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7-01陈亦萱郑楚萍陈法江陈志康

科技风 2021年17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对策

陈亦萱 郑楚萍 陈法江 陈志康

摘要: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具有功能丰富、便于携带、强交互性等特性的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但是,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无节制的使用手机也导致了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以及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协同治理理念为基础,从高校、家庭、社会、学生等不同角度提出干预策略。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对策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endence on Mobile

Chen Yixuan   Zheng Chuping   Chen Fajiang  Chen Zhikang*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Guangzhou   511436

Abstr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smart terminals, smart phones with rich functions, portability, and strong interactivity have become important tool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ive, study, and entertain. However, while mobile phones have brought convenience to college students, uncontrolled use of mobile phones has also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hich has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udy and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studi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is article propose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universities, families, society, and students.

Keywords:Mobile phone dependence; college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隨着移动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信、搜索等基本功能,逐渐发展成了集社交、商务交易、网络服务、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智能终端。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40亿,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9.2%,互联网普及率达67%,从年龄层面来看,10-19岁、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4.8%、19.9%,从职业群体来看,学生群体最多,占比23.7%[]。

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在整个高校范围内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较强依赖[]。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导致他们的睡眠质量受到影响,不仅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头痛、听力障碍、记忆障碍等问题,同时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文从手机依赖的概念出发,分析其影响以及成因,以协同治理理念为基础,从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不同角度提出干预策略,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减缓手机依赖情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手机依赖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于手机依赖概念的界定并不统一。从定义的性质进行分类,学者们有关依赖概念界定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手机依赖等用于手机成瘾,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精神心理疾病,具有具体的诊断标准,但是对其具体属于技术成瘾还是行为成瘾仍然存在争议;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手机依赖不等同于手机成瘾,比如李止庸(2011)认为,手机依赖能够分成不同的程度,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形成手机成瘾[]。本文认为,大学生手机依赖是指大学生因受到某些外部刺激而过度使用手机,形成了对手机依赖的心理,出现了无法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次数和时长的行为,从而导致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功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大學生手机依赖的成因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形成,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导致的,而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造成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成因,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包括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属性的增强以及社会支持感知,客观方面主要包括社会发展需求、家庭环境。

  • 大学生人格特质

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划分为五种,分别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以及神经质性,它们基本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全部方面,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关系时,都以此为基础进行人格特质划分,研究发现,外向性、神经质性都与手机依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外向性特质与手机依赖问题呈负相关,而神经质性特质与手机依赖呈正相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影响着他们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对于高外向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将他们的课余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或者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因此玩手机的时间会相应减少,而与之相反的,低外向性的大学生由于性格本身的原因,并不擅长进行社交活动,但内心又有社交的需求。因此他们会选择通过智能手机,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进行社交,填补自己在现实世界较少社交的遗憾,而现实和网络世界的社交的差距,更会导致他们偏向于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因此反复查看、无控制使用手机的现象,导致手机依赖问题的形成。

  • 大学生社会属性的增强

智能手机使得大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相比以往的大学生来说更早的与社会接轨,因此他们的社会属性不断增强。社会属性的不断增强使得他们越来越容易丧失安全感,强烈需要通过融入周围的社会来获取安全感,而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性,导致大学生容易患上“错失恐惧症”,即害怕自己因为没有看手机而错过智能手机所传送的重要消息,与周围的人群的信息脱节,因此他们会经常性的打开手机查看消息,久而久之形成了手机依赖问题。

  • 社会发展需求

手机依赖是社会发展必然引起的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在大学面临着就业、考研、考公等不同发展方向选择的压力,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在网络上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他们会选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查找筛选信息,且由于网络信息的动态性和及时性,他们需要不断去利用手机关注相关信息的出现,这就导致他们会频繁的查看手机。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人们的生活也逐渐离不开手机,购物、社交、支付、出行,一些基础的生活内容都需要借助手机来完成,同时“互联网+”的推行使得传统行业开始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比如在高校教育方面,出现了使用互联网以及手机媒体进行教学的新模式。

  • 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大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化理论指出, 通过家庭社会化, 个体学习家庭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期望行为[]。首先,父母是否是“低头族”对孩子是否有手机依赖有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父母是“低头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父母如果是“低头族”的话,父母很容易沉溺于手机而忽视孩子,在没有判断力的情况下孩子会认为父母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进行模仿,这会导致未来他们在拥有手机以后更容易形成对手机的依赖。其次,家庭关系也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父母之间的冲突越多,大学生感知到的冲突越多,内心的孤独干越是强烈,就越容易出现手机依赖问题,同时与父母关系不融洽的大学生,因为与父母沟通较少,没有感知到足够的父母的关爱和理解,选择网络世界进行补偿,更倾向于形成手机依赖。最后,父母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也有影响。父母溺爱和父母过度干涉的大学生都会导致手机依赖的产生,对于父母溺爱的大学生来说,离开了父母的保护伞会有较为严重的不安全感,他们会选择在网络上和家人聊天或者其他方式来需求安全感,因此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而父母过度干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大多数会有过度压抑后的逆反心理,对于娱乐功能丰富的手机缺乏自控力,容易过度使用手机而形成手机依赖。

  •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措施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需要以学校主导,充分发挥社会、政府、家庭、学生个人等多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全员、全程的协同干预。

(一) 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

高校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与学习的场所,不仅承担教书的职责,更承担着“育人”的重大责任。由于大学强调一定的学生自主性,因此在高校的管理制度中,很少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干涉,课堂、图书馆等场所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随着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的学习生活,高校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行为约束。第一,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对手机建立正确的认知。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状和负面情绪[],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进行相关主题宣讲、支持社团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的认知,对团体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让大学生清楚手机依赖的危害,强化他们的健康意识。第二,高校应当规范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定的强制措施,例如在上课时间设置网络限速、规定晚上一定时间断电断网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降低其产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完善或建立有关手机使用的规章制度,同时重视大学生课余活动,例如将参加的活动数与奖学金、毕业等挂钩,从而激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参加各类活动,增加和同学交往的机会,减少孤独,不仅拓宽了其社交能力,而且减少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第三,高校应当定期通过问卷调查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手机依赖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易形成手机依赖问题的风险学生和已经存在手机依赖问题的学生。

  • 加强社会支持作用

导致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较低。因此父母、朋友以及同学应该加大对出现手机依赖问题的学生的关注。一方面,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具有针对性和专门性,能够根据孩子个体差异性进行相对应的教育引导。第一,父母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支持与关心。父母要以身作则,减少自身玩手机的时间,对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创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增加和学生相处、沟通的时间,了解学生内心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第二,父母应定期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和问题,尽早进行干预,防止其持续加重至手机成瘾。另一方面,友谊的支持也可以有效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显示,手机成瘾的大学生中大部分为社交成瘾,因此,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都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结交现实朋友,增加其领悟社会支持,减少使用手机的行为。

  • 强调学生自我管理

作为手机依赖行为的主体,一方面,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管理。第一,大学生要认识到作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将重心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娱乐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关研究表明,手机相关线索隔离和自我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因此在学习时间内,应该有意识地将手机放置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通过类似于脱敏疗法的方法,逐渐增加不接触手机的时长,培养自控力,帮助自己摆脱手机依赖。第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尽量选择多参加社团活动,找到自己兴趣所在,挖掘自身优势,培养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减轻孤独感。第三,在遇到挫折,压力等问题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释放,比如运动、听音乐等,同时也要积极与朋友、家人、辅导员等进行沟通,勇敢面对问题,及时解决,而不是选择沉溺手机,逃避问题。另一方面,存在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去配合学校、家庭的相关干预措施,有意识地参加相关地健康教育讲座,认识到手机依赖的危害,培养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 小结

智能手机作为一种便利的工具,自然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如果不遵守适度原则,必然会从质变达到量变。大学生手机依赖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如果高校、家长、社会不加以重视,必定会向更严重的手机成瘾问题发展,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此类问题的预防,早发现早采取措施,不断纠正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

[2]黄俊霞,梁雅丽,陈佰锋,陈玉娟,宋建根.大学生手机使用及依赖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7):534-538.

[3]张玲,朱杰,王建明.手机依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02):108-111.

[4]李止庸. 国内外“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综述[A].中国商品学会、韩国商品学会.中国商品学会第十四届学术论坛暨中韩商品科学交流会议论文集[C].中国商品学会、韩国商品学会:中国商品学会,2011:5.

[5]许加明.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9,17(2):145-147.

[6]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7]丁倩,张永欣,周宗奎.父母低头族与中学生手机成瘾的关系:父母监控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9,(1):66-71.

[8]杨亮,张淑芳.高职学生手机成瘾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效果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1):4-8.

基金项目: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20B002)

作者简介:陈亦萱(2020—  ),女,甘肃平凉人,本科生,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通讯作者:陈志康(1991—  ) ,男,漢族,广东湛江人,本科,助理工程师,教学秘书,课程改革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