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语篇教学实践

2021-07-01赵哲

关键词:逻辑性语篇教学批判性

赵哲

摘要: 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绝佳载体。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和文本内容,还应该在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Giant pandas一课教学,在语篇信息梳理环节,通过深耕语篇,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在拓展资源解读环节,通过深挖资源,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在真实情境迁移环节,通过深化主题,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关键词:思维品质;语篇教学;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绝佳载体。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和文本内容,还应该在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2019年全国初中英语前沿课堂观摩培训会上,笔者展示了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板块的Giant pandas一课教学。在学词汇、练语法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教学过程

(一)深耕语篇,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1.借助思维导图,明晰结构。

借助读前预测激活学生的思维后,笔者引导学生第一次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1)Whats the name of the baby panda? What does it mean?

(2)How many pandas are there in the wild?

(3)Where can we find the passage?

再引导学生第二次通读全文,寻找段落主题句,将段落与段落大意进行匹配(如下页图1所示),明晰语篇结构。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再次通读部分语段,归纳作者在描述大熊猫Xi Wang的成长过程以及大熊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时,所采用的不同写作顺序,并完成如图2和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

笔者没有在某个知识点上过多停留,而是用图式激活学生对语篇主要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归纳、提炼出大熊猫的成长过程、面临的问题以及拟解决的措施。利用段落首尾句和关键词,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篇章结构以及支持中心思想的细节,不但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各个层面的内容,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而且能在分析结构、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借助视频资料,赏析语言。

梳理完语篇内容后,笔者播放Xi Wang的成长视频,询问学生对于Xi Wang成长的直观感受,并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语篇的第二部分,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Xi Wang的成长过程并让读者产生这样的感受的。笔者设置引导问题如下:

(1) How does the writer tell this?

(2) Why does the writer tell us the baby Xi Wang is only about 100 grams?

(3) What is the baby panda like?

随后,笔者引导学生细读语篇第4段,圈出for example, also, however以及as a result等连接词,感受连接词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

在观看视频后,学生对大熊猫的成长过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已采取的措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时,分析语篇语言,可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品味语言的特色,感知作者的用词特色以及它们对传达主题意义的影响。深耕语篇,总结和归纳语言的内在规律,无疑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二)深挖资源,训练思维的批判性

1.综合剖析资料,判断观点。

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聚焦第三部分,回顾语篇中列举的Xi Wang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判断文中作者的观点,即大熊猫的减少是因为竹子的减少是否正确。接着,笔者播放有关大熊猫饮食的科普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竹子数量的减少对大熊猫的毁灭性打击,再带领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思考导致大熊猫数量减少的其他原因。笔者设置问题如下:

(1)What problems do giant pandas face?

(2)Why 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s will b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number of bamboo?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

(4)According to your experience, what other human activities may put giant pandas in danger?

學生思考过程中,笔者又引导学生回顾文中列举的大熊猫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呈现一组有关我国建立熊猫保护区的相关数据材料(如下页图4所示)。

结合图4所示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并判断作者的又一观点,即我们应该建立更多的自

然保护区来保护大熊猫是否可取。笔者设置问题如下:

(1)What actions does the writer advise us to take in order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2)Do you know how many reserves  Chinese have been built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3)After knowing this fact, do you still think building more reserves is reasonable?

“批判性”不是对任何观点都予以批驳与质疑,而是强调基于理据的自主判断。笔者通过呈现多模态的资源科普大熊猫的饮食习惯以及罗列有关我国建立大熊猫保护区的相关数据材料,引导学生对于文中两个观点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形成自己的主张,在分析数据和讨论观点中提升思维品质。

2.多种观点碰撞,深度思辨。

筆者播放两段视频,第一段视频讲述了文章的主人公大熊猫Xi Wang现在的生活,视频中,大熊猫保护基地的工作人员在给Xi Wang过生日,Xi Wang在挑选礼物;第二段视频讲述了国外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将熊放归山林从而激发熊内在的野外生存能力。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Is it better for giant pandas to live in the reserve or in the wild?

思维的批判性还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不盲从、盲信,对所遇到的事情以及所读到或听到的观点和方法有自己的看法,并具有分析问题、形成观点和策略以及自我纠正的能力。笔者引导学生对比Xi Wang现今的生活以及大熊猫的现状,并对比中西多元的有关动物保护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应采取何种方式保护大熊猫以及野生动物。在此过程中,笔者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对于他人的观点不能盲从、盲信,要接受多元观点,理性思考,形成个人理性判断。

(三)深化主题,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1.与时俱进,关联现实。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语篇最后一段,以及观察文本背景颜色,感知作者的写作倾向并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随后,笔者补充一则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新闻: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同时,大熊猫的数量也由文章提到的1600只增加到2412只。此时,笔者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目前的保护形势下,继续大力保护大熊猫还有必要吗?笔者设置问题如下:

(1)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article?

(2)Why does the writer choose green as the background colour?

(3)Do you think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try so hard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随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语篇最后一段中的“Where there is Xi Wang, there is hope.”这句话,并分析其句式来源于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紧接着,再呈现另一组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数据: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28000个物种濒临灭绝。由此,引导学生探讨语篇最后一段中的Xi Wang指代的是否仅仅是大熊猫,并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仿照“Where there is a..., there is a...”的句式进行创作,拟出号召人们保护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标语。笔者设置问题如下:

(1)We do believe where there is Xi Wang, there is hope.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is sentence structure?

(2)What does “Xi Wang” refer to?

(3) What can we do to help all the animals?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心和决心;结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数据,探寻Xi Wang的指代,深化了学生对于主题意义的思考;拟订标语这一开放性的活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培养了其思维的创造性,也使其情感得到升华。

2.立足所学,深化理解。

课堂结束后,笔者布置如下作业:

(1)绘制语篇的思维导图,并与父母或朋友分享Xi Wang的故事。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查询它的生存现状,并列举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拟解决的措施。

让学生立足课堂拓展深化,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深化了对主题语境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客观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教后反思

通过课上的口头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相应的交际情境中作出恰当的应答,说明学生的思维层次处于较高水平。本课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渗透在多个教学环节中。

(一)语篇信息梳理环节的思维品质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本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不断深耕语篇,以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写作顺序、语言特色。在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活动中,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拓展资源解读环节的思维品质培养

批判性思维实质是思维过程中自我意识作用的结果,比如反思、自我监控、元认知等。运用批判的思维能够不断提升我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本课教学中,除语篇资源外,笔者还引入了图像、数据、视频等多模态的资源;在读后活动中着重探讨了3个具有批判性的话题:首先,通过对语篇中大熊猫Xi Wang前后生活的对比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大熊猫现状,引导学生讨论当下是否有必要继续保护大熊猫;之后,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中外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不同理念以及做法的视频,促进学生思考对于大熊猫来说,野外生存和在保护基地生活哪种方式更好;最后,结合全球濒临灭绝动物的数据,探究语篇结尾处“Where there is Xi Wang, there is hope.”中“Xi Wang”究竟是否仅仅代表大熊猫这一种动物。多模态资源的补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多渠道获取最新信息,还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角度的审视中,批判性思维得以训练。

(三)真实情境迁移环节的思维品质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基于主题意义的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用所学的语言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本课中,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末尾段的“Where there is Xi Wang, there is hope.”时,引导学生基于主题意义进行仿写,在操练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该语言结构,还有了在写作中运用或仿写谚语的意识。在学生精彩的口头输出中,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环境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得以培养。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教学设计特征的研究”(编号:L2020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龚姚东.从思维品质到品质思维——刍议英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2015(12).

[2] 葛炳芳,洪莉.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8(11).

[3] 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13).

[4] 陈则航,王蔷,钱小芳.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

猜你喜欢

逻辑性语篇教学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