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奶山羊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1-07-01王缠石张立刚边会农罗彩萍赵素萍

中国乳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羊乳奶山羊饲草

王缠石,王 韵,张立刚,边会农,刘 姚*,罗彩萍,赵素萍

1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陕西西安 710014

2 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陕西宝鸡 721000

3 陇县畜牧工作站,陕西宝鸡 721200

4 麟游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陕西宝鸡 721500

0 引言

“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陕西省关中地区具备优势区的自然条件、合理优良的产业布局、健全先进的服务体系和持续有力的政策推动,培育造就了基础深厚、集聚度高、竞争力强的奶山羊产业。近年来,陕西省把奶山羊产业作为实施特色农业“3+X”工程建设的优势产业,坚持抓良种、建基地、强加工、促融合,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羊奶加工能力、羊乳制品产量和市场占有量均稳居全国第一位。在全省奶山羊全产业链建设和奶山羊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富平县、陇县、蓝田县、临潼区、阎良区和蒲城县6个重点县(区)的奶山羊产业发展情况及35个奶山羊养殖场(户)进行调研,掌握了生产一线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针对全省奶山羊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加快推进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1 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奶山羊品种主要为关中奶山羊和西农萨能奶山羊。2019年,全省奶山羊存栏131.0万只、羊奶产量52.0万吨,分别占到全国的40.00%和55.00%;羊乳制品产量8.2万吨,产品份额占到全国市场80.00%以上,婴幼儿配方羊乳粉占全国市场份额95.00%以上[1]。奶山羊产业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的重点产业。

1.1 奶山羊生产情况

1.1.1 基本情况

调研的6个重点县(区)奶山羊产业产值32.9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3.14%,占农业总产值的13.97%;奶山羊存栏量83.2万只,占全省奶山羊总存栏的63.51%;存栏200只以上的奶山羊规模养殖场810个,奶山羊存栏23.5万只,占总存栏量的28.26%。

1.1.2 奶山羊群体结构趋于优化

据调查,2020年9月底,6个县(区)成年母羊、育成母羊、羔羊、种公羊和育肥羊分别占总存栏量的55.10%、29.20%、6.30%、0.80%和8.60%(图1),35个奶山羊养殖场(户)成年母羊、育成母羊、羔羊、种公羊和育肥羊分别占总存栏量的61.20%、27.60%、3.10%、2.20%和6.00%,总体存栏结构趋于优化,散养户种公羊存栏偏低,规模场存栏结构基本合理。

图1 奶山羊存栏结构图

1.1.3 奶山羊规模化发展逐步提升

通过全省“3+X”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扶持发展了一批奶山羊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规模养殖比例显著提高。据统计,6个县(区)存栏200只以上、单独建场、人畜分离的奶山羊规模养殖场共计有810个,奶山羊存栏占总存栏的28.30%,较2019年底提升3.2个百分点;调查的35个奶山羊场(户)中,舍饲养殖方式占调查总数的91.42%,舍饲养殖、规模养殖已成为奶山羊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奶山羊养殖从传统的庭院式分散养殖逐步向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

1.1.4 奶山羊良种发展成效显著

调查的35个奶山羊养殖场(户)中,自群繁育扩繁的场(户)25个,从本地或外地购进扩繁饲养的场(户)10个;饲养萨能奶山羊的场(户)5个,饲养关中奶山羊的场(户)30个;2020年秋季参配母羊平均受胎率达到92.37%,开展人工授精的场(户)17个,本交配种的场(户)18个。数据显示,陕西奶山羊养殖良种发展成效显著,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成为陕西奶山羊养殖的主要品种,人工授精等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力度较大,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已成为陕西奶山羊养殖的主流模式。

1.1.5 奶山羊产奶量稳步提高

2020年,全省奶山羊产奶时间主要集中在1—11月,平均产奶期较2019年延长15~20天,平均单产稳步提高。据监测,2020年,150个散养户平均成母羊单产335.20kg,50个规模养殖场平均成母羊单产275.40kg,分别较2019年增长7.60%和18.40%。调查的35个奶山羊场(户)平均泌乳羊日产奶量2.24kg/只,群体最高日均产奶量2.60kg/只,个体最高日均产奶量4.13kg/只。全省奶山羊总体产奶性能优良,泌乳性能稳定,生产性能逐年稳步提升。

1.1.6 羊乳企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省羊乳制品和生鲜羊乳生产销售持续向好,乳品企业持续发展,在奶山羊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为奶山羊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陕西共计有34家羊乳企业,其中包括19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羊乳产品占全国80.00%以上,调查的6个县(区)共有羊乳企业14个,2020年1—9月羊乳企业平均每月收购生鲜羊乳约4.4万吨。

1.1.7 高度重视疫病防控

调查中,35个奶山羊养殖场(户)均有防疫措施,设有进出消毒设施,挤奶器清洗消毒设备,疫病防控管理比较规范,疫病防控力度大,重视度高,所有场(户)按照奶山羊免疫程序进行防疫,除口蹄疫、小反刍兽疫2个强制免疫病种外,大部分养殖场(户)自行购买三联四防、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链球菌病等疫苗进行防控。调查中发现,乳房炎、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仍然是奶山羊养殖中常见病类,通过隔离治疗、挤奶分离等手段,强化日常管控,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使奶山羊疾病可防可控,促进了奶山羊的群体发展。

1.2 奶山羊生产经营情况

1.2.1 生鲜羊乳市场价格情况

生鲜羊乳价格波动较大,2018年是截至目前生鲜羊乳行情最好的一年,全省平均羊乳收购价格为7.10元/kg,最高达到8.50元/kg;2019年3月以来逐渐振荡回落,12月降至4.85元/kg,之后振荡回升;截至2020年12月,全省生鲜羊乳价格上升至6.25元/kg,较2019年12月增长28.87%。2021年处于小幅震荡期,生鲜羊乳价格趋于稳定,较生鲜牛乳平均高出2.00元/kg左右。调研发现,规模场生鲜羊乳平均价格高于散养户0.30~0.80元/kg;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平均收购价高于其他乳品企业0.3~0.5元/kg;同时个别县(区)对养殖场(户)进行生鲜羊乳销售补贴,促进了奶山羊产业发展。

1.2.2 饲料投入使用情况

饲草饲料是奶山羊养殖的主要投入。从饲料费用投入分析,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投入分别占饲料总投入的49.00%和51.00%,比例接近1∶1。从饲料使用量分析,精饲料和粗饲料用量分别占饲料总用量的34.00%和66.00%,比例接近1∶2。从饲料投入种类分析,粗饲料中青干苜蓿、花生秧、青贮玉米占比分别为32.30%、31.10%和21.80%,三种粗饲料的用量占比高达85.00%,是奶山羊粗饲料的主要来源;精饲料中自配料、配合料的比重为34.70%和65.30%。从饲料种类分析,粗饲料中花生秧使用场(户)最多,达到26家,占总场(户)的74.29%,精饲料中配合饲料使用场(户)22家,占总场(户)的62.86%,配合饲料仍然是奶山羊养殖中深受欢迎的主要精饲料(表1)。

表1 饲料投入汇总调查表

1.2.3 养殖效益情况

奶山羊养殖效益较高,据对35个奶山羊场(户)调查,奶山羊养殖收入主要为生鲜羊乳、公羔和淘汰羊销售,占总收入的97.80%;支出主要为购入饲料,粗饲料和精饲料的购入费用占总支出的91.00%,平均每只成母羊年均支出3020.1元,年均收入4110.0元,年利润达1089.9元,存栏200只的奶山羊规模养殖场,年均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表2)。

表2 奶山羊场(户)养殖效益调查汇总表

2 奶山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

全省奶山羊存栏数量大,规模化程度逐年提升,但较其他畜种来说,规模化程度仍然偏低,标准化发展滞后。据行业统计,2019年全省奶山羊年存栏100只以上规模场1414个,奶山羊存栏占全省总存栏的25.10%,存栏1000只以上规模场仅41个,奶山羊存栏占全省的比重不足0.10%。全省奶山羊养殖仍然以100只以下的散户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奶山羊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

2.2 良种繁育体系仍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扶贫攻坚工作和全省奶山羊产业发展布局,奶山羊产业政策较好,养殖数量大幅提升。但养殖场(户)对良种繁育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养殖档案混乱,系谱资料不全,选育措施滞后,部分养殖场(户)还存在品种混乱、杂交乱配现象,留做种用的羊只大多达不到种羊条件,致使优质品种的利用效果难以显现。种羊数量少、良种覆盖率低、人工断奶过早、羔羊选淘率过高、追求高产群体心切,导致奶山羊扩繁增量速度缓慢。调查显示,35个养殖场(户)中仅有3个通过配种站进行配种,占调查总数的8.57%,大部分奶山羊场按“母羊产奶量2.0~2.5kg以上、羔羊出生重2.5kg以上”的标准选留羔羊,公母羊比例为1∶114,选育标准低,公母比例低,制约奶山羊良种繁育的发展。2020年,陕西省逐步对奶山羊种羊开展鉴定工作,认定支持核心育种场,并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促进良种体系建设。

2.3 科技攻关与推广应用率不高

产奶量低一直是奶山羊养殖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这一问题的科技攻关研究深度不够,课题研究力度不大,个别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推广率不高,致使养殖科技含量低,生产发展速度较缓慢。调查显示,35个奶山羊场(户)中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的17个,占48.57%;选用配合饲料的22个,占62.85%,科技应用率较低;2020年春季产羔率174.00%,成活率81.73%,留群率47.8%,同时存栏泌乳羊占总存栏的比重仅为53.80%,群体平均日产奶量2.24kg/只,散养户奶山羊产奶量平均高于规模场0.80~1.80kg/只,羔羊成活率偏低,选淘率过高,泌乳羊比重低,产奶量提升速度慢。

2.4 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需加强

调查的6个县(区)机械化挤奶比例高达94.00%左右,采用集中挤奶站的仅有1个,50.00%以上仍采用手推式挤奶器在羊床或圈舍挤奶,简单的挤奶方式与标准化养殖不相匹配。采用“养殖场-羊乳企业”交奶模式的场4个,采用“羊乳企业-养殖场(上门收购)”的场6个,71.00%的养殖场(户)采用养殖场(户)-收奶员-奶站-羊乳企业的模式销售生鲜羊乳,收购环节较多,收购成本增加,养殖场(户)到手奶价较低,奶源质量安全无法保障,为稳定提高奶价、增加养殖场收入带来挑战。

2.5 饲草饲料投入成本较大

经调查,全省奶山羊饲草主要以苜蓿、燕麦、青贮玉米、花生秧为主,而使用量较大的3种粗饲料里,苜蓿和玉米青贮接近一半是外购,花生秧基本全部从河南、山东等地外购,粗饲料成本较大(平均每只奶山羊每年饲草投入1306.7元)。当地特有饲草未能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加大,产出效率低,是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瓶颈。同时,奶山羊精饲料成本在3.0元/kg左右,日投喂量一般不低于1.5kg/只。奶山羊精料价格上涨,精饲料投喂量逐渐增大,随着精料型饲喂方式依赖性逐渐增强,奶山羊养殖成本逐渐加大。

2.6 全产业链发展仍需加强

虽然奶山羊从奶源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到产品营销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但具备自有牧场的羊乳企业数量较少,羊乳制品质量难以追溯。目前,羊乳制品逐渐被大家认可,但受众面较窄,产品多以奶粉为主,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2]。

3 加快推进全省奶山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从奶山羊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入手,以奶山羊种羊场的建设、选育和认定工作为出发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奶山羊养殖场为重心,统一规划,合理建设布局,系统配置资源。建设种公羊站,确立核心育种场,开展种公羊和基础母羊的鉴定,严格种羊标准;建设良种奶山羊种质资源库和档案库;大力推行种羊定期轮换制度、鲜精人工授精技术等,利用现代繁育技术,加速奶山羊遗传改良进程,推进全省奶山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全省奶山羊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3.2 加大科技攻关与技术推广

强化科技研发,提升产业引领作用,增加奶山羊养殖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益,全面推进奶山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2.1 加速生产技术的研究进程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力量,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科学的奶山羊生产技术体系[4]。纵览大局,注重产业,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围绕奶山羊生产的瓶颈性难题,确立奶山羊发展专项性研究课题。集中力量、集中经费,开展深入的科技攻关,破解奶山羊养殖亟需的生产技术,在规模奶山羊场单产水平提升上有突破,在实用新型技术上有创新,在前沿技术发展上有进展,为产业发展注入高新技术的血液,促进现代奶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3.2.2 加大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力度

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乡镇站的建设,理顺管理职能,增加编制,扩充人员,从体系上为科技推广打牢根基。二是各级技术推广单位要集成奶山羊综合配套技术,从场区建设、设施配套、饲草饲料、生产技术、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形成实用性、科学性、高效性的综合奶山羊养殖技术,制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全面推广。三是省市县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在奶山羊重点县,每县建立1个奶山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基地,将奶山羊养殖最新技术、高新技术以及综合生产技术进行集中示范,树立典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推进奶山羊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加大基层培训力度,开展不同方式、多层次、广范围的奶山羊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实施基层站技术人员包村、驻场的实地指导,增强奶山羊养殖场(户)理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提高奶山羊科技推广率。

3.3 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生鲜羊乳生产分散,收购环节多,加强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生产加工的羊乳制品质量安全。

3.3.1 生产环节推行性能测定

在规模奶山羊场实施生鲜羊乳质量监测,对生鲜羊乳中体细胞数、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等指标进行月度测定,分析评判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日粮调配,强化生产管理,提高奶山羊单产水平,提升生鲜羊乳质量,推进奶山羊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

3.3.2 收购环节全程监控

鼓励和支持羊乳企业在分散的奶山羊养殖区域建设标准化机械挤奶站,推行规模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机械挤奶,推行“养殖场-羊乳企业”生鲜羊乳直供一站式收购模式,减少生鲜乳收购环节,严格执行挤奶规程,全面普及管道奶。建立健全机械化挤奶站和生鲜羊乳收购、运输车辆的全程监控机制,保障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

3.3.3 实施生鲜羊乳优质优价

建立生鲜羊乳行业收购价格协调指导机制,推行实施生鲜羊乳优质优价,保护生产者权益,促进奶山羊养殖场(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提升奶山羊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奶山羊产业提质增效。

3.4 加快饲草饲料开发创新

充分利用当地饲草资源,引进优质高产牧草,扩大人工种草面积,研究饲料配方,创新供应模式,为奶山羊产业发展提供饲草饲料来源。

3.4.1 提升饲草供应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关中地区玉米种植习惯,推广青贮玉米种植和技术,实施全株玉米青贮,拓展奶山羊饲草资源。二是充分利用陕西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品种,引进优质高产禾本科牧草品种,合理规划,优化资源,加大力度开展人工种草,实施保护价收储政策,建立基本固定的优质饲草种植基地,保障奶山羊饲草供应。

3.4.2 加快饲料配方的研究进程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科研资源,加大农副产品饲料化、新型可替代饲料资源开发等研究,加快奶山羊饲料配方的试验研究,形成系统性的奶山羊专用饲料配方,强化适口性、喜食性,提高奶山羊饲料转化率和营养水平[5]。

3.4.3 创新饲草供应方式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区域性饲草加工基地建设,创新饲草饲料利用方式,探索开展饲草饲料综合配送机制,形成收割、贮备、加工、供应的链条式模式,有效解决散养户和小规模场饲草饲料成本居高问题,促进饲草饲料的合理配置,降低成本,高效利用饲草资源[6]。

3.5 加大全产业链建设力度

奶山羊产业链条长,涉及部门多,要继续完善各个相关领域之间的协作机制,建设集生产发展、精深加工、现代流通、文旅融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3.5.1 延伸奶山羊产业链

一是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布局加工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业链向下游纵深发展,使产品提档升级,形成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加工产业集群。二是推进技术改革提升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加强羊乳制品的多元化发展,重点在婴幼儿配方乳粉、老年奶粉的营养配方上下功夫、谋思路、寻突破,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消费升级[7]。三是拓展新兴产业开发,在羊乳生产、加工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建设场区文化建设,与旅游部门协作,开发奶山羊相关摆件、挂件、纪念品等产品,引导支持农业生产观光旅游,拓展新兴产业发展渠道,增加产业收入。

3.5.2 强化品牌建设

创新政府与企业分工协作机制,挖掘羊乳地理标志、羊乳文化等资源,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推进奶山羊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商标创建,组织参加国内国际奶山羊发展展会、全国乳制品博览会、展销会等大型展示平台,通过多渠道、广范围的宣传和推介,树品牌、拓渠道,进一步扩大“陕西奶山羊”区域公用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8]。

3.5.3 引导和促进羊乳制品的消费

以羊乳制品的营养为突破口,政府和企业联手,创新新兴销售模式,加大宣传和营销活动。拓展电商、网络等多种销售渠道,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体与网络销售相配套,促进羊奶产品的销售。建议政府部门提高补贴资金,将羊奶纳入中小学营养餐计划,扩大羊奶产品的消费量,带动奶山羊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羊乳奶山羊饲草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花式”喝羊乳,孩子更喜欢
基于中医古籍的羊乳功用研究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EM发酵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喂奶山羊的效果试验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
褪黑素膜受体MT1与MT2在妊娠期奶山羊卵巢中表达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羊乳中的乳铁蛋白
浅谈奶山羊疫(疾)病防控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