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2021-07-01薄华
薄 华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肝硬化是消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多由嗜肝病毒、长期饮酒、长期服药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而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则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医疗技术在进步,但目前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仍然非常高[1]。由于病因不同,因此需要明确诊断,并且根据诊断结果选择适宜治疗方案可使整体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现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7年7月10日至2019年3月4日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46.11±5.01)岁,肝硬化病程1~3年,平均肝硬化病程(2.11±0.52)年;肝功能分级:A级患者4例,B级患者 8例,C级患者9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20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46.42±5.20)岁,肝硬化病程1~3年,平均肝硬化病程(2.12±0.74)年;肝功能分级:A级患者5例,B级患者7例,C级患者9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19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手册中肝硬化诊断标准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年龄≥35岁者。④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肿瘤疾病者。③无法配合诊治者。④合并严重脑、心、肾、肝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检查诊断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营养支持、抑酸、止血、补液及抗休克处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首次给予患者250 μg生长抑素,3~5 min静脉注射,随后250 μg持续静脉泵入,密切观察病情,持续治疗5 d。
1.2.2 观察组 经常规检查后,首次给予患者250 μg生长抑素,3~5 min静脉注射,随后250 μg持续静脉泵入,密切观察病情,持续治疗5 d。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行急诊胃镜,镜下止血,必要时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蛋白质平衡,持续治疗5 d。患者均定期进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等检测。
1.3 观察指标 出血停止的评定标准: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已基本稳定;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的隐血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胃肠减压管引流颜色已经变得清澈,或者变为胆汁样颜色;经电子胃镜检查后,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血常规检查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均未下降。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在用药2 d后,生命体征已基本稳定,呕血停止,输血后血红蛋白未下降,胃肠减压管引流颜色变得清澈;有效为在用药3 d后,生命体征已基本稳定,大便颜色出现改变,输血后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减慢;无效为与上述不符。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 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χ2、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原因比较 两组患者的胃癌出血率、消化性溃疡出血率、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原因对比[n(%)]
2.2 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为80.9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肝硬化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会导致十分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特别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肝硬化的治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患者生存质量有了极大改善,但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仍然需要持续发展医学,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2-4]。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最为主要的发病机制是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目前已知的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胃底静脉曲张、代谢因素、乙型肝炎、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机体营养缺乏等,医师需根据各项检查结果,作出相对准确的诊断[5-7]。本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包括胃癌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两组患者的胃癌出血率、消化性溃疡出血率、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率、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病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将患者统一进行常规治疗可能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8-9]。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原因不同,因此在治疗时,建议积极急诊内镜治疗出血,同时联合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及抑制胃酸药物、止血药、抗感染药物、补液支持药物等,不仅可节省大量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效果[10]。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提示在分析病因后,内镜下止血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治疗十分棘手的疾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虽然为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底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也存在众多其他致病因素,应用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同时建议内镜下治疗,是目前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较好治疗策略,可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