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花为食

2021-07-01戴永夏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松花洋槐菊花

戴永夏

世人大多喜爱鲜花。鲜花不但美丽多姿,可供观赏,而且可做美食。

食花之俗历史悠久。从有文字记载算起,至少也有两三千年历史。《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商代,精通烹调术的大臣伊尹就用“寿木之华”(树花)制作美味。战国时期的屈原在《离骚》中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花可用于酿酒、佐酒。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菊华(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花)酒。”这说明早在汉代,人们就已懂得用菊花酿酒了。晋代以后此风更盛,梁简文帝的诗《采菊篇》就生动地记述了当时采菊酿酒的盛况。至于食菊成癖,陶渊明最堪称道。这位超凡脱俗的大诗人不但在家中自酿菊花酒,饮酒时还将菊花瓣撒入酒中,称“其中香醇,自得其味”。他还常用菊花做酒肴。据檀道鸾的《续晋阳秋》记载:“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白衣送酒”的典故就出于此。

唐宋时期,人们多将鲜花加工制作成美食。唐代把用桂花、菊花制作的桂花糕、菊花糕视为宴席珍品,皇室食之成风。《隋唐嘉话》记载:武则天每到花朝日(农历二月十五日)都要去游园赏花,同时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成“百花糕”赏赐给文武百官。她本人则十分喜欢用松花制作的“花精糕”。宋代用鲜花制作的美食品类更多,仅《山家清供》中就记载了15种,其中包括梅花汤饼、菊花粥、梅粥、蜜渍梅花等。这些美食都很讲究。有一道叫“雪霞羹”的菜,是将芙蓉花掐心去蒂后,加宽汤和豆腐一起炖煮而成。此菜红白两色相映,如霁雪初霞,艳丽动人,味美可口,很受时人欢迎。大诗人苏东坡也深谙食花之道。《酒小史》中说,苏东坡守定州时,在曲阳得松花酿酒法。他将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后,密封数日成酒。

到了清代,食花之风更盛,也更为讲究。善于美颜养生的慈禧太后就嗜花成癖。她常把玫瑰花、茉莉花等鲜花晒干,混在茶叶内一起饮用。她还常命御膳房采花入馔,制成一道道美食。每年荷花盛开的季节,她令宫女采来新鲜荷花,剥下完整的花瓣,浸入用鸡蛋调和的面粉里,再加入鸡汤或白糖,放入油锅内炸透,做成甜咸两种味美可口的点心。宫苑里的玉兰花盛开之时,她又令宫女采下肥硕的玉兰花瓣,送入御膳房,让厨师依照加工荷花的方法,煎成又香又甜的玉兰片,以便自己随时享用。她还让厨师将玫瑰花捣烂,拌上红糖,通过特殊的加工,制成一种玫瑰花酱,涂在点心上,食后齿颊留香。

有些文人雅士把食花推向了更高层次。他们靠种花维持生计,又从花中吸收精神营养,写出传世佳作。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林和靖性情淡泊,爱梅如命。他在居室前后种了360多株梅树,每当梅子成熟时,便采下卖掉,然后将每一株树上的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入瓦罐,每天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过完一年,新梅子又好卖钱了。日日与梅树、梅花相亲,还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出了千古名诗《山园小梅》。

像林和靖这样以花为生的,还有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这位风流才子特别喜欢桃花,36岁时选中苏州城北的桃花坞,建了一处幽雅清静的“桃花庵”。庵中种满桃树,他就住在桃花丛中,自号“桃花庵主”。他在《桃花庵歌》中自得地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诗中说,他靠卖桃花换来酒钱,酒醒时终日徜徉于花丛,酒醉时就在花下酣眠。桃花是他的生活依靠,桃林是他的精神乐园。在这“桃花源”中,他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生活得如同神仙一般。

鲜花并非富人专享,對穷人来说它更加实用。过去在我的家乡,每到春末夏初、青黄不接时,人们常采花充饥。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洋槐花。它不但分布广泛,花色美丽,味道香甜,而且开得正当其时。人们将串串洁白如玉的洋槐花采回家中,用水洗净后,掺上一点豆面,做成菜团,放到锅里蒸熟后即可食用。我们这些孩子很喜欢吃这种菜团,常常捧在手里,跑到街上边吃边唱:“洋槐花啊,白灿灿,采来槐花做菜团。菜团香,菜团甜,吃进肚里抗饥寒。菜团甜,菜团香,吃了菜团度饥荒……”几句童谣,唱出了人们对洋槐花的钟爱,也唱出了人们贫穷中的乐观。

猜你喜欢

松花洋槐菊花
五月槐花香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八吉集团
履职尽责:为松花石鼓与呼
春日的洋槐
谁下的
洋槐花老去
松花鸡下松花蛋
洋槐花礼赞
秋天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