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产业”双集聚下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策略

2021-07-02王晓东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促进作用城镇化

王晓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6)

1 引言和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增长至2019年的60.6%,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对人口流动逐渐放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到城市中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作。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一方面使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高,另一方面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向城镇集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新型城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正确认识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早日实现产城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少学者研究了城镇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以及城镇化与人口集聚的关系:吴丰林和方创林(2010)认为产业集聚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1];巴顿(1976)认为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2];Francois Perroux(1950)的增长级理论认为,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对人口及其他要素存在持续的聚集作用,人口集聚先于其他因素的集聚,且各类并不是同步发生的[3];刘国斌和韩世博(2016)认为人口集聚对城镇化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其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小[4];武前波和惠聪聪(2020)认为不同城市城镇化对人口集聚的影响不同[5]。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研究工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和研究人口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的成果较为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现有研究在分析工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时,衡量城镇化指标,只简单地以人口城镇化来反映城镇化水平;二是没有分析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相互作用。为此,本文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活和生态六个方面来衡量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并研究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交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

2 理论分析

第二产业集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新型城镇化:一是第二产业集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在带动高技术人才流入的同时,还能为周边地区非农劳动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口的聚集,促进人口城镇化。二是第二产业集聚通过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升收入水平,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逐步实现集聚经济,加快经济城镇化进程。可见,工业的繁荣发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升了职工收入水平,进一步改善人们的消费需求,工业集聚过程能够带动人口的转移,进而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整体,二者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人口集聚一方面给第二产业集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创造了服务业等行业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促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人口集聚与第二产业集聚是相辅相成的作用,二者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缺一不可,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三个假说:

(1)第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2)人口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3)人口集聚和第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的影响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选取

因变量为新型城镇化质量,核心变量有人口集聚和第二产业集聚,控制变量有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和价格水平。各个变量采取的衡量指标和计算方法如下。

(1)新型城镇化质量(urban):参考以往文献,使用熵值法来构建衡量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2)人口集聚(peag):使用地理集中度来衡量,具体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

其中peagi指某年份i地区的人口集聚度,peoi和acri分别表示某年份i地区(城镇)的年末常住总人口和土地面积,∑peoi和∑acri则分别为整个研究区域年末常住人口与土地面积。

(3)第二产业集聚(inag):采用区位熵来衡量产业集聚,区位熵越大,说明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该产业在该地区内的发展更加成熟、集聚能力更强、更具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具体测算方法如公式(2)。

其中E表示就业人数;i表示省级范围;m取1、2、3,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k表示全国范围,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集聚水平越高。

(4)参考以往文献,选取的控制变量分别是:①对外开放程度(open),使用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②政府干预程度(fin),使用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③产业结构(indu),使用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来衡量。④价格水平(pric),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

3.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根据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合成以及计算得到的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3 模型设定

建立静态面板模型来研究人口集聚与第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加入人口集聚与第二产业集聚的乘积项,通过乘积项系数的显著性来判断人口集聚与第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是否具有交互作用,通过系数的正负号来判断人口集聚与第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抑制。

建立方程如公式(3)和公式(4)。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使用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方程1和方程2的估计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方程1的估计结果中,人口集聚和第二产业集聚的系数均为正,验证了假说(1)和假说(2),即人口集聚和第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从方程2的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加入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乘积项以后,第二产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系数估计值均为正,且乘积项系数为正,验证了假说(3),即第二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

表3 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从相关理论分析入手,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三个假说,并使用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地区和西藏自治区)2018—2019年的面板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来验证假说,实证结果表明:(1)第二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人口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3)第二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

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现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第二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工业发展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要顺应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工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的统筹发展。为工业企业提高政策补贴或完善工业厂房等基础设施来鼓励工业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各地的工业集聚水平,以集聚进程来带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第二产业集聚。城镇化进程会带动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推动工业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地区优势。在此过程中,要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均衡城镇化和工业集聚在地区间的发展。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促进作用城镇化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家乡的城镇化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