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勺记

2021-07-02任随平

思维与智慧 2021年13期
关键词:菜板案板豆角

●任随平

钱锺书说:“人生最和谐的两件事莫过于烹饪与音乐。”音乐是精神修为,在烹饪之后,民以食为天。

烹饪,是司厨者的职责。林洪的《山家清供》,袁枚的《随园食单》,“吃”出了境界,是“吃”之盛宴,“吃”之魂灵,仿若魏晋文章,隐逸着一股风骨,一股士气。

这些年,读书与作文少了,却迷恋上了执勺。掌勺有别于执勺,掌勺当是司厨者技术的艺术表达,若书法,在点横撇捺之外,或瘦劲,或圆润,执勺便是日常烟火,是一日三餐,是小林一茶的“谁家莲花吹散,黄昏茶泡饭”。

器物是有灵性的,厨具亦然。杯盏茶碗,刀具案板,对于司厨者而言,就是他的爱物。我曾托人从老家用杏木做过两块案板,一块菜板,一块面板,菜板小,面板大,面板固定在厨房一角,菜板搁置其上。案板用红椒油反复浸泡擦拭,慢慢地,红油浸入木头纹理,晨光斜照过来,案板红艳透亮,灵物一般,刀行其上,让人心生不忍。爱其物,其物必恋人,十余年来,晨昏烟火,在杏木案板上刀走如飞,切出了春风几许,秋阳几缕,融融菜香从这里开启。就像好文章,思想是其根基,案板是我厨屋飘香的根基。

对于厨具,我亦是喜欢手工造。

手工打造,有火的味道,有淬炼的温度,有汗水的浸润,这样的菜刀,用起来得心应手,心生踏实。现代工艺加工的样式新颖,锰钢明晃晃的,握在手中,耀人的眼,让人生出几许惧怕。云南古法锻造、实木手柄的户撒刀当是司厨者的首选。有朋友居云南,前两年托人送我两把户撒手工刀,酸枝木手柄,菜籽油淬火,手工“V”字开刃,边角圆润,切肉切菜,锋刃锐利,肉丝边缘齐整,有若瘦金体,骨感淋漓,用这样的刀做菜,有几分古意,几分优雅。

说到古意,便想到宋人林洪。宋朝武备积弱,内忧外患,然而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当属历史上的黄金时期,饮食文化便是其一。林洪作《山家清供》,山家清供——山野人家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清淡田蔬,田蔬清淡,单就这食材,便让人唇齿生香,淡雅怡情,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疏朗清丽。至于梅菊牡丹芙蓉桂花等花馔,更是馨香弥散、满室生香,取其入口,丝滑绵润,绵绵芳香,入得肺腑,整个人必是通灵清雅,宋词不过如此,元曲亦不过如此。菜蔬当是田园菜蔬为上,阳光下撒种,雨露浇灌,清风拂尘,短则半月余,长则三月左右,葫芦、黄瓜、茄子、豆角、辣子、西红柿、油菜,应有尽有。趁着晨光明丽,露水还未散去,提一篮子,豆角青青,黄瓜水嫩,茄子油津津,油菜青秧秧的。回厨,取井水一瓢,洗去泥土,豆角辣子斜刀切丝,柴火熊熊,翻炒三五分钟,盛盘即是美食一道。田园菜蔬外加柴火加热,吃一口,口齿生津,如沐春风。的确,柴火饭有清香——草木清香,透着阳光的味道,山野的味道。这味道,如夜静品东坡诗词,余味悠长,萦绕不回。

那年途行西藏,夜宿米林,在江边餐馆食石锅鱼。鱼是雅鲁藏布江养的,水是雅鲁藏布江取的,石锅是四川老板娘亲手烧热的,将鱼烧熟斜锅倒入烧红的石锅中,姜三两片,蒜两三瓣。汤在石锅中沸腾着,香气溢出来,满满一屋子。小碗中取香菜葱花少许,取汤一勺,汤色素白,若纸糊窗中透进来的月色。轻轻端起汤碗,那香气就顺着鼻息在肺腑间游走,回荡,呷一口,浑身通透,气息清新。至今,当我走近案几的时候,那香气还能从我的记忆中氤氲出来,绵长,醇厚,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景致之美。

提壶烧水,沏一壶好茶,在庭院,石几边,直至夜色归来。

猜你喜欢

菜板案板豆角
价值连城的案板
我听见菜板在咳嗽
词语对对碰
氤氲豆角香
塑料菜板比木菜板更不卫生
菜板
夏日豆角饭
塑料菜板比木菜板更不卫生
厨房那些事儿:清洁案板的好方法
角落里的健康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