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1-07-01赵润苓
赵润苓
(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011)
胃痛又称胃脘痛,该病在《黄帝内经》时期就有记载。祖国医学认为胃痛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内伤饮、情志及外感邪气等致使胃失所养[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差、呕恶、呃逆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黑便、呕血等,该病发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3]。脾胃虚弱型胃痛主要发生空腹或者饥饿时,主要的表现为喜按则舒,进食痛缓等。常规的使用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需要中医联合治疗,耳穴压豆疗法为新兴的治疗方法,笔者对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采取耳穴压豆疗法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辽宁省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的80例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试验组40例中,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09±1.98)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30±1.19);基础疾病高血压1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1例;对照组40例中,男女比例为20∶20,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6.00±1.90)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6.29±1.17);基础疾病高血压1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0.05,可以比较。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且所有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经胃镜诊断为胃炎患者。②中医辨证分型脾胃气虚型胃痛。③可以接受耳穴压豆。④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②不能接受耳穴压豆治疗的患者,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①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长期处于负面情绪,脏腑功能就会发生不良的影响,使疾病加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多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情绪紧张,可以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其不良情 绪[4]。因此,采取安全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抑郁症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必须有护士陪同,病房和过道的窗户需要固定,住院期间应注意患者不能携带刀具等物品,医院必须保证护士24 h进行病房就诊。②日常护理:护理人员须加强日常护理,病房多通风,告知患者按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③用药护理:为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叮嘱患者坚持服用药物,若症状严重者则应连续服药1年以上。④饮食调节:多食容易消化、质地软、少渣的食物,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并且应细嚼慢咽,以减轻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5]。⑤中医辩证护理:所有患者均为脾胃气虚型,告知患者平时注意保暖,多用热水泡脚,在水中可以加入生姜、附子,不饮用冰水,平时做好保暖工作。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耳穴压豆疗法,方法:查找阳性反应点,方法为探棒按压耳部穴位,阳性反应点患者会出现疼痛,严重者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清水清洗耳朵后使用酒精球轻擦消毒,选取耳穴脾、胃、交感、神门,左手手指托持耳郭,右手持镊子夹取中心黏上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大小为0.6 cm×0.6 cm),紧贴压到耳穴上,行一压一松式按压,拇食指分置耳郭内外侧,夹持压物,轻轻按揉1~2 min,每次按压2~5次,需要每隔1~3 d换1次,如果是冬天可以3~4 d更换1次,如果出现潮湿需立即更换。可两耳交替贴用。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耳部的皮肤变化,如果出现破损,不可继续治疗。
1.4 观察指标 通过中医症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精神疲惫、全身乏力总是积6分,经常发生积4分,偶尔发生积2分;不思饮食总是积6分,经常发生积4分,偶尔发生积2分;伴形体消瘦总是积6分,经常发生积4分,偶尔2分;面色苍白、大便溏薄是积6分,经常发生积4分,偶尔发生积2分,嗳气吞酸总是积6分,经常发生积4分,偶尔发生积2分;注意:舌、脉不加入评分。中医症候评分降低90%,临床症状消失为痊愈;中医症候评分降低70%,临床症状消失为好转为显效;中医症候评分好转大于60%,症状有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临床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临床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胃痛是临床上好发的疾病,主要与人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天气变化、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精神情绪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个体差异,病因、病机都会比较复杂,因此治疗时要抓住病机的核心,总体调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胃脘痛的病机特点主要是脾胃气虚,脾与胃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水谷之功[6-7]。在机体中脾主升,胃主降,胃之受纳腐熟,可以有赖脾之运化升清,因此脾胃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若机体虚弱,过度疲劳,饮食所伤,服用药物比较寒 凉[8],脾胃就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发生脾胃虚弱,中焦虚寒,导致胃失温养,发生胃痛[9]。在祖国医学中,认为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部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脏腑疾病的时候,在耳朵上就会出现相应的阳性反应,会出现压痛。
耳穴压豆主要采用王不留行籽、磁珠、菜籽等刺激耳廓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耳穴可以调节神经、镇静镇痛、脱敏止痒[10]。《灵枢经·口问》曰:“耳为宗脉之所聚”。《灵枢经·经脉》对详手、足三阳和三阴经入耳中和耳前,说明脏腑通过经络和耳穴相通,耳部有各脏腑对应穴位。内在的脏腑与四肢的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耳如倒立的一个胎儿[11],对耳廓进行全面的检查,观察有无脱屑、疵赘、丘疹、硬结、水泡、充血、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的疾病,通过耳廓来判断疾病,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耳穴位操作简单,并且刺激持久,无创伤性等优点[12]。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使用耳穴联合针刺对胃脘痛进行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脾胃气虚型胃痛患者采取耳穴压豆疗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证实了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可行性。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研究样本例数过少,观察指标比较单一,日后应从大样本、多中心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