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堂提问,让思维在“聊”中提升
——浅议聊课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21-07-01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许 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聊课”,就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师生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的交流,是“师生平等对话”最直接的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尽情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那么,如何“聊课”呢?笔者认为“提问”是关键。轻松的课堂氛围是聊课的基础,充分的文本品读是聊课的基石,而有效提问则是聊课能够精彩呈现的保证。
一、抓住兴趣问,让学生“想聊”
[课例一]
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七自然段老母鸡想让老屋,再过二十几天再倒时,笔者是这样提问的:“如果你是老屋,会同意老母鸡的请求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如果我是老屋我会同意的,老母鸡都没地方安心孵小鸡,多可怜呀!”“我也会同意的,我刚刚帮助了小花猫,就再帮助一下老母鸡吧。”“我可能会有点为难的,小花猫只请我再站一晚,老母鸡却要让我再站二十多天呢!”……学生纷纷表达着自己的观点。于是笔者因势利导:“那么老屋答应了吗?我们来读一读老母鸡说的话,仔细观察一下插图,你再来猜一猜。”这是预测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面对文中老母鸡的请求,学生通过文本品读、插图观察、前后知识勾连等方法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猜测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唤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猜得兴趣盎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文品文,他们体会到:尽管老屋这么破旧,又刚帮助了别人,但他依然答应了老母鸡的要求,同意再站二十几天。从中更加可以看出老屋的和蔼慈祥、无私奉献,学生对老屋的精神品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学生活泼聪明,思维活跃,对新奇的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基础等特点,问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问,充分调动学生内心对所学知识点的好奇心,让他们有了求知欲,他们才会真正走进文本,畅所欲言。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调动他们认知的内驱力,从而消除他们对学习的内心疲劳,提升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借“问”促“聊”,易于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相应的,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的思维也会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提升。
二、换个方式问,让学生“乐聊”
[课例二]
学完了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后,笔者抛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人说,父亲曾经是个猎人。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 一分钟过去了,笔者环视四周,教室里出奇地静,没有一个人举手。倒是下面交头接耳声不绝,但没有人有“确定答案”,不愿意轻易发表看法。笔者再次鼓励:“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最棒的!”但学生还是犹犹豫豫,生怕讲错。笔者想,可能是学生对于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不敢表达吧。于是,笔者灵机一动,何不换一种方式,将处理问题的主动权先交给学生呢?于是做出了如下的教学改变:“同学们,你们一定是在考虑将最完美的答案告诉大家,是吧?那么先请你将自己的观点悄悄说给你的同桌或者好友听一听,你们两个先来交流交流,最后再作回答,好吗?”这一“招”还真灵,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有的在座位上与同桌“窃窃私语”,有的调转头与邻桌争论不休,还有的竟离开座位,走到自己的好友跟前发表起“高论”来……看着学生激烈讨论的场面,笔者心里乐开了花……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我觉得父亲不是个猎人,文中说了‘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我觉得父亲那么喜欢鸟,他肯定舍不得把鸟打下来的,我也认为他不是个猎人。”“我觉得父亲对鸟那么了解,他很有可能以前确实是猎人。否则他怎么会这么清楚鸟的习性呢?”……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鲜活,而且不仅仅是观点的呈现,更多的是有理有据的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在于课前的设计多么精当,而在于课堂教学时所作的适时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卡壳”,这时,教师千万不可继续照搬课前的设计,而应变换一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去说、去交流。以上课例中学生的精彩发言就来自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提问“卡壳”的时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加轻松的交流环境,给了他们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在的“聊”中重新获得了表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当教学中遇到提问“卡壳”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提问,给予学生更加轻松的环境,这样学生会“聊”出别样的精彩。
三、提问有创新,让学生“善聊”
[课例三]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这篇课文时,对于小男孩是否爱灰雀这个问题,如果教师 直接问学生“你觉得小男孩爱灰雀吗?”很大可能学生会以“爱”或者“不爱”这样直接简单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样的问题就使学生没有了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也不容易去体会小男孩话语中、神态中的“隐藏语言”。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紧扣单元知识要点“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来进行学习呢?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小男孩到底爱不爱灰雀呢?我们不忙着来回答这个问题。请你先把文中描写小男孩的语句画出来,静静地读一读品一品,你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旁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火花是异常璀璨的,因此在后面交流反馈的时候更是聊得兴起:“文中的小男孩说‘一定会飞回来的’,说明他知道这只鸟的下落,而且这只鸟还好好的,那我推测就是他喜欢鸟所以把它捉走了。”“我也认为是小男孩捉走了鸟,他连续说了几次鸟会‘飞回来的’。”“而且一开始列宁问他的时候,他还吞吞吐吐地说话,说明他有点心虚。”“小男孩应该就是喜欢鸟所以忍不住把它带回家了。”……围绕一开始笔者的提问,学生兴致勃勃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将自己阅读过程中关注的细节一一表达了出来,并能认真聆听别人的回答,及时补充,这样思维的碰撞、交流,就非常精彩。
“一石激起千层浪”。创新性提问就如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也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追本溯源,提升思维。这些都是在大问题引领下学生自己阅读思考的收获,是学生自己的理解,是学生自己“聊”出来的结论,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仔细品读得出的结果,通过对思维的碰撞“擦”出来的火花,因此学生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聊”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种方法、这门艺术,教师需要更加深入钻研教材,勤思考、多分析,紧扣文章关键点,提炼提问适切点,借“问”促“聊”,让学生循着教师的“问”,深入文本,进行思维的漫溯。聊课模式下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文王国里遨游;聊课模式下的提问,需要教师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牢牢抓住他们的心,真正让学生将所得表达出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语言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