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及优化对策

2021-07-01周磊汪灵

学会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科协基层组织基层

周磊 汪灵

[摘要]基层组织建设是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科协工作的基础。该文从党建引领、基层科协组织力、基层基础、制度体系四个方面分析当前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科协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相关对策,以期建构科协组织建设理论基础,明确新时代科协组织发展方向,发挥好科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科协基层组织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力基层基础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40038-06

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着力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向基层延伸,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科协系统组织力。当前,科协基层组织发展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为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重要组织保障,科协基层组织在党建引领、基层科协组织力、基层基础、制度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有待深入剖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借鉴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实践经验,结合科协组织的初心和使命,对比工会等群团组织发展情况,基于理论、调研数据、统计年鉴数据,查摆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明确新时代科协基层组织发展方向。

一、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虽然能一定程度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空间,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志愿失灵”问题,相较于工会等其他群团组织,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政治引领不足

1科协基层组织的政治属性意识不强。大量科协基层组织政治职能发挥不好,仅把自己当作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仅以科普为主,机构改革中一些基层科协被撤,并与政府部门合署办公。

2科协基层组织党的建设尚存短板。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超过21%的县级科协不是独立建制,近15%的县级科协没有配备专职主席,近50%的县级科协没有或只有1名专职副主席,从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县级科协领导班子不足3人,难以设立党组织。各级学会党建尚处于探索阶段,仍需不断推进。有的“两新组织”科协找不到党组织,处于游离状态。有的社区科协工作薄弱,在基层党群工作体系中没有存在感、显示度[1]。XUEHUI学会2021年第4期2021年第4期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及优化对策XUEHUI

3科协缺乏对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当前科协基层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队伍结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等缺乏全面、准确、及时的把握,思想政治引领的手段和方法存在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对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不够,政治引领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组织覆盖力不强

1组织体系缺乏系统全面的框架设计。中国科协《章程》明确,中国科协可以发展基层组织作为团体会员,这是组织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但配套的团体会员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未及时修订完善,政策难以落实,在实践层面尚未有实质性突破,基层组织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2基层组织覆盖和对科技工作者的覆盖存在大量盲区。有关年鉴数据表明,2017年,省、市、县地方行政区划数为3217个,地方科协共计3112个,尚未实现全覆盖;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900余所,仅有1181所成立科协组织,覆盖率不到41%;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36万家,建立科协的不足18万家,覆盖率不到5%;街道(社区)共有1147万个,街道(社区)科协11万个,覆盖率仅为96%;乡镇区划数为近31万个,乡镇科协22万个,覆盖率为667%;囿于社团登记注册条件限制,近9万家农技协中,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仅41万个,超过半数农技协成为“黑户”。科协组织在哪、工作开展怎么样,还存在“不清不明”的问题。在市场化与网络化背景下,体制外民间科技社团或者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类新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其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与新颖的组织方式,联系数量较多的科技工作者。科协组织在新的社会阶层建立组织或者吸纳新的社会组织方面亟须加大力度。此外,总工会、团中央、妇联、侨联等设有基层组织建設部专责部门,配备大量资源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中国科协在这方面仍需改进。

3内部运行机制仍需不断完善。科协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缺编制”“缺人员”问题。2016年调查发现,5483%的县级科协工作人员在5人及以下,除了内勤工作,难以有效履行“四服务”工作职责。大多数乡镇科协和街道科协(社区科协)基本上处于无专人、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状态,只挂空名、空牌,有的连空牌都没有。就现有工作人员学历上来说,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很多,并且科协基层普遍存在干部队伍老龄化倾向,员工自身素质难以胜任科协工作需要。

(三)自我革新不够

1科协特色的群团发展理论探索不够。科协的宗旨、任务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但仍存在模糊不清问题。

2科协发展理论仍需系统研究。当前对科协发展理论仅有个别学者全凭“兴趣”研究,对三个规律研究不够。从“七大”《章程》开始明确规定基层组织发展个人会员[2],但科协基层组织一直没有设个人会员,要不要设立个人会员一直是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目前设立条件尚不成熟。如果设立个人会员,名称、条件、程序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先行试点。

3科协制度框架体系尚未明确。中国科协与地方科协是指导关系,全国学会与基层学会是指导关系,相较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双重领导”体制,中国科协对地方科协、全国学会对基层学会的业务指导的权威性、强制力不够,一定程度影响科协系统的战略执行力。此外,未来随着基层组织成为各级科协组织的团体会员,科协系统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构成将会发生深刻变革。

二、优化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党建引领,推进科协系统组织建设

科协系统组织建设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对标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1坚持党建引领科协系统组织建设。坚持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组织路线服从政治路线,主动对标党中央对群团改革的部署要求和国家战略需求,融入党建带群建、群建助党建制度体系,把科协系统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职能优势,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协同、志愿服务、群众参与的科协组织共商共建共享工作机制。

2创新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机制。依托省会合作平台,找准科协组织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密切合作的切入点,主动对标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引入科技创新要素,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基层群众医疗、教育、脱贫致富等关切點,依托“三长制”和科技志愿服务机制,深入开展科技为民服务,以党委政府肯定、基层群众认可的工作实绩,拓展组织发展空间,增强组织活力。

3全面融入基层党建工作阵地建设。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群建助党建,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以科技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以基层科协“三长”为主要依托,积极发挥学会作用,广泛吸纳基层卫生、教育、农业等各领域科技工作者和农村技术骨干进入科普志愿者工作队伍,推动各级科协组织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主动有效对接基层需求,推进实现基层科协工作有效嵌入全部500个试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进驻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为深化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科协元素,推动基层科协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科协基层组织的动员力、影响力。

(二)以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

全面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推动各级地方科协着眼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手段,探索深化改革,开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

1强化科协系统上下联动。落实《中国科协技术协会章程》规定,做好地方科协代表大会报备、主席副主席选举结果备案工作,密切上下级科协组织联系,加强上级科协对下级科协的指导帮助,在项目申报、经费支持、奖项推荐、人才举荐、干部交流等方面给予基层科协更多支持,建立科协系统学术、智力、科普、学会等领域资源向基层科协延伸机制,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学会资源和科普资源向基层科协倾斜。

2深化拓展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规范吸纳“三长”的组织程序和民主程序,推动“三长”兼职挂职成为一项制度安排,着眼“找对人”,严格把握有情怀、爱科协、甘于奉献的吸纳标准。研究出台“三长”履职制度规范,明确其职责任务,推进“三长”带领基层科技工作者投身脱贫攻坚、科学普及、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基层中心工作。遴选“三长”担任科技志愿服务队队长、分队长,纳入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体系,“以长带队”全面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在人才推荐和交流、项目评审、活动承接等工作中加大倾斜力度,选树“三长”优秀典型,加大表彰和宣传力度,举办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优秀试点工作经验。除个别艰苦边远地区外,力争实现各地市均有“三长”模范县、乡(镇)。

3加强网上科技工作者之间科协组织建设。推进中国科协组织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分级分类采集、管理科协系统组织信息数据,打造以各级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载体为节点,以大数据中心为依托,构建组织互联、服务开放、资源融合的网络平台,构建中国科协、地方科协、各级学会、基层组织等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组织网络体系[3],提升科协组织网上联系服务和动员能力。

(三)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基层组织发展活力

提升基层组织发展活力,要坚持眼睛向下、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着力扩大科协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创新组织形式,提升发展活力,增强服务功能。

1开展党建引领社区科协建设试点。在相关地区开展党建引领社区科协建设试点基础上,逐步向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拓展,大力建设科学社、社区书院、科普大学、科普中心等科协工作阵地,打造、推出一批科普讲堂、文化讲座、健康沙龙等服务产品,不断探索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建共用共享共治模式,形成党群一体、条块结合、系统联动、多元协同的工作格局,将科协工作和科技元素融入基层党群服务阵地,架起科协资源和基层群众需求的桥梁,推动基层科协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创新。

2实施高校科协赋能计划。突出重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持续扩大高校科协组织有效覆盖;加大高校科协赋能力度,推进人才奖励举荐、中外青年交流计划等项目资源以及国内外高层次学术和人才资源向高校科协倾斜;指导高校科协建设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指导推进高校科协吸纳学生科协等团体会员,提升高校科协组织活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开展科协秘书长等专职人员系统业务培训;探索高校科协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推动建立更多区域性高校科协联盟。

3扩大企业(园区)科协有效覆盖。加强对省级科协和副省级城市科协的指导,重点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建立科协组织,逐步向“两新”组织拓展延伸;推动企业科协数量快速增长,强化对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引领覆盖;创新联系服务机制,加快企业科协联合会、园区科协、中小企业科协建设,指导联系一批中央企业、头部企业和活跃科技企业,鼓励支持各类新型协同创新组织建设;推广企业科协工作手册,提升基层组织负责人创新服务能力;联合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举办系列产学科技融合论坛、中国创新方法大赛[4]。

4推动农技协转型升级。对标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对农技协工作的指导力度,找准农技协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开展系统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农技协领办人、技术骨干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探索以科技志愿服务、科技小院为载体开展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加强农技协人才支撑;加强智慧农技协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各级农技协信息化水平;鼓励支持农技协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性农技协,打造产学研政用协作平台,增强农技协引领产业发展,打造品牌等方面能力,进一步发挥农技协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凝聚系统合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体系

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体系,要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上下联动一盘棋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密切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科协系统组织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组织建设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形成系统合力。

1健全科协系统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强化资源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健全定期专题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要信息通报制度和督查制度,推动组织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把科协系统的“业务流量”上升为“组织存量”。推动建立中国科协统筹指导、省级科协负总责、市县科协具体落实的科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引导科协“一体两翼”工作重心下移、公共服务和组织资源下沉,协同推进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形成新时代科协组织“一级带一级、资源下沉两级”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完善科协系统组织制度规范。根据基层组织发展实际,研究修订《中国科协团体会员管理办法》,完善高校科协、大型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作为各级科协团体会员的制度规范,探索创新科协组织体系建设;研究修订《企业科协组织通则》,分类制定基层组织工作手册,为科协系统特别是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提供依据和遵循;指导建立地方科协换届制度规范,做好《章程》实施细则修订和各级地方科协选举结果备案等工作。

3开展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调研。聚焦科协系统深化改革要求,围绕科协系统组织建设重大问题开展政策调研和理论研究,依托中国科协组织信息系统、智慧农技协、企业科协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摸清科协基层组织底数,系统分析基层组织状况变化成因,全面了解科协系统组织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重点把握科协基层组织发展的特点规律,总结典型经验模式,形成新时代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三、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协组织的任务越来越多,科协基层组织按照中国科协、地方科协以及科协机关的要求,为推进科学技术向前发展,有效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参加科学创新。受到近年来基层科协创新实践和基层实践经验的启发,建议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科协系统组织建设;以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基层组织发展活力;凝聚系统合力,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体系;各部门共同努力,系统对标基层实践,为科协基层组织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辉,胡祥明,李洪山,等.加强县级科协组织建设研究——基于黑龙江省124个县级科协调研问卷分析[J].学会,2017(7):37-48.

[2]高立菲.新时代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相关政策的变化与趋势研究[J].学会,2019(12):33-39.

[3]冯钰.智慧科协建设需求调研情况分析报告[J].科协论坛,2018(5):40-43.

[4]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关于印发《2020年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0-02-28).https://www.cast.org.cn/art/2020/2/28/art_458_114465.

猜你喜欢

中国科协基层组织基层
基层巡览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最强联动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发挥好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履职作用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党的基层组织
韩启德担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潘建伟当选副主席
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