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第一枪”的纪念
2021-07-01黄林聪
黄林聪
新馆新概念
张太雷故居为一座二进三开间木结构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保存完好。
张太雷1918年夏与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共居住了7年时间,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张太雷及家人在此生活的場景,这座古朴而清雅的房子见证过一个伟大家庭的英勇与悲壮。
故居前门楼上方镶嵌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金字匾额,天井中央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雕像。
此前的张太雷纪念馆仅以张太雷故居的形式存在,更多的时候被直接称作“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纪念馆新馆(以下称“新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太雷故居的扩建工程,又名中国青运史常州馆,新馆再现了张太雷一生光辉的革命历程及在广州起义的革命岁月。
新馆的设计团队主要由来自天津大学设计总院的师生,设计施工前后历时两年,于2018年正式落成。新馆已正式对外开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新馆既要融入周边环境,又要表达出纪念馆用来纪念的初衷。在这样的要求下,天津大学设计团队决定克制建筑师想要张扬建筑的心态,而是要表达出与常州市老城区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安静平和,同时表达出革命先烈张太雷同志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在内敛中体现纪念性。
不当新古董
新馆采用了中国江南等地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如白墙黑瓦、屋檐窗棂及门斗等细节无不透露出江南的风骨,同时承袭张太雷故居本身特有的细节特征。
设计团队立志绝不做出一个新古董,不能简单、粗放地直接运用老房子的建筑构件,也不想做一个与老建筑完全脱离了关系的、硬邦邦的新建筑,而是希望新时代的新馆成为经历百年沧桑故居的延续和生长。
新馆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也详细听取了张太雷后人的意见。烈士后人也希望张太雷纪念馆在色彩和建筑细节上能与老房子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时期待新馆能够带有一定的时代性,能得体地传承地域文化和建筑风貌,同时延续参观者对张太雷故居的空间、细节的综合体验。在整体布局上通过一个绿化庭院将新建筑与故居组织成整体,形成完整闭合的参观游览线路。景观广场以物喻德,以园写意,通过景观设计营造淡雅的纪念空间,体现张太雷的革命精神;北广场以开敞空间为主,保证人流集散,在建筑轴线上设置升旗台;广场东侧为保留民居,设置绿植进行视线遮挡;南部设置庭院空间形成新旧建筑间的合理过渡。
“打响第一枪”写进建筑语言
张太雷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曾领导广州起义,他向人们展现出铮铮铁骨、气宇轩昂的精神境界。
新馆在建筑设计中巧妙运用“打响第一枪”的概念,抽象出步枪的形态,转化为建筑的细节语言,以纪念张太雷为了民族解放牺牲在广州起义第一线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
在新馆白墙的外观上,依然采用白色阴刻雕琢出数个细长的步枪样式,既装点了侧墙,使墙面看起来活泼有生命力,同一颜色的设计,又不至于太过凸显枪支的含义,不会喧宾夺主。
责任编辑:钟鑫(图片由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