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堂教学节奏探析

2021-07-01王艳芬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节奏师生

王艳芬

教学节奏是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发生的有秩序、有节度、有规律的变化律动。课堂教学节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节奏影响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发展,和谐的教学节奏可以把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因素统摄起来,达到同频共振,取得最佳效果。

美术课堂教学节奏有丰富的内涵,课型结构不同,呈现的课堂节奏也会不一样。以周丽萍老师《进入历史》这一课为例,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型,课堂教学节奏和谐、多样、愉悦,获得了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并在“湖北好课堂”活动中展示。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分析这节美术课的教学节奏。

教学容量的节奏,疏密相间

《进入历史》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5课。单从教材来看,容量非常大,包括建筑图片3幅,挂毯1幅,雕塑作品4幅,照片一张,完整绘画作品6幅,拓印画像石1幅,草图3幅。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多、时间跨度长、教学容量大。

周老师的这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了学生应学习哪些知识,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本节课以绘画作品为主线,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在美术题材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分析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之间的关系,感悟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列举建筑与部分雕塑作品,拓宽学生眼界,精心地安排使教学的容量疏密相间。

教学内容的节奏,收展有度

周老师的这节课,内容安排上精心设计,借助美术作品的材料、技法、风格等形式要素和表现手法,分析美术作品反映历史的方式和特点。例如,以教材中出现的《步辇图》《拿破仑加冕》两幅中西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有时是服务于权力的。

此外,通过分析雕塑作品《加莱义民》、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传达出在一些历史事件中,艺术家以主观想象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美术作品超越了时空真实性,具有象征性和纪念意义。

在介绍美术作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环节,周老师添加了两件油画作品《南京大屠杀》《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同时还添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场景图,与《开国大典》这幅作品形成一个整体,使教学内容更具连贯性。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使教学内容节奏收展有度,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联想思维,为顺利开展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的节奏,曲折起伏

相关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呈现波形。上课的最初几分钟,学生注意力是不稳定的,往往处于调整和适应阶段,之后的3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时期,临近下課的几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又开始涣散。在周老师《进入历史》的这节课中,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情境导入。周老师首先播放视频短片《大昭寺》,随后出示大昭寺和唐蕃会盟碑的图片,巧妙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探究赏析。在探究学习环节,从三个维度开展教学。首先,介绍美术作品与权力的关系。这一环节,教师先介绍《步辇图》的历史背景,再运用提问、对比分析、师生探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与权力的关系,使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思维由单一到丰富,活跃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紧扣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探索。

其次,在探究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事件的联系时,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度体验《加莱义民》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的心理状态,感悟作品内涵。开放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推向一个小高潮,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积极探索和思考。

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图片并搭配渲染气氛的音乐等多种形式进行感官冲击。由《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短片及油画作品,过渡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开国大典》再到阅兵仪式的场景,这一精心安排,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象、色彩、线条、空间等细节,认识到美术作品的语言及形式,使学生不禁感慨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唤起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中。每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恰到好处,从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抒情性作品和表现性作品的不同之处。

小结提升。这节课,周老师做到了课已尽而意无尽,运用微课将本课优秀的美术作品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向学生传达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美术作品记录和反映着历史,是人类珍贵的艺术史料和宝贵的艺术财富。

教学的语言节奏,变化有致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比如展示《南京大屠杀》这幅作品时,教师要情感浓烈,声音高亢,而介绍《步辇图》等作品时,教师要情感舒缓,语调轻柔。在总结语时,教师要提高声音,语速较慢,讲解陈述性和过渡性问题时,语言快一些。声调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语句的长短影响教师的语气和情感的表达,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思维的发散。

“教师的语言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语言的节奏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不断摸索,恰到好处的语言节奏更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

师生的互动节奏,浓淡相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无情感地将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无时无刻地心灵接触。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需要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触动。师生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激励,使学生获得多层次、多方向的信息交流,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这节课中,师生对话时,周老师会俯身倾听,用赞赏的眼神、肯定的话语,与学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师生互动节奏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整节课的流程节奏,环环相扣

整节课的流程节奏起伏有致,环环相扣,具体可概括为:教师教学过程的节奏、学生学习的节奏、即时生成过程中的节奏。

首先,教师教学过程的节奏。周老师在这节课中始终扮演着“指导者”“引领者”“合作者”的角色,对自身的定位十分清晰,要教什么内容,抛出什么样的问题,如何点拨,如何互动,一切游刃有余,尽在掌握之中。

其次,学生学习的节奏。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群体活动,又有个体参与。教学前半部分,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的形式开展学习;中间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在最后的学习环节,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握好“度”,使学生的学习和谐、高效。

第三,即时生成过程中的节奏。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学生的质疑、否定、跑题等现象是难以避免的,周老师十分注重课堂生成的问题,并能即时生成相适应的新节奏,用机智而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的问题巧妙化解。

这节课整体的教学节奏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熟练地将教材内容融入课堂,通过有效的互动,有序的教学节奏,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达到了师生共赢的教学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更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美术课堂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节奏师生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YOUNG·节奏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