权结构、企业风险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通过建立实证分析模型,深入探讨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一方面补充了现有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方面的研究,也为农业企业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情况下,制定多种措施减少成本粘性现象,降低企业风险提供思路。
二、理论层面分析与假设
(一)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
当企业的外部环境较好,公司治理层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或出于自利行为时,他们往往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支撑业务发展的需要;反之,当外部环境动荡复杂,公司治理层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时,他们往往会减少资源的投入来减少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上述两种情况,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均会造成企业成本粘性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看,当企业的成本粘性较高时,所对应的企业系统资源分配效率便会有所下降,资源分配的持續低下最终会造成企业的成本与费用得不到及时调整,营收同费用间的不协调发展,最终会使得企业的运行情况日趋严峻,从而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苏文兵等(2012)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成本粘性使得预测盈利模型产生偏差,成本粘性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层出现判断失误等现象,从而导致企业资源的不完全分配以及经营效益降低等现象,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1]。谢获宝和惠丽丽(2016)认为成本粘性放大了外部环境风险因素对企业内部风险的作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投资者的经营决策行为,当企业的收入下降时,高额的成本无法和收入同比例下降,进而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2]。李文新和夏露(2020)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层的决策会对成本粘性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当外部环境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即使企业的销售量或营业收入出现下滑,部分治理层仍会盲目地将其认定为暂时性现象,对企业和经济的未来走势依然看好,无法及时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和成本框架予以调整,如此一来便增加了成本粘性,进而扩大了企业的决策和经营风险[3]。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基本假设:
H1: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二者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当成本粘性较大时,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较大。
(二)所有权集中度、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
从整体上看,企业经营风险的直接承担主体是企业所有者,即股东。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企业遵循“股东至上”的原则,大股东享有决策权和执行权,其作出的决定往往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当企业的所有权集中度较为分散时,占据最大份额的股东就总体而言股份相对较小,在日常的生产决策中无法独裁,便会形成权力相互制衡的局面,股东间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相当,对公司的决策不具有绝对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不仅能够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能在民主决策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所有权集中度分散的同时也从侧面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企业的成本粘性,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
梁上坤和陈东华(2015)研究发现在所有权较为集中的企业,占据较大份额的股东为了保证自身的权力和利益不受损害,一般会选择服从的职业代理人,而代理人为了岗位晋升等因素,通常会尽可能地制定对大股东有益的决策,满足大股东的需求,而非以资源配置最优化和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来作为岗位职责,所以当企业的需求下降时,他们不会及时调配资源来改变成本结构,进而导致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上升,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4]。吕沙和郑钰佳(2016)认为股权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对企业的代理难题而言影响甚大,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一方面导致道德问题的产生,另一面则导致股东逆向选择现的出现,导致企业的成本粘性产生变化[5]。王珏和肖露璐(2017)分析后发现,所有权集中度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板块,对企业的成本粘性和经营风险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决策,容易导致企业的资源配置偏离最优,进而导致企业风险的增大[6]。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基本假设:
H2:所有权集中度对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所有权集中度较高时,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正向影响更大。
二、实验设计与探究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在A股上市的中国农业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充分考虑了可能存在经营不良的企业数据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故剔除数据中存在差异性与实际相差较大和与实验无较大相关的部分,最后共获得350个数据。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RESSET瑞思数据库,少部分来自上市公司官方网站,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tata15.1。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风险,通过对前人文献的研究发现,衡量企业风险的模型和指标虽有多个,但大多数学者采取的模型是美国的Altman所提出的多元化Z值模型,该模型具有数据计算方便、计算结果精确、无需进行数据转换等优点,避免了单一化的计算结果,对企业风险的考量较为全面,较适合运用于我国农业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风险计算。多元化Z值模型全称为Z-Score模型,它是由22个不同的财务指标经过层层筛选和计量统计建立而来的,该模型从全方面,多层次考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水平,具体公式为:
上述公式中的Z代表企业的风险警惕值;分别代表企业营业资金、留存收益、息税前利润三项财务指标分别同企业总资产金额的比值;代表所有者权益同企业负债总额的比;代表企业营业收入同总资产金额的比。所得出的值不同,反映出的企业风险水平也不同,当小于1.8时,表示企业情况较为严峻,处于亏损破产的边缘;当处于1.8~2.99区间时,表示企业存在少部分经营风险,需及时加以调整;当大于2.99时,代表企业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即值越小,表明企业的风险程度越高。
(2)解释变量。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为成本粘性,以占据份额最大的前五名股东的股份之和来代表所有权集中度。當今国际社会上的学者主要运用Weiss模型和ABJ模型对成本粘性进行研究,但是ABJ模型的使用范围较为局限,其只能用于测算特定行业的成本粘性水平,无法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准确的细化考量[7]。Weiss模型弥补了ABJ模型存在的不足,通过获取样本企业的年度财报数据便能很快测算出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基于此,本文使用Weiss模型来分析企业的成本粘性,具体公式如下:
公式(2)中表示第家公司;表示第个年度;表示第个年度第家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是企业季度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营业成本的总和,是企业的季度总成本,表示公司的总成本变动率;表示公司的营业收入变动率;表示第个年度第家公司连续的四个季度中收入最先出现下滑的季度;表示第个年度第家公司连续的四个季度中收入最先出现上升的季度。当企业的水平测量值小于0时,代表企业成本费用同营业收入比值的正增长率大于负增长率,进而导致企业的成本粘性。当小于0且其数值越小时,说明企业的成本粘性越大。
(3)控制变量。测量企业成本粘性水平的变量指标众多,为了研究企业自身因素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为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水平和资本密集度四个指标。企业规模越大,所需投入的资源和成本也越多,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成本浪费和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也愈发突出,可能会导致企业风险的上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期末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时,表示企业的负债较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进而导致风险的上升;盈利能力水平高代表企业具有较强的利润创造实力,可以帮助抵御公司可能会面临的经营风险;资本密集度的大小代表企业资本力量的强弱与否,当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较高时,表示企业具有足够的资本力量,可以避免部分风险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具体变量定义见下表:
(三)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模型(3)来检验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进而验证上文提出的假设H1;同时引入所有权集中度因素,在模型(3)的基础上增加成本粘性与所有权集中度的交互项以及所有权集中度(CR5)用于搭建模型(4)来检验所有权集中度对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进而验证上文提出的假设H2,具体模型如下:
以上两个模型中的Z值为企业风险,表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代表残差项,其余变量的定义在表1中均已说明。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利用stata15.1进行描述性统计所得的结果,是研究成本粘性对所有权集中度影响的主要数据。由表2可以看出,成本粘性的平均值为0.0352、最大值为1.5370、最小值为-1.0720,可见我国A股农业公司的成本粘性差距较大,但是成本粘性的标准差仅为0.1620,说明整体上数据间的差异较小,行业发展水平较为稳定,因此可以看出样本数据选取较为适宜,较为符合我国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充实基础。在所有者权益方面,占据较大份额的前五名股东的股份之和的行业均值为46.90%、最大值为87.70%、最小值为18.30%,说明企业的所有权程度较为集中,最大值同最小值间的数值差异达69.40%,可见样本公司的选取具备较强的象征性。从企业风险水平上看,指标的最大值为18.50、最小值为0.0009、平均值为4.4400,说明样本数据的选取范围较大,涵盖面广,满足本文的研究需求。
(二)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变量运用相关性分析得到表3,由表中可以看出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企业风险和成本粘性程度在5%水平时的相关系数为0.0870,二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所得的数据显示结果与本文的假设H1所假设的理论基本相同。此外,表中剩余其它变量间的系数值均小于0.3,说明变量间不存在较强的关联影响。
(三)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模型(3)来验证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变量回归结果显示为表4第二列数据。模型(3)的数据回归结果显示,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13,且在10%水平下的结果为正,说明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联系。即随着成本粘性的增加,企业的风险水平会随之升高,由此也证实了上述提出的假设H1。在模型(3)的基础上增加所有权集中度和交互项得到模型(4),其数据回归结果显示为表4中的第三列数据。模型(4)的数据回归结果显示,所有权集中度的系数值为0.028,在10%水平下结果为正;交互项的相关系数为0.05,在5%水平下的结果为正,可见当企业的所有权集中度较高时,企业的决策权和执行权掌握在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的话语权有限,难以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资源配置和成本结构无法实现进一步优化,成本粘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日益增大。即所有权集中程度越高,越会对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的正相关关系产生影响,由此也印证了上述提出的假设H2。
对表中的其他控制变量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否引入所有权集中度这一变量,企业规模和资本密集度的相关系数始终为正值,二者在5%水平下结果为正,说明企业规模和资本密集度同企业风险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即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本密集度的上升都会令企业的风险水平增加;相反,资产负债率和盈利能力水平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二者在10%水平下结果为负,说明资产负债率和盈利能力水平同企业风险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即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和盈利能力水平的上升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风险,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四、结论
本文以2015-2019年中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成本粘性同企业风险二者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所有权集中度这一变量,研究集中程度高低对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关系的影响。通過上述研究得出结论如下:
(1)实证分析表明,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企业的成本粘性增多时,相对应的企业风险也会随之上升。企业在日常的资源分配与成本管控中要清楚掌握成本粘性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成本粘性水平予以调整,削弱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程度。
(2)深入探析发现,所有权集中度对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的关系具有正向影响,即在所有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占据较大份额的股东发生的自我利益行为会导致企业的管理决策错失资源有效配置的机会,导致成本粘性的增加,使得企业处于较高风险的范围内。企业应进行结构优化来避免大股东可能会发生的自我利益行为,同时应当完善中小股东的责任监督制,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从整体上使企业的所有权集中度稳定在一个适宜的范围,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从根本上减少企业可能会面临的风险。
本文实证分析了中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的关系,引入所有权集中度这一变量,探究该变量对成本粘性和企业风险间关系的影响,完善和拓展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补充了农业行业在该项研究上的欠缺,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同时,本文的实证分析与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形下,采取更多有效的策略多层面地控制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多高质量决策,协助企业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制定最优方案来减少企业的决策风险和经营风险,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文兵,李心合,段治翔.基于成本粘性的盈利预测及其精度检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31(05):930-940.
[2]谢获宝,惠丽丽.投资效率、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视角[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6,13(02):3-11.
[3]李文新,夏露.成本粘性、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经营风险——来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20,35(03):29-33+44.
[4]梁上坤,陈冬华.大股东会侵犯管理层利益吗?——来自资金占用与管理层人员变更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5(03):192-206.
[5]吕沙,郑钰佳.管理层激励、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6(15):40-43.
[6]王珏,肖露璐.所有权集中度、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J].财会通讯,2017(27):28-31.
[7]查道林,刘思梦,刘琳.成本粘性增加了债务违约风险吗?——基于经营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J].财会通讯,2019(27):78-82.
作者简介:郭燕溶(2000-),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在读,财务管理专业
通讯作者简介:吴晓芬(1983-),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管理会计
基金项目:2020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S20201404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