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CT和MRI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2021-07-01刘真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病灶脑梗死急性

刘真之

(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涟水 223400)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内膜损伤,导致脑动脉的管腔出现狭窄现象,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动脉管腔被局部血栓堵塞,使得脑组织因缺血以及缺氧而坏死,最终造成人体神经功能的障碍[1]。该病症会出现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发病的主要群体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急性脑梗死大约占据所有脑血管疾病的七成,此病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季节[2]。此外,急性脑梗死也是造成患者残疾以及死亡的主要因素,该疾病的致残概率大约为五成至七成,并且即使是经有效治疗后病情基本恢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仍旧有四成左右的复发概率,且复发次数愈多致残以及致死风险愈高[3]。为此,本文特纳入2017年9月—2020年8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早期诊断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同时将围绕CT和MRI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予以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9月—2020年8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早期诊断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诊断模式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为28例,一组执行CT诊断模式将其定义为CT组,另一组执行MRI诊断模式将其定义为MRI组。CT组中,男性患者共15例,女性患者共13例;年龄最小患者为47岁,年龄最大患者为79岁,平均年龄(63.18±2.09)岁;起病时间最小值为0.5 h,起病时间最大值为5.9 h,起病时间均值为(3.23±0.67)h。MRI组中,男性患者共16例,女性患者共12例;年龄最小患者为48岁,年龄最大患者为78岁,平均年龄(63.21±2.05)岁;起病时间最小值为0.6 h,起病时间最大值为5.8 h,起病时间均值为(3.26±0.72)h。两组的各项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CT组:CT设备选用GE博睿325,操作人员需帮助患者行仰卧位姿势,而后对患者头部予以连续性轴位的平扫,参数设置如下,层厚设定为5 mm,层间距设定为1 mm,TR设置为2 190.55 ms,TE设置为70 ms,翻转角为90°,矩阵为280×280。

MRI组:磁共振设备选用美时0.35T,参数设置如下,将层间距设定至5 mm,层厚设定至5 mm,视野设定至250 mm×250 mm,TE设置为500 ms,TR设置为25 ms,矩阵为256×256,切层为11层,像素带宽为48 Hz±2 Hz,扫描平面为轴向、冠状以及矢状。在数据采集完毕后,需要由具备丰富临床诊断经验的诊断医生开具诊断结果报告。

1.3 观察指标

对比并分析两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确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6.0软件予以分析及研究,计量资料用(±s±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行χ2检验,两种不同诊断模式的数据结果组间差异若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展开。

2 结果

CT组于脑干区域存有的病灶为14.29%(4/28),小脑区域存有的病灶为7.14%(2/28),枕叶区域存有的病灶为10.71%(3/28),基底节存有的病灶为14.29%(4/28),颞叶存有的病灶为3.57%(1/28),额叶存有的病灶为7.14%(2/28),所以CT组的确诊率为57.14%(16/28);MRI组于脑干区域存有的病灶为17.86%(5/28),小脑区域存有的病灶为10.71%(3/28),枕叶区域存有的病灶为21.43%(6/28),基底节存有的病灶为21.43%(6/28),颞叶存有的病灶为10.71%(3/28),额叶存有的病灶为14.29%(4/28),所以MRI组的确诊率为96.43%(27/28)。因此,MRI诊断模式的确诊率相较于CT诊断模式而言,获得了极为显著的优化效果,并且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χ²=12.1216,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并分析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确诊率[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速并且无前驱症状等特征,局灶性的神经体征通常可在数秒钟又或是数分钟内到达高峰数值,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完全性卒中以及轻度意识障碍等,通过病情逐步发展会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脑水肿、脑疝、昏迷或是死亡等现象发生,给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存质量构成了极大的负性影响。众多因素均会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或是脑血管疾病等。由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风险以及致死风险极高,因此为此类患者施展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及迫切。

CT检查属于临床中医生较常应用的检查途径之一,该项检查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根据患者脑内低密度灶、致密动脉影和局部脑组织肿胀等表现,来判断患者有无急性脑梗死风险,CT检查存有较快的扫描速度以及较少的禁忌证等优秀特质,但是针对处于发病初期的患者而言,由于脑组织水肿较为严重,所以占位效应并不显著,因此检查过程中极易发生假阴性问题[4]。MRI的检查原理主要是根据患者脑内组织中的氢质子密度为基础而展开的,当患者的脑实质发生缺血现象之后,组织代谢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所以早期患者体内会发生细胞毒性水肿[5]。MRI能够按照T2WI的信号信息以及T1WI的低信号信息,从而判定患者体内游离水含量,延长的磁共振信号信息,可以为患者诊断准确性予以有力保障[6]。MRI检查能够将患者血管狭窄状况、形态学特性与梗死具体位置等信息予以直观性的显现,同时还能够直接性地呈现患者侧支血流中的实际供应状况。由于早期患者在发病时,RCBF灌注会产生严重阻塞问题,从而导致其脑组织的形态产生变化[7]。因此,MRI检查过程中可以对患者RCBF灌注情况予以检测,以此能够为临床诊断给予较高的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T组的确诊率为57.14%,MRI组的确诊率为96.43%,MRI诊断模式的确诊率相较于CT诊断模式而言,获得了显著效果,并且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阶段,病灶是通过梗死灶以及周围半暗带而组成的,所以MRI检查能够清晰呈现梗死灶周围半暗带状况,同时检测出的病灶平均大小相比CT检查而言更大,因此能够更加明确显现病灶位置的大小形态,从而可以促使医生针对患者病灶状况予以良好的判断,并且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施展个体化的治疗措施,可以为患者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提供诸多的正面影响[8-10]。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死在予以早期诊断工作时,执行MRI诊断模式可将诊断结果优化至最佳范畴以内,从而可为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工作提供良好开端,存在着较大的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病灶脑梗死急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