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废旧农膜回收与利用典型模式及政策建议
2021-07-01王艺陶
王艺陶
摘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深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总结和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持续推广的废旧农膜回利用模式是持续高效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关键。基于辽宁省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概述了辽宁各地总结形成的2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典型技术模式,并针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典型模式
农业生产上所使用的农膜是时代科技的产物。曾几何时,农膜给我们带来的是“增温保墒”“增产增收”“抑草驱虫”等正向的益处,但随着农膜使用量的连年增长,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同时,农膜高使用率低回收率,农膜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里、路旁树梢上,到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塑料垃圾,成为了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大量废旧农膜存留于农田土壤中,对耕地土壤及周边生境中残留的废旧农膜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局部用膜量较大地区,已成为农业生产和产地环境污染治理負担。世易时移,曾经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改变的农膜,现在也被纳入了污染源治理的列表中,面临更加迫切的治理和回收再利用需求。辽宁省是地膜用量较大的区域之一,地膜覆盖面积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地膜应用范围及面积也在逐年扩大,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模式,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典型模式
1.1 “购、覆、收三统一”技术模式
为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力争实现废旧农膜基本全面回收利用,锦州市在地膜使用与回收环节,充分利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探索总结了统一购膜、统一覆膜、统一收膜三统一典型技术模式。统一购膜是指新型经营主体或村集体统一招标采购地膜,确保地膜厚度、抗拉伸强度、耐候期等符合质量标准,避免地膜太薄导致残膜碎片难以回收,同时也降低了地膜购置成本。统一覆膜是指充分利用专业团队、专用农机具实行机械化覆膜作业,使覆膜作业各个环节更加高效规范,降低劳动强度。统一收膜是指运用残膜回收机械清理回收田间残留的地膜,杜绝废旧地膜弃留在田间地头或随意丢弃。残膜离田后,由废旧农膜定点回收站按市价对已分离残茬、土块等的废旧地膜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于无法回收再利用的,纳入农村垃圾收集系统集中进行填埋或垃圾发电等能源化处理。辽宁省“购、覆、收三统一”技术模式始于义县九道岭镇石佛寺村探索实践并逐步推广试用。目前,锦州市已在其所辖内各农业县(市、区)“购、覆、收三统一”技术模式进大面积推广应用,2020年义县约2.5万亩覆膜耕地采用该技术模式进行废旧地膜回收,约占义县总覆膜面积的57.47%。
1.2 “管、控、治三步走”技术模式
大连市从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全链条中探索实践“源头监管、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即“管、控、治”三步走技术,较好的推动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其中,源头监管是指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多部门联合开展《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 13735-2017)贯彻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实行常态化联合执法,重点监督指导农膜生产企业原辅材料采购、出厂产品检验、生产销售台账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确保未达标农膜不出厂、不进店、不入田,从源头上减少农膜残留污染。
过程控制是指大连市从要求各县、乡、村自下而上逐级建立完善农膜销售、使用、回收工作台账,实行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溯源机制;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废旧农膜回收主题报道,积极倡导和践行“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和“谁使用、谁回收”理念,增强农膜生产企业、农资经营者、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户等责任者废旧农膜回收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农膜使用者承担废旧农膜归集回收的主体责任,及时将废旧农膜捡拾归集整理、运送至指定回收网点。
末端治理是指大连市以所辖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和金普新区等4个废旧农膜回收试点,探索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长效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回收网络体系。县级层面,在4个试点县分别建立1个具有固定存储场所、归集整理能力的中心回收站,回收业务可覆盖实施区域内所有乡镇、村屯;乡镇级层面,在各乡镇分别扶持建设1个具有废旧农膜临时集中堆放场所的回收点;村屯层面,各行政村具体负责监督指导辖区内农户或者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捡拾清理田间地头、村庄周边等地的废旧农膜。同时,在春耕、秋收废旧农膜回收窗口期,大连市要求乡镇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权属责任,以取整村推进、划片回收等方式开展废弃农膜回收与处置工作。市级层面,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合作社或个人送交至回收点的废旧农膜以1元/kg的价格进行回收;同时,各回收点还探索开展了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兑换等值优惠券、兑换农资产品和兑换生活用品等特点鲜明、形式多样的废旧农膜回收归集方式,提升农户回收农膜的积极性。对于已回收的废旧农膜,由县级中心回收站统一送交至废旧农膜再利用企业进行分类处置,适于再利用的废旧农膜进行造粒再利用,不适于再利用的废旧农膜二次转运至固废处理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置或垃圾发电场进行能源化再利用。
2 政策建议
2.1 强化全程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国家和地方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顶层设计,树立法治思维和统筹思维,建立健全全程监管体系,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和再利用等各环节履行监管责任,依法加强对废旧农膜防治全过程监管。在符合条件的地区,鼓励实施防治废旧农膜污染联合专项执法,从源头上杜绝脱标地膜生产出厂、进入市场、铺进农田,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在必要时,要对废旧农膜污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危害的典型违法案件严惩重罚,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
2.2 推进源头减量,关注末端治理
在水热资源较丰富地区,鼓励开展区域主要农作物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估,推进覆膜技术的适度合理应用,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减少地膜使用量;在水热资源欠缺地区,示范推广无膜浅埋滴灌、一膜两用、一膜多用、机械化育苗移栽、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覆盖方式等减量技术,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地膜使用强度;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生物可降解农膜,支持改进全生物降解地膜机械化作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生物降解地膜组成材料、生产工艺等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加强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
2.3 完善财税政策,强化监督考核
以“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为依托,制定差异化财税政策,通过财政性补贴、产业基金、税费减免等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投资废旧农膜回收方向,完善制定长期稳定的财政补贴政策,着力推进废旧地膜回收长效机制建设,采用“先建后补”等方式扶持回收利用企业建设,推广“交旧领新”、“以旧换新”等模式,将农膜回收与农业各类补贴挂钩,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膜回收工作。提高地膜回收机具补贴比例,实现应收尽收;全链条治理不达标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调整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等涉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考核策略,将回收环节中涉及的农业农村部门具体考核任务调整为废旧农膜离田率、残留零增长指标、将再利用环节中涉及的生态环境、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具体考核任务调整为废旧农膜再利用率、能源化率,使各相关部门更专注于本部门所负责的生产、流通、销售、使用、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促进部门有效衔接。
2.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環保意识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深入宣传废旧农膜残留污染的危害、形成原因和废旧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关要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对公众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公开讲座、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培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增加公众对废旧农膜污染治理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开展舆论监督,引导农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参与废旧农膜回收的积极性,及时回收农膜、科学处理废膜,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废旧农膜回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