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与史学阅读

2021-07-01陈建云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史料实证

陈建云

【摘 要】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素养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基于史料实证的史学阅读,主要包括广泛阅读积累多样素材、群文阅读精选专题史料、核心阅读获取权威观点、比较阅读提升史料价值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史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7-0057-03

【作者简介】陈建云,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南通,226001)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阅读能为史料实证积累和选择必要的史料,保障以史料实证为基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一、史料实证的意蕴与功能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史料实证”界定为“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1]。史料是历史教学的源头和起点,因为历史过程既不可逆也不可重演,我们只能依据现存的史实材料来认识历史并开展历史教學。但史料又可能因视角的不同而存在某些差异甚至谬误,所以,要对历史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需要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和辨析,以便去伪存真,选择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形成解释。

关于“两极世界的形成”中的“冷战”这一史实,在过去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阐释不完全相同。有的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有的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有的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在统编版教材中,表述为“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教科书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材料,一般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等特征。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冷战的发生”,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相关论述,同时引用较为专深的《世界史(当代卷)》中的论述。[2]学生结合史料深入理解冷战的发生不仅限于美国一方,苏联的扩张倾向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从而认识到美国要做世界霸主,苏联要确保自己的势力范围,双方利益发生严重冲突,在特定的时代,两国的对抗选择了冷战的方式。[3]

史料实证既是认识历史的态度,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作为认识方法,以“理解冷战的发生”过程为例,可以细化为“精选史料提取信息,鉴别分析评估证据,设计问题启发思维,多元印证重现历史”四个步骤。[4]其中,精选史料是基础,鉴别分析是关键,设计问题是手段,多元印证是目的。而且在这史料实证的过程中,为了能使学生对“冷战”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除了需要结合具体事件以外,还需要选择相应的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等维度,这样能促进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的同步提升,并因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从而立志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为使命。所以,史料实证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整体提升的必要途径。

二、基于史料实证的史学阅读策略

史料实证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精选史料又是史料实证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史料在认识历史过程中的有效性,课程标准就“史料”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等,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强化史学阅读意识,以此提高史料实证的教学品质,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广泛阅读积累多样素材。

广泛阅读主要采用专题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于一线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在阅读学习等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只能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注重学法”。首先要注意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材料来源进行一定程度的选择,选择与历史教学有较大关联度的学科或综合期刊,因为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质量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及时把握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其次要养成建立阅读档案的习惯,摘抄文献中的主要观点或记录资料的来源,以便在需要时选择运用,或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度阅读和深入研究。广泛阅读积累的多样素材,既可以为史料实证做准备,也可以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服务。如利用相关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设计问题链,以激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兴趣,打造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高效历史课堂,形成 “移情入理、自主建构”的教学特色。还可以通过个人研读相关史料、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2.群文阅读精选专题史料。

群文阅读是相对于日常的碎片化阅读而言的,指的是以某一史学问题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基于不同视角、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文献,梳理其中研究方法、基本论点与核心史料等方面的异同,防止将一家之言视作史学认识的全部,而掩盖和忽视史学认识的多样性。关于群文阅读,要注意优选相关主题的研究综述类文献,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现有的主要观点和研究进展,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专题研究类文献。目前,通过中国知网等学术期刊库,可以实现对常见研究文献的快速检索、下载和阅读,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快捷通道,值得广大历史教师选择与运用。另外,历史研究已经不再是史学研究人员的专利,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法律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非史学专业人员,以其各自的专业优势,把触角伸到史学研究领域,并形成诸多深刻而又独特的见解。[5]对此,历史教师应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多角度吸收不同专业人员的史学研究成果,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实证思路。

3.核心阅读获取权威观点。

核心阅读是相对于普及型或通俗性阅读而言的,是指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人文社科类,特别是与历史学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为主要内容的閱读。目前的核心期刊目录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几种版本。要做到核心阅读还可以关注以人文社科选题为专长的出版机构出版的论著,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等权威网站专栏中刊载的文章,它们有的鞭辟入里,有的高屋建瓴,对于史料实证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一些专业人员在非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史学文章,或与史学相关的随笔、演讲等,其中不乏新的材料和新的观点,也应该划归到阅读范围之内,以便及时获得权威人士的相关认识和最新观点。

4.比较阅读提升史料价值。

“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6]比较阅读以群文阅读为基础,主要目的是甄别史料的真伪,保证以真实可靠的史料作为重现历史的证据。例如,“孟姜女”的原型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将官杞梁的妻子,杞梁在齐莒之战中牺牲后,齐庄公准备在郊外向杞梁妻子吊唁,遭到她的拒绝。因为按照礼仪,国君应该到她家中吊唁。这个“不受郊悼”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变成杞梁之妻哭塌坚固的城垣的故事,并与下令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发生联系,于唐朝定型为孟姜女“哭崩长城”之说。其实,孟姜女并不是秦朝时的真实人物,“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能作为秦始皇暴政的史料证据。另外,比较阅读还应该关注文献中不同专业研究人员针对同一问题所持的不同认识,明晰不同研究人员认识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为史料实证教学提供参考。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的史学阅读应该成为历史教师的自觉行为,以保障史料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以史料实证为基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建云.基于史学阅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9):52-55.

[4]张利娟.史料实证的路径探析[J].历史教学,2020(11):29-34.

[5]何成刚,沈为慧.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J].历史教学,2016(21):3-11.

[6]杜维运.史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8.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
史料实证意识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