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分析

2021-07-02未盼盼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欧班列公共卫生

柴 利 未盼盼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1 引言及文献综述

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中国防控取得良好成效,而世界范围内仍存在多次反复,甚至个别国家愈演愈烈的局面,对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多个国家对交通的管控与封锁使得空运、海运等国际物流受阻,全球供应链不稳。然而,作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却依然有序运行,甚至出现逆势增长,成为全球产业链“大动脉”和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要“生命线”。此外,近段时间以来苏伊士运河多次堵塞,众多企业开始寻求可替代的其他国际货运路线方案,或将给中欧班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积极关注。文瑞(2019)分析了中欧班列运行效益与现实困境,提出了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1];常海青(2020)、徐扬等(2020)、蒋婷婷(2020)等认为中欧班列在抗击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4];杨寅根、张晓峰(2021)认为依靠铁路运输的中欧班列影响着国际物流发展,已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新兴力量[5];杨玉霞(2021)基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指出中欧班列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6];刘洁、刘伟(2021)则立足于“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探寻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方向与对策措施[7]。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通运行至今已整整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当前,公共卫生事件的全球多点频发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在中国“十四五”规划发展节点下,中欧班列应在困境中把握机遇,逆势成长,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坚定力量,以促进中国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通运行,并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从满洲里出境的东通道,从二连浩特出境的中通道以及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的西通道三条运行路径,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重要国际货运通道,有效促进了亚欧经济贸易往来与互联互通。

近几年来,中欧班列运营数量大幅增长。如图1所示,中欧班列开通前三年年开行不足百列,在2014年陡然增加至308列,年增长率达到285%。这主要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众多国家积极回应,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之后,中欧班列开行列数逐年增加,由2015年的815列发展到2019年的8 225列,5年时间增长了10倍。2020年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世界经济出现萎靡停滞,而中国的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并迅速复工复产。2020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综合重箱率达98.4%,并且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1万列,月均开行数量稳定在1 000列以上;开行范围也在持续扩大,目前,国内累计开行超过百列的城市增至29个,通达欧洲90多个城市,涉及20余个国家①。

图1 2011—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及增长率

3 中欧班列在公共卫生事件下发挥的作用

3.1 对中国的作用

3.1.1 缓解外贸压力,助力稳外贸

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4.2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而从2020年全年来看,进出口总值为3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其中,贸易顺差增加27.4%。可见在全球严峻经济形势下,中国外贸得到迅速恢复,实现逆风翻盘。不可否认,这部分功劳来自稳定运行的中欧班列。在国内最为严峻的情况下,2020年第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1 941列,甚至在2020年5月首次实现单月开行突破1 000列。截至2020年年底,全年累计开行突破万列。可见,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加深了中国同欧亚国家的贸易往来,缓解了国际国内双循环压力,助力于中国外贸经济快速回温,对稳定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

3.1.2 保障复工复产,助力稳就业

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关乎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就业带来巨大冲击。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众多企业停工停产,就业形势低迷,部分中欧班列线路也出现短暂停运。随着中国防控形势转好,中欧班列开行列数迅速增加,2020年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达到98.4%,同比增长4%,其中回程重箱率提升显著,同比增长9%,为生产所需原材料以及产品的进出口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国内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保证了劳动力市场需求,为稳定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3.2 对世界的作用

3.2.1 运输防疫物资,助力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中欧班列与海运相比速度更快、辐射范围更广,与空运相较运量更大、运费更低,在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严峻形势下,成为多国运输防疫物资的主要通道。2020年5月以来,武汉、义乌、西安等多个城市开通多列国际合作防疫物资专列,源源不断地把抗疫救援物资运往欧洲各国,并辐射沿线多国,中欧班列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重要“生命通道”。据国铁集团数据统计,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发送国际合作防疫物资931万件、7.6万吨,可见,中欧班列有效促进了国际医疗资源的供需平衡,减缓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全球蔓延,为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的国家减少了经济损失。

3.2.2 保证进出口贸易,助力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

中国是全球生产供应链的重要核心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中间品供应商和初级产品采购商之一。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初期按下暂停键,工厂的停工停产使得全球供应链出现危机;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全球蔓延,众多国家经济受阻,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中欧班列凭借其运载量大、时效快,全天候分段运输等显著优势,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承接了大量海运、空运转移货物工作,其运输频次、运载量都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连接欧亚国际货物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生活用品、防疫物资的运输畅通保证了沿线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有序进行;原材料及工业制成品的运输使世界工厂恢复活力,并进一步助力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4 中欧班列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建设部署下,中欧班列发展势头良好,并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出现逆势增长,打响了品牌影响力,但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各种矛盾与问题。

4.1 沿线落后基础设施制约运行效率

首先,中欧班列途经多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铁路运输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备陈旧,对线路有序运行造成阻力;其次,由于国家间的铁轨距离、货运规格以及载重标准等方面不一致,中欧班列在通过边境口岸时需要进行多次换轨或对货物进行更换车厢,这样一来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效率,提高了运行成本;再者,边境口岸规模建设滞后,节点城市通行能力、仓储能力不足,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中欧班列运行数量激增,造成多段铁路拥堵,严重影响了中欧班列的运行效率。

4.2 重复线路无序竞争造成市场混乱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货运节点,开行数量井喷式增长,由于节点城市距离较近,使得多条运输路线重复,货运覆盖范围重叠;同时,多个城市把中欧班列作为促进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品牌,为了吸引或争抢货源,加大地方补贴,不惜以低价进货,引发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此外,有些货源充足、实力雄厚的城市,也从周边地区揽货,造成货物资源分配不均,货运集结点拥堵,破坏了区域市场环境,影响了市场秩序。

4.3 便利化水平不高制约高质量发展

尽管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沿线各国为防疫物资运输进行了政策调整,简化放宽了通关手续,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铁路、水路以及公路之间存在信息不对接的现象,且铁路的电子信息在海关、质检、报关等通关环节未实现信息互换,个别口岸仍需要人工录入班列与货物信息,信息化水平滞后;二是缺乏“一站式”统筹管理机制,因国家机制不同,沿线多国海关监管流程不对接、检验检疫标准不统一、官方工作语言不一致且协调程序复杂,增加了中欧班列运行成本,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

4.4 多种风险带来不确定性

一方面存在运输风险,中欧班列运行路线长,途中需经过多次换轨或装卸转运,存在碰撞摩擦造成货物损坏、安保不到位造成货物遗失或被盗的情况;其次,中欧班列运输货物种类日益丰富,对货物储存方式不妥会造成货物变质,如防疫物资的运输对于以往缺乏医疗物品运输经验的中欧班列来说,需要更多考虑医疗器械的包装贮存。另一方面存在安全风险,沿线个别国家的政治环境长期动荡不安,存在极端恐怖主义、地区暴乱的隐患,从而影响中欧班列稳定运行。

5 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欧班列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好转后,国际物流将陆续恢复运行秩序,中欧班列需思考如何应对海运、空运双挤压力,抓住机遇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5.1 加强同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首先,政府部门可加强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官方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合作协议的签订,共同参与边境口岸以及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设备维护;其次,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大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更换老旧装备,加强铁路通行能力和货运集结点的仓储能力;此外,鼓励中国基建企业参与沿线国家投标项目建设,既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为中欧班列的畅通运行提供保障。

5.2 整合中欧班列线路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国内各地区的沟通协调,可根据地理区域以及产业特色明确划分中欧班列运行路线,优化货源分配,减少走重复路线、跨区域揽货;二是由政府统一协调,组织成立全国中欧班列协调运行管理委员会,建立官方信息平台,为企业及客户提供中欧班列运行表,对中欧班列的运行路线、开行时间、停留节点以及返程进行统一规划协调;三是对于初期运行的班列,地方政府可适当补贴以增加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其发展成熟后交由市场决定,由国际物流市场的供需决定中欧班列的价格,实现市场化经营,促进货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

5.3 借助数字化东风提高便利化水平

公共卫生事件期间需要对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进行更为严格的检验检疫,便利化通关有利于提高班列运行效率。首先,国内非试点城市可借鉴深圳、重庆、成都等试点城市,将中欧班列线路纳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之中,可实现一次性报关检验,减少人员接触;其次,推行统一的国际联运单,实现铁路海关、检验检疫的单据电子化,建设数字化中欧班列;最后,推动智慧口岸建设,建立单一窗口管理平台,提供“一站式”业务办理服务功能,实现信息及时交互。

5.4 加强安保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引进专业性人才,对集装箱物流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冷链贮存技术,确保货物安全,避免非专业运输带来额外损失;其次,对中欧班列进行智能追踪监控,对运输货物进行全程定位追踪,获取实时位置信息,安装集装箱的防盗设备,确保货物安全;最后,同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密切合作,共同建立安全预警机制,以应对突发情况。

注释:

①中国一带一路网.关注丨逆势增长,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24万列.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61901670339 1154&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中欧班列公共卫生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建筑师行迹中欧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