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老年痴呆病人睡眠障碍特征的研究
2021-07-03周恩竹夏丽吕洋刘欣彤
周恩竹 夏丽 吕洋 刘欣彤
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目前全世界约有4700万人患有痴呆,预计到2030年,痴呆病人将增加至9000万左右[1]。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广泛影响大脑皮质和海马体功能[2],可表现为记忆力、定向能力及社会功能减退等症状,严重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使生活质量受影响,家庭及社会负担增加。睡眠约占人生的1/3时间,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许多老年人的睡眠在各个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5]。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病人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导致病人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行为能力恶化,诱发病人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并发症,从而加快老年病人的衰退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老年痴呆病人睡眠障碍特征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来自2016~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并完善老年综合评估的病人。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由同一名专业人员在同一时间完成MMSE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筛查;(3)经MMSE量表筛查的所有痴呆病人,如AD、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本研究不对病因进一步探讨。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脏病、肺部疾病者;(2)合并其他影响睡眠及认知功能的非痴呆性疾病,如呼吸衰竭、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冠心病等;(3)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完整者。
经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筛查后,最终纳入752例病人。根据MMSE得分情况分为认知正常组411例、CI组341例,再根据MMSE得分情况将认知障碍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痴呆组133例(21~26分)、中度痴呆组167例(10~20分)、重度痴呆组41例(<10分)[6]。各组间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1.2 测评工具PSQI 睡眠障碍的评定采用PSQI量表进行,该量表总分21分,共7个部分,分别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夜间睡眠障碍、安眠药使用情况及日间功能障碍,每个部分最高为3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障碍越严重。本次研究以7分及以上或长期需依赖药物入睡为标准,满足两者之一者即定义为存在睡眠障碍[6-7]。因PSQI量表中第1个因子为主观评定的睡眠质量,故本研究不涉及该因子的比较。对中-重度痴呆组、尤其是重度痴呆组的病人,PSQI量表评定在负责长期照料、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及睡眠情况熟悉的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可一定程度上除外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I组与正常组PSQI评分比较 CI组的PSQI总分、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见表2。
表2 CI组与认知正常组PSQI评分比较(中位数,分)
2.2 不同程度痴呆组间PSQI评分比较 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PSQI总分显著升高(P<0.05)。与轻度痴呆组相比,中、重度痴呆组的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痴呆组的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高于轻度痴呆组和中度痴呆组(P<0.05)。见表3。
表3 轻度、中度、重度痴呆组间PSQI评分比较(中位数,分)
3 讨论
痴呆与睡眠障碍均为困扰老年人的常见老年综合征。近期有研究表明,超过60%的AD病人出现睡眠障碍,甚至在AD前临床阶段,睡眠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化[8]。多项研究均表明,睡眠障碍是认知功能受损和AD的危险因素。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多种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降低、日间功能障碍等,均可显著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9]。睡眠障碍与痴呆,尤其是AD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痴呆病人睡眠障碍程度较认知正常者严重,以入睡潜伏时间延长、睡眠效率降低、日间功能障碍为主;同时我们还发现,与轻度痴呆比较,进展到中度痴呆后,日间功能障碍愈加明显,而随着痴呆程度进一步加深至重度,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三者都受到更为明显的影响,这提示我们,要在痴呆早期尽可能干预睡眠、改善睡眠障碍情况,否则一旦进展至重度痴呆,睡眠障碍将在不同方面受到更深的影响、治疗可能会愈发困难,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事件可能也会增加。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了老年期痴呆者确实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程度痴呆病人其睡眠障碍特征的差异性,提示临床工作者可能需要更加关注轻度痴呆病人的诊治情况,以免认知障碍进一步加深导致睡眠进一步受损。
doi:10.1093/sleep/zsw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