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乡博物研学增强文化自信

2021-07-01赵怡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文化自信

【关键词】博物研学课程;校本课程;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7-0066-02

【作者简介】赵怡,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江苏无锡,214031)教师,高级教师。

博物馆是中小学研学的重要教育场所,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研学活动(以下简称“博物研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在无锡一中“文化自信·江南文脉”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开发了“无锡博物研学”项目,以家乡博物研学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家乡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教学价值,通过现场展览、研学教师解说、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推送等形式,开展参观体验、专项教育等研学和研修活动,引导学生“重新发现家乡”,在家乡博物研学中增强文化自信。本文以无锡一中“重新发现家乡·阖闾城博物研学活动”为例,论述博物研学的实施过程。

1.构建综合的研学教育系统。

在开展阖闾城博物研学活动时,由无锡一中和阖闾城博物馆共同参与、构建研学教育系统,承担研学管理的责任。

一是组建专门的博物研学团队。团队成员具体负责博物研学的相关事宜,包括课程设计、研学准备、组织保障等,同时培训博物研学课程导师、志愿者等多样化的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博物研学服务。

二是推进博物研学基地建设。建立无锡一中和阖闾城博物馆的长效合作机制,部署常态化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机制,将博物馆教育培训内容纳入相关学科类的教师培训中。

三是强化内外联动反馈机制。建立博物研学相关的制度和标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研讨会,及时更新博物研学的标准,探讨博物研学的得失,做好反思和改进。

2.加大博物研学课程的开发。

研学课程在研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想让博物研学真的“活”起来,需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在方式上有所选择,融合知识性与实践性。

第一,明确博物研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无锡阖闾城博物研学的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认识吴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第二,明确通过哪些形式、哪些环节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达成教学目标。无锡阖闾城博物研学设置了“前置课”,要求学生登录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网站开展线上自学,了解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馆藏、文创、活动等概况。同时,为每个学生印发了线下学习资料《史记·吴太伯世家》,结合古诗文了解吴太伯、季札二人不慕权力、避位让国的高风亮节。将线上线下资源有机结合,将江南的历史设计成博物研学的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寻找答案与完成任务的憧憬走进博物馆。研学内容由学校教师和博物館讲解人员共同备课、共同讲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互动感、参与感、体验感,提高与学生交流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设计“博物研学手册”,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馆内资源。“博物研学手册”包含馆藏信息、知识导航、研学地点、研学内容、研学主题、拓展思考、结题报告、小组反思、学习评价等。“博物研学手册”的设计由师生共同参与,这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在“博物研学手册”的引领下,学生用心收集、整理博物馆信息,达到系统化学习,完善了他们的认知体系。

第四,反复斟酌博物研学活动的流程,细致设计研学活动的内容,生成高品质的博物研学课程,见表1。在设计无锡阖闾城博物研学课程时,研学导师有效挖掘博物馆资源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真正实现博物研学实践育人的目标。

3.建立科学的研学评价系统。

博物研学活动必须建立科学的研学评价系统。利用量化的评价方法,评价研学规模、活动、效果是否符合标准;关注学生体验和感受,同时注重研学过程的体验与交流;了解研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

无锡一中阖闾城博物研学评价主要包括如下环节:(1)完成研学报告,进行自我评价。现场研学活动之后,各研学小组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总结梳理,完成研学报告。(2)分享研学成果,进行小组互评。在完成研学报告、制作研学课件的基础上,组织分享交流会。小组代表分别介绍研学成果,开展小组互评,教师作为评价方之一参与评价。(3)掌握研学方式,领略文物之美。

学生通过阖闾城博物研学,掌握了博物研学的基本方法: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动态静态资源相结合、实地探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等。这些学习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博物研学活动中,这样学生能自主地领略文物之美、文化之美,自觉地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