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物采管理的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措施构建
2021-07-01顾治伟
顾治伟
【摘 要】在能源国企物采种类多元化、数量规模化的特征下,需发挥仓储部门对物资的储运和调配职能,以最终实现国企物采管理的经济价值。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措施为,提升ABC库存法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需求拉动为导向完备资源计划实施工作、在仓储领域中引入激励机制培育学习意识、平衡人工与技术的替代关系强化预算管理。
【关键词】物采管理;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措施
引言
以笔者所在的企业类型着眼,提升物采质量不仅能保障要素市场中能源产品供给的稳定性,也能为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在物采种类多元化、数量规模化的特征下,需发挥仓储部门对物资的储运和调配职能,以最终实现国企物采管理的经济价值。为此,探讨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议题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组织资源视角下来看待仓储资源,可以将其解构为投入到仓储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有效结合,构成了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技术条件。同时,财力资源又以预算资金的形态媒介着人力和物力资源,为二者的有效结合创造出经济条件。从而,在对本文主题进行探讨时,便要兼容仓储资源配置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在辩证视角下对如何实现合理化配置展开分析。
一、相关研究述评
1.相关研究概述。
目前,对企业仓储资源配置议题的探讨大量涌现,笔者将其归纳为这样几个研究视角:(1)从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视角展开研究。例如,有研究认为: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实施,为仓储管理由被动储存型向主动流通型的现代化仓储管理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该研究的路径主要涉及,分析ERP系统在仓储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仓储管理实践对ERP系统在仓储管理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从供应链视角展开研究。例如,有研究认为:仓储管理在物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掌握仓储和仓储管理问题,是提高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客观需要。(3)从企业内部运营视角展开研究。例如,有研究认为:合理的仓储能够调节供给与需求,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仓储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对整个企业运作系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企业对自身未来规划时的重点研究对象。
2.相关研究评价。
毫无疑问,以上研究观点对本文的主题讨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包括加强仓储管理的ERP系统建设,以及引入系统思维来对待仓储管理活动等,都具有启发性作用。然而,上述研究也存在着不足,即在问题分析中未能形成辩证观,单纯将仓储资源理解为物资,所以一切的努力便在于如何利用技术来提高物资的调配效率。事实上,所有这些都需由人来完成。因此,在组织资源范畴下来开展主题讨论,便能正视仓储管理人员在资源合理化配置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增强其与物化技术条件的结合程度。尽管有研究观点已经提到了仓储管理的成本问题,但唯有将仓储预算与实现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有效结合相联系,才能在耦合动态关联效应下正确解决仓储资金的节约问题。
二、制约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因素
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可以将制约因素归纳如下:
1.仓储员工学习意识薄弱。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引入国企仓储管理领域,提升仓储员工的岗位操作能力便成为了必然。然而,仓储员工学习意识所呈现出的薄弱问题,制约着仓储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间的有效结合。意识薄弱问题的成因,不仅根源于员工自身的主观因素,还根源于国企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消极组织生态使然,即员工所内在的职业安全感,使其缺乏学习岗位新知识和技能的意愿。由此不难理解,在国企物采仓储领域单纯引入ERP系统,若是操作人员缺乏实操知识和软件系统维护、再造技能,则仍无法实现仓储资源配置(对物化技术条件的配置)的合理化目标。
2.仓储资本技术构成不当。
在仓储领域实现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有效结合,首先需满足员工与仓储专用性资产数量间的配比关系,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调研中可知,部分国企在仓储管理中仍秉持着传统思维,即将仓储资源结构理解为劳动密集型类型。尽管,国企在去除过剩产能的进程中,可能会将部分员工分流至仓储部门,但从现代企业仓储管理的实践形式出发,机器替代人工则是大势所趋。由仓储资本技术构成不当所导致的后果便是,單位工效难以提高,且在国企刚性的就业机制,又进一步制约了仓储员工的岗位学习意识。
3.仓储全面预算管理缺位。
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缺位,部分国企在开展对标管理时,因标杆企业的仓储效率存在比较优势,且标杆企业大量引入了ERP系统和条形码、射频技术,使得开展对标管理的国企在仓储管理中存在着装备竞赛的问题。同理,在不考虑国企物采资源数量和结构的情况下,单纯以对标管理来试图提升仓储管理绩效,这又从另一端步入到资本技术构成不当的泥潭。此时,不仅会增大仓储领域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维护费用,还会因资产专用性而增大国企的沉淀成本,并最终影响国企的战略转型。
三、实现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实现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措施构建如下:
1.提升ABC库存法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ABC库存法”作为教科书级别的仓储管理方法,在应用中需给予适应性再造。针对笔者所在企业的物采类型,难以清晰界定何为A类物资,何为B类或C类物资,但可以借鉴分类仓储管理的方式,以实现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标。具体的措施为,根据企业物采数量和结构,结合物资的活性指数、单价、体积和数量,开发出符合企业要求的ABC物资分类标准,从而提升该库存法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仓储领域中的组织资源也需根据物资类型进行分类配置,以提高仓储管理中的“产出/投入”比值。
2.以需求拉动为导向完备资源计划实施工作。
笔者借鉴“相关研究述评”中所提到的,在供应链视角以系统思维开展仓储管理的方法。在这里指出,应以生产需求拉动为导向完备资源计划实施工作。具体的措施为,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季度(或半年度)所需的生产资料进行归类,包括所需生产资料的类型、各类型的总数量和总金额。根据已归类的生产资料数据,在滚动计划下完备月度资源计划的编制工作。然后在月度资源计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合理配置物采仓储人员的数量和经费额度。这就增强了仓储人员的岗位工作弹性,使其能够合理调节劳动强度以提升单位工效。
3.在仓储领域中引入激励机制培育学习意识。
在实现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中,不能无视智能化、信息化时代对仓储管理所带来的时代要求。为此,需在仓储领域引入激励机制培育员工的学习意识。具体的措施为,由于激励机制可以解构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所以需综合应用这两类激励机制,且应着重应用“负激励”。仓储部门可以在员工中定期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于提出意见被采纳的员工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还可将其视为储备干部的对象,这就属于正激励的范畴。在业务培训中对那些成绩低于特定分值的员工,应给予经济惩戒,并可考虑停岗学习的决议,这就属于负激励的范畴。
4.平衡人工与技术的替代关系强化预算管理。
实现仓储资源合理化配置目标,还需为此创造技术条件。包括升级ERP系统,以及将ERP系统与企业物采信息化平台、财务信息化平台对接,以共享关键数据。所有这些,都需得到预算资金的支持。为此,国企应平衡人工与技术的替代关系强化预算管理。具体的措施为,国企物采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应共同研讨仓储领域的技术升级议题,并结合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分近期、中长期规划拟订仓储专用性资产投资计划,以及仓储员工岗位提升计划。在上述计划的导引下,分近期、中长期额定和划拨专项经费。这样一来,不仅落实了主体责任,也提高了仓储财力资源在媒介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中的效益。
四、结语
在组织资源视角下来看待仓储资源,可以将其解构为投入到仓储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不难理解,在组织资源范畴下来开展主题讨论,便能正视仓储管理人员在资源合理化配置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增强其与物化技术条件的结合程度。唯有将仓储预算与实现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有效结合相联系,才能在耦合动态关联效应下正确解决仓储资金的节约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1,(5):74-77.
[2]刘敏芳,劉敏瑜,李茜茜.企业仓储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中铁快运某配件仓库为例[J].当代经济,2015,(19):30-31.
[3]朱建达.仓储管理助力企业新发展[J].经济师,2017,(1):269-270.
(作者单位:国能(广东)电力销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