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林毅夫《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

2021-07-01刘小兵

中关村 2021年5期
关键词:林毅夫经济学优势

刘小兵

《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从“中国成就来自何方”“中国发展的启示”“中国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十四五当迈向更高处”等九个方面,纵论中国经济,深度解读十四五双循环等国内外热点焦点,帮助读者更为清晰地把握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

书中,林毅夫立足当下,深刻阐释当前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剖析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并详解如何运用新结构经济学分析未来发展潜力。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它是总结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经验而提出的一套新的理论体系。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这种结构的差异还是有原因的。新结构经济学以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作为切入点,从未来10年,中国经济为何会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当前形势下,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怎么判断;中国经济规模何时超过美国;疫情与中美摩擦双重背景下,怎么保持发展定力等层面……就普罗大众极为关心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当前经济的淤点和堵点在哪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关键要做什么?“十四五”期间各地如何谋求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如何助推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等诸多经济之惑,一一给出了答案。

首先,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视角,分析和解答了中国近现代之前的经济态势。中国在近代之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是在18世纪下半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之后,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然而,自1978年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后,中国又开始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为何会产生这种巨大的变化?作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中国曾长期占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第一梯队,主要得益于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科举制度。这种制度设计,确保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但当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的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而中国却没有及时抓住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因而被西方国家超越。其次,在回答中国为何能在1978改革开放后,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奇迹时,林毅夫认为这“得益于后来者优势”。也就是说,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想要提高国民收入,都需要提升劳动生产率。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广泛借鉴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经验,就能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并且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显然,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后来者优势”,譬如,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工业园,同时辅以双轨制渐进式转型策略等,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的腾飞。

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许多人都很关心,中国经济是否还有快速增长的潜力?对此,林毅夫认为,这取决于中国与高收入国家之间技术差距有多大,也就是观察人均GDP的差距。他进一步指出,从“后来者优势”的角度来看,中国从2008年开始有20年年均增长8%的潜力。他强调要把这种潜力变成现实,一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是要致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了这些,就能确保这一目标顺利实现。那么,中国经济要保持这种中高速增长的态势,其动力又来自哪里?书中,作者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剖析说,经济增长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发挥各自应有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家要在市场竞争中发现新的获利增长点,创新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政府要给予先行的企业以必要的激励,并完善新产业所需的软硬基础设施以降低交易费用,使新产业得以變为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以此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最为重要的,作者认为,无论国家也好,企业也好,个人也罢,都应该注重创新,这才是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活力,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全书还总结了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几点启示。一是贫穷不是命运,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这无疑给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带来了信心。二是摆脱贫困、实现发展需要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做起。三是要在农村改革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要发挥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把自己能做好的产业做大做强,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从而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林毅夫说,中国经济依旧会底气十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完全有能力和实力,为世界的繁荣与稳定,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独特的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林毅夫经济学优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矮的优势
画与话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经济学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经济学的优雅
林毅夫案,台“国防部”挨批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