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在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中的作用
2021-07-01徐珊珊
徐珊珊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1],3~10岁小儿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数量接近75%,发病与药物、感染过敏所致的变态反应、血管炎有关,且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皮肤紫癜为该病主症,部分患儿伴随肾脏损害、腹痛和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病情反复,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成长。中医将HSP归属为发斑、紫癜范畴,和脏器功能紊乱关联,认为HSP受瘀血阻滞、外邪、异物感染、饮食不节、气血亏虚等因素影响,尤其是患儿发病常为风热伤络、阻滞正常气机[2]。中医辨证施护基本特征是将“四诊”收集的疾病现象、体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确定为某性质症候,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本研究分析该病患儿临床症群与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为临床HSP护理提供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148例HS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临床表征为紫癜、皮疹、急性腹痛、关节肿痛、水肿、呕血等,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初发病例;病程≥7 d;依从性优良;入院前6个月未服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史。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出血性疾病;存在其他严重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治疗期病情严重恶化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重要临床资料缺失。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6~18岁,平均11.29±3.47岁;HSP病程1~19个月,平均10.68±4.11个月;病理分级:I~II级51例,Ⅲ~Ⅳ级23例;病情:单纯皮肤型22例,肾型19例,关节型16例,腹型14例,混合型3例。观察组:男43例,女31例;年龄7~18岁,平均11.52±2.90岁;HSP病程2~18个月,平均10.41±3.89个月;病理分级:I~II级48例,Ⅲ~Ⅳ级26例;病情:单纯皮肤型21例,肾型20例,关节型17例,腹型12例,混合型4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及腹痛症状管理等;讲解发病原因、过程、治疗过程,及时解答患儿与家长病情疑惑,使患儿与家长全面了解和认识病情,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列举成功案例,树立治疗信心;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尿色、尿中泡沫标本及相关检查结果;指导进食高蛋白质、易消化、高糖、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伴水肿、高血压患儿,限制水、钠摄入;记录皮疹部位、数量、增量、是否有新鲜出血点,有无绞痛、呕吐、腹胀;遵医嘱给予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注,分次口服西咪替丁、潘生丁,对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痛患儿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每天1次,14 d为1疗程。
1.2.2 观察组 实施辩证施护,具体措施如下:
1.2.2.1 热毒内蕴证型 ①症状:高热、皮疹变暗红、颜色变浅、咽干痛、腹痛、关节痛、小便色暗、舌体紫暗或瘀斑、紫癜反复、苔薄白,给予祛风解毒、凉血止血。②处方:采用改良王建军经验方的三虫桃红汤,纳入水蛭、蜈蚣、全蝎、桃仁、当归、红花、赤芍、生地黄、川芎、紫草、黄芩、蒲公英等,腹痛可加川楝子、延胡索,关节痛可加没药、乳香;当归针刺血海、曲池、合谷、膈腧、肝腧、三阴交等诸穴,或当归、川芎、丹参等中药处方制成为穴位贴,贴敷以上穴位。条件允许下使用当归、艾叶、益母草煎汤泡脚。③护理措施:记录患儿紫癜形态、分布、颜色及消退状况,判断是否有腹痛、关节疼痛和消化系统不适等症状,皮肤瘙痒患儿除炉甘石洗剂外擦止痒外,咽喉肿痛患儿给予金银花、甘草、桔梗泡水代茶饮,口渴患儿食用山楂、红糖煎茶水,或10 g冰糖+10 g银耳加水炖服,也可采取500 g鲜茅根煎汤饮用。
1.2.2.2 血热伤络证型 ①症状:紫癜色红或红紫、尿血或便血、皮肤瘙痒或起风团、咽喉与关节肿痛、腹痛腹胀、面赤身热、舌质红绛或鲜红、苔黄腻、小便短赤、脉细数或滑数,给予清热解毒。②处方:采用改良王建军经验方玄地凉血汤,纳入玄参、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墨旱莲、紫草、金银花、连翘、大黄、知母、僵蚕、蝉蜕、雷公藤等,皮肤瘙痒患儿加白鲜皮、地肤子,胃脘不适患儿加大枣、甘草,腹痛患儿加甘草、白芍,咽痛患儿加牛蒡子、桔梗,尿血患儿加白茅根、大蓟、小蓟。③辨证施护:采用10枚大枣+各10 g冰糖、银耳加水炖服或30 g连翘水煎茶饮,日常可饮用15 g金银花泡茶水,以凉血止血。行使行间、劳宫、中极、曲泉、血海、阳陵泉、三阴交等穴针刺,用泻法;制做中药茜草、小蓟、生地黄中药方穴位贴,贴在上述穴位;条件允许下用小蓟、茜草、白茅根煎汤进行泡脚。
1.2.3 脾肾两虚证型 ①症状:皮肤紫癜消退、伴耳鸣头晕、神倦乏力、蛋白尿持续降低、腰膝酸软、舌质淡、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数或沉细,给予补肾健脾益气。②中药处方:山药、泽泻、茯神、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加生地、丹参、白芍、黄芪、茯苓、党参、白术、薏苡仁、生地、盐杜仲、煅赤石脂、酒苁蓉、桑寄生。③辨证施护:口渴时以山药、枸杞子、大枣煎水茶饮,以固肾养血,多食银耳、花生、桂圆等温热饮食,且少食多餐防止损伤脾胃。用肾腧、关元、命门、三阴交等穴针刺,选取山药、菟丝子、巴戟天等中药穴位贴至上述穴位;选取艾叶、淫羊藿、仙鹤草煎汤进行泡脚。
1.2.4 气阴两虚证型 ①症状:皮肤瘀斑色暗红或紫癜消失、时发时隐、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倦怠神疲、大便干燥、脉细弱。给予滋阴降火、气血双补。②中药处方:使用麦味地黄汤,包括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加生地、丹参、白芍、女贞子、白茅根、仙鹤草、紫草等方剂,蛋白尿持续不降患儿加黄芪、芡实、金樱子等,血尿不减患儿加小蓟、藕节、白茅根。③辨证施护:养阴生津降火饮食,包括银耳、花生、桂圆、红枣等,适宜饮用玄参、白芍等煎茶水,口渴时以黄芪、桂圆、大枣煎水茶饮。选取脾腧、肾腧、膻中、足三里、气海、三阴交等穴针刺;以黄芪、当归、白术等中药进行穴位贴敷;用党参、白术、当归、黄芪、生姜煎汤进行泡脚。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估: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与既往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共共同评估临床疗效,将其划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3个等级,完全缓解指紫癜、关节肿痛、水肿等症状显著改善且明显好转,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均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指上述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或有所好转,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超过50%,尿常规检查偶见少量红细胞但低于10个/HP;未缓解指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未改善,治疗后反复表现为紫癜,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低于50%。
(2)肾功能相关指标测定[4],包括: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尿液镜检红细胞计数等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辩证施护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2.2 施护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情况比较
辩证施护前,观察组ALB、β2-MG、24 h尿蛋白定量、红细胞计数4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护后观察组肾功能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施护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小儿HSP发病率特点是男多于女,多发春秋季,病程在1 周~2 个月范围,易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等儿科难治性疾病[5]。该病是因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造成毛细血管、小血管及四周组织炎症反应。尽管诊断难度低,但对比其他紫癜类型、血管炎,仍属院内医护人员重点问题[6]。在中医学上,心主血、脾统气, 心脾两脏与人体气血生化存在密切联系,可将小儿 HSP归为血分病,其中实证、热证居多,病因病机评估为热毒内蕴、兼感外邪并瘀阻经络,最终造成瘀血存积皮下形成紫癜。只有气血调和,方才实现内荣脏腑、外循经脉,其中患儿离经之血瘀于胃肠,会诱发腹痛、便血;阻痹于关节,会使关节红肿热痛;下损于肾阴,会使热毒迫于膀胱、尿血等[7]。HSP性肾炎作为临床儿科常见继发性肾脏病变,超过40%HSP患儿存在肾脏损伤,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8]。HSP属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疾病,机体变态反应产生自身抗原与对应抗体而发生紊乱,成为HSP发病与病情反复风险。本研究中,丹参注射液以丹参和盐酸川芎嗪为主要成分,丹参性苦、微寒,可活血祛瘀,破宿血、通经络,凉血消痈且通经止痛。HSP患儿“内多因虚、外多因实”特点,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继而增加肾小球滤过量与肾血流量,改善了肾功能[9];另一方面,红细胞运动速率加快,淤血短期消散,实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尤其盐酸川芎嗪具备的显著抑制血小板合成办法,实现了“散瘀凉血、解毒清热”[10],规避了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为HSP治疗提供支持。
中医将HSP分为热毒内蕴证型、血热伤络证型、脾肾两虚证型、气阴两虚证型4类,依据证型进行中药处方制定、食疗方法、穴位贴敷等护理服务调节机体,针对性改善疾病预后[11]。在针刺诸穴、贴敷方药中,充分考虑穴位与中药处方、食疗方内容,如:丁香、白芷、肉桂可疏风、止泻,黄连、木香、苦参可清热、利湿,吴茱萸、丁香、肉桂可健脾、益气等,实现机体酶活性调节,小肠吸收功能、机体免疫力改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等,针对患儿体质进行免疫调节,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更强结论吻合,实现有效改善患儿的肾功能[12-13]。
综上所述,将中医辨证施护运用到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疗效,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