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言文字本体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21-07-01任弼胜
任弼胜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符号,它的结构和运用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有魅力。语文教师立足文字本体来进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播传统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语言文字教学展开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语言文字;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基础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语言文字学习对学生的情感表达及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1]。传统的语言文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言文字教学的研究,采取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冶情、在冶情中汲取、在汲取中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汉字的结构和读音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高效地教授语言文字,需要将汉字的音韵、结构、情感等部分进行拆分,并结合课件、故事、游戏等方式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一、注重音韵教学
不论什么科目的学习,“读”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强调“读”的作用。音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第一步,学生掌握了音韵,就会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汉字前,先要学习拼音,然后学习文字的音调、音节,之后会逐步掌握更多的生字、词语,并学习写句子和段落。因此,开展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师要从音韵教学开始,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声音模拟法、联想记忆法、儿歌记忆法等方式来开展教学。
(一)声音模拟法
音韵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枯燥的跟读,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可以运用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的内容为例,教师在讲授a、o、e等字母的读音时,可以先带领学生模仿公鸡、鹅等动物发出的叫声,然后让学生思考发出这些叫声的口型,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口型来学习这几个字母,并形成深刻的印象和记忆。由此可见,利用声音模拟法来开展音韵教学,可以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语言文字教学方法。
(二)儿歌记忆法
儿歌记忆法在小学低年级语言文字教学中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它能将文字与旋律相结合,形成朗朗上口的动听音调,加深学生的记忆[2]。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儿歌认识杨树、榕树、木棉、桦树、银杏等,并了解这些树木的特性。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课件,然后让学生跟唱,必要时可以逐句教学。儿歌记忆法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歌唱的音准多么精确,而在于让学生通过儿歌的方式轻松愉快地学会和掌握知识,使学生一直处于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书写训练
在语言文字教学中,“读”的方式必不可少,“写”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和写从来就不是分开的,将读和写结合起来,才是一堂完整的语言文字教学课。但是写也要讲究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象形法、联想法等来让学生进行书写训练。
(一)象形法
象形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字母和文字的象形记忆是有差别的。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对a、p、m、h等字母的书写难以掌握,教师就可以采用象形法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母的形状进行联想,如由“a”联想到蝌蚪,由“p”联想到拐杖,由“m”联想到山洞,由“h”联想到椅子……借助象形法,学生能牢固记忆这些字母,而且能快速书写出来。
利用象形法开展文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象形意义的文字来进行教学。例如,“门”就是两扇门合在一起;“月”就像一道弯弯的月亮;“山”像很多山脉连在一起;“林”就是树木簇拥起来。教师利用象形法开展文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记忆,不仅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字的含义。
(二)联想法
联想法是指将读音或意思相近的字或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进行学习和记忆,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联想法对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有较大的帮助,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来让学生识记汉字和词汇。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简化成几个词语,引领学生从“太阳”开始联想,使学生由太阳联想到四季——春、夏、秋、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联想,如春天——万物复苏——五彩缤纷、彩色,夏天——树木、校园——清凉、绿色,秋天——果实、丰收、落叶——金黄色,冬天——白雪、寒冷——白色。教师将一篇课文拆分成不同的词语,再引导学生经过联想后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从而让课堂内容变得简洁明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使学生顺利记住了这些词语的书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联想法,根据课文内容学习千人糕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作物、工具、方法、步骤,以及制作好之后的流程。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开始制作千人糕联想,逐步学习“劳动、面粉、蛋糕、蔗糖、糕点”等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书写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仅要会读、会写,还要会运用。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師生间的互动较多、配合也很默契,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上就不会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因此,语言文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组词造句、编故事等。
(一)组词造句
组词造句是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学中常用的训练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和例句“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来进行仿写。首先,教师用“房子旁边……”“山坡上……”等作为开头,让学生来续写句子的后半部分;其次,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画自由造句;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选,比一比谁写出的句子更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讲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只是单向地向他们灌输语言文字知识,是很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大多数小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解语言文字,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课文本身就是短篇故事,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解课文,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成语的内涵,同时有助于他们合理运用这些成语。此外,教师可以把知识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小动物、植物、游戏等相结合,编出学生喜爱的故事,借助故事来讲解教学内容,这样会大大提高语言文字的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所述,汉字的组成具有丰富的含义与特质,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意性、审美性、象征性等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悠久历史,感受汉字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张金华,邹玉月.关于小学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关键词“学习”的解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2(06):129-135.
应夫.基于汉语言文字特点的汉字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1):48-50.
李金.试析小学语文学科素养与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4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