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对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效果的评估

2021-07-01潘伟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间距产后康复

王 茜,晏 冰,潘伟婷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腹直肌分离是高发于妊娠与产后的腹直肌两侧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其可能导致骨骼肌肉疾病,特别对于产后女性,该病会导致患者体型改变、腹性肥胖、后背疼痛和内部脏器下移,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早期诊断并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腹直肌恢复原有状态,目前高频超声被视作腹直肌分离诊断金标准,不仅可实时动态观察,还可实现产前诊断到产后监测的一站式评估,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运用[2]。本研究实际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进行腹直肌超声检查的产后42 d女性为例开展实验,旨在明确高频超声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的价值,现有汇报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5月—12月期间,选取产后42 d女性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进行腹直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可分为腹直肌未分离与腹直肌有分离两组,从腹直肌未分离的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从腹直肌有分离的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年龄(26.70±2.41)岁;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18±2.55)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3]:以腹直肌间距正常值第90百分位数为界值进行诊断,其中脐上3 cm宽度超过14 mm为脐上分离型腹直肌分离、脐部宽度超过20 mm为脐部分裂型腹直肌分离、脐下3 cm宽度超过2 mm为脐下分离型腹直肌。

纳入标准:(1)观察组患者均符合腹直肌分离的诊断标准;(2)产妇对研究知情且自愿配合腹直肌检测。

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并发症;(2)合并腹壁疝、脐尿瘘;(3)既往有腹部手术史;(4)腹部脂肪过厚、合并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腹直肌检测。

1.2 研究方法

两组产妇均采用GE-E10及飞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腹直肌分离间距,使用频率为7~10 MHz的高频线阵探头,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薄枕置于头下,充分暴露并扫查剑突至耻骨联合处,测量腹直肌鞘前层(非后层)间距,于收缩状态下辨认腹直肌边缘,进行多点测量。

观察组患者采用法国杉山公司生产的PHENIX USB4盆底康复神经肌肉刺激仪行盆地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分别于双侧腹外斜肌、腹直肌、腹横肌、腹内斜肌粘贴电极片,分别以4种频率与脉宽交替进行电刺激,以患者耐受情况调节电流。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测量两组产妇腹直肌分离间距。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计量资料(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腹直肌分离间距)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腹直肌分离间距均较治疗前更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腹直肌分离间距均较对照组更大,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腹直肌分离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直肌分离间距对比(±s)

表1 两组腹直肌分离间距对比(±s)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腹直肌分离间距/cm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 50 4.58±1.13 3.22±1.08*2.57±0.67*2.20±0.61*对照组 20 1.98±0.52 1.97±0.74 1.97±0.44 1.95±0.69 t 9.848 4.740 3.691 1.492 P 0.000 0.000 0.000 0.070

3 讨论

腹直肌分离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产后等各阶段,母亲年龄大、生产次数多、分娩方式不当、堕胎妊娠、巨大胎儿等均是其危险因素[4]。腹直肌分离迁延不治,可导致腹部肌肉承托力降低,引发腰背疼痛,严重者可能诱发疝气、脏器移位,故早诊早治可保障女性健康[5]。目前诊断腹直肌分离的方法包括指测法、卡尺测量、CT检查、MRI检查、高频超声成像,其中指测法仅适用于同一检查者,不同检查者经验、手指宽度、主观感受的差异均可能导致诊断结果偏差[6]。卡尺测量经济有效,但可能因白线解剖位置改变而使得脐下测量缺乏有效性[7]。CT检查可显示肌肉,但受限于空间分辨率低,无法显示肌肉层次与细微结构,且该方法有一定辐射,对孕产妇有害[8]。MRI检查操作简便,但无法清晰显示软组织,亦无法进行动态观察[9]。相比之下,高频超声成像因其高分辨率、无创性、无禁忌证、重复性好、价格低廉、可实施动态观察等优点,是目前公认腹直肌分离的首选诊断方法[10]。陈晔[11]实际对比传统指测法与高频超声诊断孕产妇腹直肌分离的效能,其研究指出,两种方式检测率无显著差异,而使用高频超声诊断的孕产妇漏诊率为2.11%,显著低于使用传统指测法诊断的孕产妇的14.00%,提示高频超声有助于早期检测腹直肌分离。

为明确高频超声在行康复治疗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实际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进行腹直肌超声检查的产后42 d女性为例开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腹直肌分离间距均较治疗前更小,且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腹直肌分离间距均较对照组更大,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腹直肌分离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频超声可筛查腹直肌分离,这与前人研究基本相符,同时该方法可精确追踪患者行康复治疗的改善效果,实时反馈临床质量,帮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法,提高产后女性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这是因为相比传统超声,高频超声可利用高分辨率探头,直接于二维图像上测量腹直肌分离间距,同时利用双幅拼接成像、连续宽景成像、虚拟宽景成像辅助分辨腹直肌与周围腹壁脂肪层的微小差异,故诊断效能良好,漏诊率低[12]。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应用于产后42 d女性腹直肌分离检查,不仅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于最佳时机开启临床系统康复治疗,还可以对康复治疗中远期效果进行动态观察与评估,指导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具有推广与借鉴实效性。

猜你喜欢

间距产后康复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算距离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