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中计量采集业务的深度融合研究

2021-07-04陈卓荣

科学与财富 2021年11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

陈卓荣

摘 要:为了加快智能化计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必须积极地构建网格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各个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来实现小区域的精细化管理,这其中需要计量采集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网格化管理的目标。本文重点分析了网格化管理系统的特征以及计量采集业务深度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体系;计量采集业务;深度融合

0 前言

计量与采集业务网格化融合体系的建设是电力系统未来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创建计量业务与采集业务的网格责任区,并完善网格责任管控机制,强化资产维度管理,从而为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与营销服务等创造条件。

1 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1 竖向贯通,横向融合

创建并形成从省到市再到县的级别式、层次式的业务监控体系,将采集能效、设备运行模式、资产质量等重要指标实施集中化监控,对重要技术岗位人员,例如:采集岗、资产管理人员、线损与装表人员等业务方面的综合型人才,打造出计量业务网格管理队伍,抑制内外勤人员数量,改革最初的业务条块划分模式,削减业务协作环节。

1.2 网格管理,资源分享

创建网格管理责任分担区,为各个分担区派驻业务经理,并采用岗位责任制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高效整合、优化配置,搭建起扁平化的运作单元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关联性业务的逐级派工,分类别处理、逐步管控等,本着区域、人员与责任的逐级划分的原则,打造出岗位竞聘、优胜劣汰的氛围,实现关键指标的同步提升。

1.3 节点管控,流程监督

将集中监控和属地运维有效配合起来,对于采集业务、运维作业等进行定位,而且要做好作业指导,实行远程化校验,最终达到采集、运维、作业整个过程中的监督、监管,整合计量资产管理模块,搭建异常在线监测平台,引进计量设备状态检修制度,逐层次、逐级别地围绕一些关键数据信息,例如:计量资产、采集运维以及运行状态等实施环比监督。

1.4 应用导向,量化评估

深入参照采集系统深化应用工作,对计量、采集业务标准等实施全方位地评价、剖析,而且要实施量化处理,而且要围绕人员、设备、实效、工单等实施全方位地评估与评价,而且要抄表、线损、抢修等專业实施动态跟踪,凭借对应用数据效率、数据质量的精益化管理与控制,来全面优化并提高企业的营销精益化管理质量。

2 计量采集业务的深度融合的具体做法

2.1 采集运维与计量资产管理的融合

把计量资产管理添加到装表接电、采集运维等过程中,而且在正式装配计量装置前,对计量资产实施精益化检定、存放与发配,实际运行中必须强化计量资产的精细化监测、分析与管控,而且拆除以后也要实施精准化甄别、分拣,充分利用计量设备的在线监测平台,围绕计量资产的工作状态实施远距离地监测、检查,而且要对故障问题作出诊断、分析,给出全方位地评价,对于特殊的质量问题则要进行透彻、深入地分析,明确各个厂商、批次计量设备是否存在问题,计算故障的数量与发展走向,和检定记录、运行时间等实施关联化诊断,从而为编制运行装置的采集运维对策、故障消缺方法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 采集运维和台区线损整治的融合

这两者的深入融合主要是以业务并轨展开、台账并列管控、缺陷问题同步处理的方式实现的,而且要有效推动网格集中运维、线损集中整治的优点,自台区关口的总表入手,彻底地检查公变、终端与互感器等的数据,以计量设备消缺、互感器更新、二次回路检查等方式来保证现场、设备装置、档案文件信息等的协调性、一致性,而且还要对各个台区的电源点加以核实,从中发现计量故障、用电故障、终端故障等问题,确保用电必须计量、计量一定达到精准的效果。网格区的负责人要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和校验,每日完成消缺整改,以大数据分析、台区线损统计、信息采集接入状态、抄表成功率等来实施数据、信息的关联化分析,动态监测台区的停电情况,而且要把台区的供电障碍、线损异常等紧密联系起来,保证现场工作者能高效、精准地分析,及时地明确、找出采集中的问题,以及线损故障的来源。

2.3 采集运维和费控补抄业务的融合

把最新建成的居民区统一添加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管理范围,而且在单个网格区采取“装表、采集、补抄、停电、复电”的一体化管理,而且要积极地动态地整理好一切档案资料,其中包括:电表资料、采集器资料等,而且要在现场就做好各个采集设备的检查,明确其是否带电,而且要调试集中器,同时,也要做好营销业务系统的流程归档工作。而且也要在营销业务系统中做好远距离地停电、送电测试,保证未来的提前交费功能得以实现,在业扩报装的装表节点环节入手,必须设置专门的负责人,而且要全过程地对设备的安装、运行等做好管控,确保各项工作质量,防止未来的运行、维护发生反复,减少日后的责任追究与相互推卸等现象,而且要对远程的停电、复电的用户实施及时地检修、抢修与维护,确保动态监控,而且要对跳闸、合闸等操作实施应急化救援。

2.4 搭建网格责任管理机制

编制网格管理区的管理责任制度与规范,而且要指明各个网格区的负责人、内部成员以及整个队伍的职责、任务等,对整个区域的计量工作、采集、线损与资产等进行全面负责,整合好一套业务,达到计量业务、采集业务的精细化、简单化管理,防止传统的多专业人员多次进行现场处理带来的资源浪费现象,控制中间冗余传输环节,而且要经常性地对区域负责人的工作水平、效能效率、指标落实情况等实施动态地监督、检查,而且要精细化处理大范围内无法统筹解决的问题,对其实施逐个处理,也要围绕区域的特点、现实情况等,也要配合当前的安全制度、营销政策与服务模式等来高效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区域负责制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控制整个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盲区的出现。

2.5 搭建资产维度管控机制

牢固把握“计量资产管理夯基提效”这一主流线索,高效地提升各个计量装置的质量监督能力、设备检测性能,而且要对一切计量设备实施全寿命、全过程、整个周期式的质量管理,而且要有效地做好供货前端、到货验收环节、报废环节等的质量检查与监督,实施周期性的实物清点与剖析机制,集中展开从月度到季度再到年度的实物盘点排查机制,强化预领设备的管理,创建预领待装设备台账,预防设备库长期地处于停滞状态,防止各个设备的流失,重视库存超周期类装置的特殊化管理,而且要对这种设备设置预警信号,而且要实施设备到期复查制度。要围绕电能表、互感器、采集终端等实施资产整个周期的状态化管理与分析,搭建若干环节的质量剖析模型,而且要深入实施计量资产的质量分析,创建常态化的质量监督机制、预警机制,科学地识别任何对计量设备有影响的环节,以及其他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设备的现场运行维护、故障的消缺等提供参考。

以计量在线监测闭环管理为核心,创建围绕计量装置的闭环管控系统,此系统能对计量设备实施预警、及时响应与高效处置,而且要积极地引进计量装置的状态检修、监测机制,对电能表的运行模式、工作状态等实施状态化分析,从而达到对各类电能表的运行状态的全程化定期检查、检修与分析,也能为电能表的状态化检修、备品备件等提供支持性决策,而且要积极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来分析各个计量装置的缺陷和问题,而且也要对各类电能表的数据开展全面、深入地分析。可以从几大关键方面入手分析计量设备的整体健康程度、运行状态,而且要对其进行建模,也可以对电能表的故障来分析建模,推动电能计量设备从事后检修到事前预测的方向发展。

2.6 构建应用导向评价机制

创建市级、县级层次的指标逐层管控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顶层设计、中间落实与基层反馈等优势,确保工作小组能全程参与,确保不同的网格区域都能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避免重复性劳动,高效地完成关联性任务,而且要确保监督小组能全程监控,最终达到现场需求合理、技术应用合适与指标的严格管理的目标。而且要以周为单位召开会议,对不同网格区的责任、任务等给出明示,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

3 结语

根据现代营销体系的构建原则,两率一损作为关键的指标,能够作为判断、分析与衡量营销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为了提高营销效率與管理水平应该深入推进计量采集业务的深度融合式管理,从而支持整个电力系统的网格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DL/T 698-1999.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S].2000.

[2] 广东电网低压集抄技术方案及配置规范(试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S].2007.

[4] 程瑛颖.智能电表数据采集新型网络结构传输协议[J].自动化与仪表,2015,30(07):9-12.

[5] 唐良瑞.面向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访问控制协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06):113-118.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
初中寄宿制学校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对新课程下生命语文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