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区”建设之北京亦庄:145条政策赋能,129个项目签约

2021-07-01白玉洁

中关村 2021年5期
关键词:两区亦庄开区

白玉洁

“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開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2020年9月4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辞中提出扩大开放新举措,给北京市的改革创新、促进服务贸易不断升级赋予新使命。

短短半年多来,北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全力推动“两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地。251项政策清单已累计完成125项,落地率近50%。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金融领域国际执业资格认可机制等一批首创性改革竞相推出。产业领域、重点区域和关键要素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本期,《中关村》杂志“两区”建设专栏带大家走进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看看位于高端片区中的北京亦庄在推进“两区”建设进程中都发布了哪些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

145条政策赋能“两区”建设加速跑

1月20日,北京亦庄创新发布2021年度首场发布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亦庄”)举办,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推介首批145条政策,这标志着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路线图正式“出炉”。

从《方案》内容可看到,北京亦庄坚持立足“四区一阵地”发展定位,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积极落实《总体方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未来将亦庄组团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到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到5%以上、PCT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500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四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6000亿元,力争打造“两区”建设的“亦庄样板”。

2020年9月28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于2020年9月28日在北京亦庄挂牌,面积27.83平方公里。根据要求,北京亦庄将“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方案》明确了北京亦庄将聚焦高端产业发展“一条主线”,围绕国际化和便利化“两个抓手”,从构建“421”产业开放新格局、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特色综保区建设、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保障、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等5个方面高位起步推动“两区”建设。

即以高端产业为主线,从构建“421”产业开放新格局、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特色综保区建设、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保障、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等五个方面推进“两区”建设。什么是“4+2+1”产业体系呢?“4”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以及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这4个产业既在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十大“高精尖”产业之列,同时也是北京经开区多年来持续发力的四大主导产业;“2”是指高端服务业和科技文化融合产业,这是近年来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经开区逐步布局并在全市取得领先地位的两个服务型产业;“1”是指数字经济产业,北京经开区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实践,可以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贡献力量。

《方案》提出“两个抓手”,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端产业片区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以国际化为抓手”,侧重对外开放,增强对高质量外资吸引力,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推进产业国际化,目标将经开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以便利化为抓手”,侧重推动要素流动,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人才、资金流动等便利化水平,目标将经开区打造为投资自由便利、贸易自由便利、运输往来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北京亦庄作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如何围绕产业这条主线做文章,推动“两区”建设不折不扣落地?《方案》中可以找到答案,按照“开放创新、协同对接、场景建设、资源供给、空间保障”的思路,北京亦庄首批推出了145条政策。其中,涉及产业发展政策87条,占比60%。包括出台支持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政策45条(新一代信息技术10条、新能源智能汽车6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25条、机器人及装备制造4条)、支持高端服务业发展政策13条、科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22条、数字经济产业政策7条。

按照政策,北京经开区将每年拿出100亿元,在重大项目落地、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建设、场景应用、技术改造、产业协同等方面,通过引导基金、贷款贴息、奖励扶持等方式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其中,每年安排超过5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每年安排5亿主导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区内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每年安排5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吸引优质企业在经开区发展。对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对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最高1亿元创新资金支持等。

此外,145条政策中还有涉及人才服务体系优化政策46条,主要围绕“奖励、扶持、培养、服务、住房、医疗、教育、落户、出行、荣誉”十大要素,为各类人才提供体系化服务。涉及金融开放创新政策6条,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融资或再融资活动进行资金支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等,发挥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涉及空间资源保障优化7条,系统性重构土地管理政策,探索工业工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弹性出让,工业用地“先租后让、达产出让”等方式降低企业拿地成本,通过实行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相关政策,探索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混合出让模式等方式,盘活更多土地空间。

集中签约129个项目涵盖9大领域

车自动驾驶研发中心、通用软硬件攻关适配中心、艾美疫苗中国总部及新型疫苗产业化基地、壳木软件游戏研发中心、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方案》实施后,北京亦庄“两区”建设如火如荼推进。

比如,近期,SMC把中国总部落到了北京经开区,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世界级气动元件研发、制造、销售公司及气动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公司将立足这里,统一负责SMC在中国地区投资、制造、研发、销售的管理运营。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区域投资发展的外资企业,SMC中国在区内建成运营了一工厂、二工厂、四工厂、研发中心等四个项目,是北京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与亲历者。

“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拿到企业名称核准到我们正式拿到企业营业执照,仅仅用了3小时。”SMC相关负责人说。在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SMC自动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期间,SMC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加速了SMC中国总部落地的步伐。

而在金融服务领域,北京亦庄率先启动自贸区高端产业片区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尽早享受政策“红利”,在3天时间里推进2家银行加入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阵,同时,北京经开区还迎来了首家分行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跑出金融赋能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设加速度。

2021年2月1日,北京经开区集中签约129个“两区”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近4000亿元。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梁胜向本报记者透露,这批签约项目中有不少是承担国家重要战略、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产业项目,其中集成电路项目投资额就超过2000亿元。

虽然在经开区正式注册的时间仅有一年半,但自动驾驶行业全球领先创业企业小马智行已经决定扩大发展规模。除建设整车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自动驾驶体验中心外,今年他们还将在亦庄公开道路投入一支全新的自动驾驶车队,为市民提供出行试运行服务。

“经开区设立了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同时具有完善的产业链,对将来自动驾驶落地量产都有极大助力。”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宁解释。

像小马智行这样的项目落地,也让亦庄,甚至北京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作为全市自贸区‘三个片区、七个组团中的产业功能区,北京经开区也迎来新一轮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重大机遇。”梁胜说,此次签约总投资近4000亿元,将进一步推动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供应链,完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129个项目主要涉及九大领域,包括外资项目板块、汽车及智能装备项目板块、集成电路项目板块、信创园项目板块、生物医药大健康项目板块、科文融合项目板块、产业基金及高端商务服务项目板块、社会事业项目板块、城市更新产业升级项目板块。全国产能最大的12英寸代工企业,月产能超过10万片,工艺水平覆盖28纳米至130纳米多个技术节点……目前,经开区已初步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关键装备等较为完备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按照计划,中电科电子装备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项目将落地,覆盖装备、材料等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提升产业本地配套能力。

“4000亿总投资额中,集成电路领域就超过2000亿。”梁胜说,签约项目中有不少都是像集成电路项目一样,承担国家重要战略,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此外,这次签约的18个外资项目,包括单体投资76亿美元的中芯京城项目落地建设,SMC、新加坡亚德集团将在经开区设立中国总部,施耐德公司设立研发中心,也将加快“两区”建设的脚步。

经开区已经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据介绍,这次签约的项目既包括四大主导产业,也包括正在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赋能高端制造的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在信创产业板块,32个“四梁八柱”企业落地发展,实现信创产业链核心环节全覆盖;在汽车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国汽智联、通敏科技等新能源智能汽车项目签约,鸿霁科技、中航天宇等一批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领域的项目落地,着力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在生物技术产业板块,艾美疫苗、先通医药等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加速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科文融合产业板块,将支持高新试听和游戏产业发展,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如何在土地、資金、空间等各方面提供保障,让项目落地生花?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我们的业务跟过去不一样。”经开区荣昌东街上的工商银行名字已经从过去的“经开区支行”改为“自贸试验区支行”。支行负责人方园解释,自贸区支行的首要任务是助力政府打通资本、货物、服务、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企业后续还可以在区内获得更多资金类优惠和绿色通道。同样迅速更名的中国银行经开区宏达北路支行负责人说,自贸区“专营银行”可以优先享受北京自贸区金融领域的相关政策,可以更好地吸引区内的外资企业开户办理跨境业务等。

这次集中签约的项目中,就包含自贸试验区的“专营银行”,助力企业尝鲜政策“红利”。此外,项目中还包括产业基金和高端服务业板块,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国际专业机构聚集,鼓励发展金融、设计、人力资源等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赋能;社会事业板块及城市更新板块,也将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及基础环境保障。

不仅如此,在“两区”建设过程中,经开区每年将拿出100亿元,在重大项目落地、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通过引导基金、贷款贴息、奖励扶持等方式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

按照计划,到2025年,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实现8000亿元。“今天正好是立春,今天的签约活动也是个动员令,开春正是我们大干的时候,我们有信心把这些项目完成好、实施好,为‘十四五开局做贡献,为‘两区建设做贡献。”梁胜说。

随着“两区”建设,北京亦庄将把“两区”政策作为开启区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政策叠加效应将不断增强,形成强大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畅通双循环主动脉,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发展。

猜你喜欢

两区亦庄开区
打造新时代首都扩大开放“两区”新样板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楼上乒乒乓乓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南水北调亦庄调节池扩建工程土方挖填平衡及利用规划
经开区: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
宜兴市陶艺协会成立(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