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袁隆平的精神世界

2021-07-01刘昌宇

中关村 2021年5期
关键词:袁隆平杂交水稻

刘昌宇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一本面向广大青少年的人物传纪《袁隆平:东方“稻神”》(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再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该书以生动鲜活的笔墨,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六十年时间,研究、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让中国十几亿人口能吃饱饭,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的故事。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他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父亲是江西省德安县人,当时在平汉铁路局担任秘书。1936年秋,父亲被调到汉口工作,袁隆平随家人从北平搬到了长江边,他在汉口扶轮小学上学。一次,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参观一个私人园艺场,园里的奇花异草给袁隆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小小年纪,就萌生了要学农的想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袁隆平跟随家人几经辗转到了重庆,活泼好动的少年袁隆平经常跟小伙伴们玩游戏,到茶馆里听评书。他特别崇拜故事里的英雄人物。那时,父亲在部队找到了一份工作,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教育孩子的重任便落在了知书达理的母亲身上。母亲经常给袁隆平讲“多读书,求进取,做好事”的道理,还给他和弟弟上数学课,教他们学唱电影里的英文歌曲,閑时,还经常带兄弟俩到院子里给花草浇水施肥,观察各类植物的生长。在母亲的调教下,渐渐懂事的袁隆平变得不再顽皮,开始把心思用在了学习上。为了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他主动与同桌结成对子,他教同桌学游泳,同桌则教他解数学习题,很快,数学成绩就有所提高。到了初中阶段,他不仅勤学好问,而且,还阅读了《泰戈尔诗选》《简·爱》《呼啸山庄》等文学名著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并尝试阅读这些名著的英文版。凭着这种好学精神,高中毕业,袁隆平以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南农学院,从而实现了他儿时学农的梦想。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教员。在这所地势偏僻的山区学校,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开展水稻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的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长势特别好的天然杂交稻株,从此,开启了杂交水稻领域的新天地。面对当时的饥荒,他下决心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通过大量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他为杂交水稻的选育、大面积推广、以及增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水稻研究中,袁隆平勤于思索,敢于向经典理论发起挑战。长年下田,使他对水稻的繁育、生长了如指掌;而不断地变革创新,使他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在实现水稻逐年增产的情况下,他用无可辩驳的事实,一举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传统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经过多年的努力,袁隆平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去培育杂交水稻,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977年,袁隆平发表了两篇重要的文章分别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和《杂交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这标志这杂交水稻基本上成功,在1999年云南的试验田中,杂交水稻高达亩产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直接帮助中国人民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截至到2020年11月,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已突破1500公斤大关,再一次刷新了纪录。

全书文字朴实,用意深刻。通过一个个真实温暖的小故事,全面、立体地塑造了袁隆平不计人个得失,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心扑在杂交水稻事业上的科学家形象。广大青少年品读该书,既能加深对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水稻研究的了解;还能从他矢之不渝的追求、坦荡无私的奉献、永不言弃的奋斗、坚韧顽强的拼搏中,感受到一种昂扬的精神和炙热的家国情怀。正如袁隆平在书中所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无疑,袁隆平用他一生的实践,很好地践行了这一人生誓言。

江山代有才人出。袁隆平崇高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必将汇成一种磅礴的时代正能量,激励着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们,奋发图强,苦学本领,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袁隆平杂交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向袁隆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