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驱动法推进多维、深度学习
——《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

2021-07-02许爱琴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傅雷家书整本书

□许爱琴

(建德市新安江第三初级中学,浙江建德 311600)

《傅雷家书》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推荐的阅读书目。它由一封封独立的书信组成,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诸多阅读困难。一是书中内容离学生生活遥远,细节太琐碎。《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集,内容上有对艺术人生的探讨,也有对要不要把手插在上衣口袋等的礼仪教育,是至亲家人之间的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其主题相关性不强,更没有小说那样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二是作者语言造诣高,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傅雷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美术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家,文学和艺术造诣极高;而傅聪是“钢琴诗人”,同样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积淀。三是学生凭感觉阅读,缺少科学的阅读方法。初中生的阅读长期处于自发阶段,大多按照自己的感觉来选择性地阅读。有的学生只对悬疑小说感兴趣;有的学生读小说只关心情节发展、人物命运,而对细腻的描写置之不理。四是当前网络资源多,学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当代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早就与网络、手机紧密相关,偶像、游戏、论坛,追剧、网聊、购物,种种诱惑,样样精彩,于是,如何引导学生静心阅读,成为时代给出的一道难题。

基于这样的状况,笔者在《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推进学生的多维、深度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为核心,以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来检验、总结教学的一种方法。“整本书阅读”的任务驱动法,旨在以任务来驱动学生,使其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学会合作探究、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深入发现。在《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笔者设置的核心任务为:参加“品经典·诵家书”《傅雷家书》朗诵比赛。整个过程分为全员诵读录制视频、层层选拔竞赛推进、亲子互动写作积淀三个环节。

一、阅读初探:全员诵读,交流体会,录制视频

任务一:全员阅读

笔者安排了两节《傅雷家书》全员阅读课。真切的阅读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启阅读。这是任务驱动的前提。从团体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形成专注阅读的心理环境。

任务二:选择最打动你的一封信,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傅雷家书》中的封封家信都饱含着对祖国、对儿子的深情。首先,学生选定一个主题,找到最打动自己的篇目,并精准定位到相关语段,圈点批注,体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这有助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促使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去解读经典。接着,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个人体会,要求人人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其他组员点评补充。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思维相近,同读一本书,他们的交流会让彼此的阅读理解更深刻,从而完成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任务三:有感情地朗读,录制视频并上传

此任务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所选语段,并读给家长听,同时录制视频上传。录制视频这一具体任务能有效驱动学生自主进行朗读训练,学习并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二、阅读推进:搭建竞赛平台,人人参与,层层选拔

第一环节的重点是设置同读、朗读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去读,去交流,并读出情感。第二环节的重点是设置竞赛情境,以赛促读,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驱动学生更深入地阅读体悟,品味情感,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任务一:小组内诵读竞赛,相互评价,择优参加班级比赛

笔者要求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组内诵读竞赛,要求人人参与展示并互相评价,最后选拔出小组代表参加班级比赛。人人参与,打破了以往只选派特长学生参赛的局限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都有体验与获得。相互评价,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学生评价同伴选材内容太少;有学生评价同伴太腼腆,情感未能完全释放……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反思、调整、改进。

任务二:给本组参赛同学献计献策,设计诵读比赛评分表,小组合力进行赛前准备

班级赛的赛前准备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竞赛。小组成员将个人优势叠加到参赛选手身上,比如A 成员准备PPT,B 成员负责配乐,C成员指导舞台动作设计等。

设计评分表能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充分准备是为了在班级诵读比赛中胜出,那么怎样的诵读才能胜出?诵读比赛评分又会涉及哪些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记录下来的要求最贴近学生,最真实可行,学生能将学习成果马上付诸实践。表1 所示为其中一组学生设计的评分表。

表1 《傅雷家书》诵读比赛评分标准

任务三:班级展示比赛,选拔两名代表参加全校诵读比赛

经过各小组成员的精心准备,班级比赛以更正式的方式进行,班级小舞台、背景音乐、PPT、评委等一应俱全。参赛选手不仅在诵读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关注到了仪表、神态、动作等舞台表现。胆小腼腆的学生在小组同学的鼓励支持下,也能突破性格弱点,勇敢自信地走上舞台展示自己。

任务四:搭建全校竞赛平台,建立健全比赛机制

学校教学处协同语文组、会务组、后勤保障组、摄影宣传组制订了竞赛流程及奖励办法。全校师生共读经典,诵读者饱含深情诵读,辅以丰富的表情变化、肢体语言,聆听者手持《傅雷家书》,跟随诵读的韵律,感触家国情怀,体味父子情深,学习人生道理。此时的阅读,已经从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上升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升华为所有学生情感的生发与流动。在比赛中,学校还设计了“致孩子”——学生家长寄语环节。学生家长从他们的角度讲述与孩子的相处交流,讲述家长的困惑与艰难、期许与愿景。这样,阅读就从书本走向生活,升华为亲子对话。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传输是单向的,难以培养探究精神,而竞赛活动的开展则带来重大改变。以赛促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保持,而且能深化学生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阅读深入:亲子互动,写作积淀

此次“品经典·诵家书”读书活动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家长参与。从最初的视频录制,到比赛现场的“致孩子”家长寄语,家长一直陪伴在孩子左右。《傅雷家书》的阅读,不仅感染了孩子,也打动了家长。因此,笔者又设置了“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等真实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并进行写作实践。

任务一:以“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为题写作

笔者设置如下写作情境和要求:

亲情,细腻而热烈。一纸家书,道尽血脉深情,传递人生智慧。这,就是中华经典的力量。阅读《傅雷家书》,心灵得到洗涤。或许此时,你也有千言万语想要对爸爸妈妈说,请以“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为题写作,力求表现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任务二:自选角度写作

写作要求如下:

在参与“品经典·诵家书”活动的过程中,你有自己对傅雷家书的理解,有对同学朗诵的评价,有参与小组合作的感悟,有对比赛现场的观察……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重中之重。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学生参与了读书活动后,有情感的触动,有知识的内化,亟须一个机会得以抒怀。此时,设置写作情境,给学生搭建一个写作的平台,既是真实的写作训练,又是情感的疏导教育。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会表达对爸爸妈妈的感激、愧疚,也会与爸爸妈妈商量希望获得平等、尊重等。他们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努力尝试沟通对话。而伴随着“任务二”的完成,各类优秀作品涌现:有鼓励忘词选手的《掌声》,有表达父爱的《山的模样》,有感慨小组力量的《凝》……从“整本书”阅读到写作输出,学生沉浸于各项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获得了真实的阅读经验和感悟,不仅提升了语言建构能力,还积累了很好的写作素材。

读书活动结束后,笔者通过制作美篇、展板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引导更多的学生深入《傅雷家书》的世界。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阅读、深入发现,并设计真实情境下的阅读实践活动,驱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内化,实现多维、深度的学习,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傅雷家书整本书
傅雷的称赞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没有寄出的信
重读“红色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