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联合功能性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的Meta分析*

2021-07-01颜晓霞姜淑云鲁潇莹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脑瘫有效率针灸

颜晓霞,周 锐,姜淑云△,李 阳,俞 艳,鲁潇莹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080;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小儿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临床上根据神经系统损伤不同部位,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主要有5个方面:①非进行性脑损伤;②病变部位在脑部;③在婴儿期出现症状;④合并智力,交流障碍等其他异常;⑤排除正常发育儿童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1]。分析显示,在中国0~6岁儿童中,脑瘫儿童的总患病率为0.23%[2]。回顾性分析显示,小儿脑性瘫痪产前因素有早产、宫内窘迫、多胎妊娠、高龄产妇、孕期感染、妊高症及子痫[3]。

近年来多篇文章报道了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头针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中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改善脑损伤缺氧状态,激活脑组织坏死区周围可逆性的脑细胞,促进功能代偿和建立正常模式[4]。推拿直接作用于肌肉,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畸形出现;刺激经络腧穴,调和气血阴阳,驱邪扶正[5],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如癫痫,脏器损伤)发生。然而,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的合并效应,尚未做出评价;不同神经发育阶段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也尚未进行分析。本文系统评价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为其治疗小儿脑瘫运动障碍有效性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纳入与筛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入选文献为2005-2020年发表的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运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中是否使用盲法或者分配隐藏,退出或者失访均不限,针灸推拿所采用的穴位不限,其他情况如是否选用盲法以及有无失访等不限。

1.1.2 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多为0-6岁运动障碍的脑瘫儿童,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一项或几项:《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手册》[6];《小儿脑瘫康复指南》[7];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会议《痉挛型脑瘫诊断标准》[8];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1];2015年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9]。

1.1.3 干预措施 联合治疗组为针灸推拿联合功能性训练,训练组为功能性训练。

1.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尼莫地平法计分,减分率=(治疗后积分差值)/治疗前积分×100%。显效:减分率超过50%;有效:减分率在20%~50%;无效:低于20%。

1.1.5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Barthel指数,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综合功能评定(FCA)

1.1.6 排除标准 论文实验设计非RCT;原文撰写不规范,有明显错误;针灸推拿没有同时作为联合治疗组干预措施;文中研究没有设立对照组;文献为综述、病例报道和理论研究。

1.2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 Medline外文数据库进行题名或者关键词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针灸”“推拿”“脑瘫”。英文检索词包括:acupuncture、massage(或 Tuina)、cerebral palsy。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通过文献管理器剔除重复文献及会议文献;查阅题目和摘要,排除不合标准及重复发表文献,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由第1、2作者根据检索策略独立分别对文章进行审查、评价、记录,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资料,若意见分歧则与第4作者讨论决定。文献资料包括:①文章基本信息(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等);②研究基本特征(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③质量评价与研究方法:设计方案、随机方法、隐藏方法、盲法实施和数据完整性。

1.4 文献质量评价 Cochrane系统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评价和偏倚评估包括6个方面:①随机方法;②隐藏方案;③数据完整性;④盲法设置;⑤是否选择性报告结果;⑥其他偏倚。通过GRADEpro分别对4个结局指标进行证据等级评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Man5.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总有效率为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其他结局指标为计量资料,用标准均方差(SMD)及 95%CI表示。通过卡方检验评估研究异质性,若卡方值小于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否之,表明该指标纳入研究有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运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稳定性,通过Egger分析评估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检索情况 初步检索得近15年相关文献203篇,数据库重复收录文献59篇,查阅摘要,排除96篇,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确定19篇文献纳入研究。图1,为文献筛选流程。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RCT),其中6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篇为抽签随机,为低风险;1篇为单双号法,3篇为就诊顺序,为高风险;其余仅提及随机,未提及随机具体方法,为未知风险;分配隐藏,纳入研究未提及,为未知风险;所有文章均未提及对结果评价者实施盲法,为未知风险。所有报告的数据均完整,测量偏倚和报告偏倚均为低风险。其他偏倚未提及,为未知风险。表1为纳入文献基本特征,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见图2、图3。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图2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情况分析

图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分布

通过GRADEpro对所纳入的4个结局指标进行证据等级评估,结果显示有效率,GMFM,综合功能评定为中等质量证据,Barthel指数为低质量证据。详见表2。

表2 GRADE证据分级

2.3 Meta分析

2.3.1 总有效率分析 总有效率纳入17项研究,以神经系统发育中期(年龄为3周岁)为界分为两层,分别对总有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先分别进行异质性检验,选用固定模型,3岁以下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8.61%,单纯功能性训练总有效率为68.96%;3岁以上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9.38%,功能性训练总有效率为69.52%。总有效率该指标OR=3.75,95%CI(2.86,4.92),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训练组,有统计学意义。两个年龄段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稳定。总有效率森林图见图4,敏感性分析见图5。

图4 针灸推拿对总有效率影响森林图

图5 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

2.3.2 Barthel指数水平比较 纳入4篇研究,异质性检验显示差异性较小(P=0.12,I2=4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SMD=3.16,95%CI(2.91,3.40),P<0.01,联合治疗组更能明显提高Barthel指数,见图6。

图6 针灸推拿对Barthel指数影响的森林图

2.3.3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水平比较 GMFM评估有8篇研究,异质性检验有较大差异性(P<0.01,I2=7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SMD=1.40,95%CI(1.08,1.73),P<0.01。联合治疗组更有效地改善粗大运动功能。以3周岁为界分为两层分别进行分析,小于 3 岁:SMD=1.76,95%CI(1.39,2.13),P<0.01;大于3 岁:SMD=1.29,95%CI(0.92,1.66),P<0.01。3 周岁以内接受综合治疗提高GMFM比3~6周岁呈更明显趋势。敏感性分析见图8。

图7 针灸推拿对GMFM影响的森林图

图8 GMFM的敏感性分析

2.3.4 综合功能评定水平比较 综合功能评定纳入3篇研究,卡方检验,P=0.64,I2=0%,两组不存在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模型分析,SMD=0.53,95%CI(0.35,0.71),P<0.01与单纯功能训练组相比较,综合治疗组FCA提高明显。详见图9。

图9 针灸推拿对综合功能评定影响的森林图

2.4 发表偏倚 有效率、GMFM、综合功能评定P值均大于0.1,95%CI包含0,显示结果无发表偏倚。总有效率Egger’s test见图10、表3,为各个结局指标的Egger’s test结果。Barthel指数的 4 项研究,黄菲[14]的研究对象患儿年龄偏大,推测这是该结局指标发表偏倚P<0.10的原因。

图10 总有效率的Egger’s分析

表3 结局指标Egger’s test

3 讨论

3.1 针灸推拿治疗脑瘫的机制 中医学认为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病机有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调养失衡,导致五脏亏虚,气血亏损,筋骨肌肉失养[28],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痿症”,多为虚证且病程较长,经络学认为小儿脑性瘫痪为督脉受损,任、督二脉皆起于胞中,即肾气所在。带脉失常,辨证多与心肝脾肾相关。各种因素导致的脑损伤部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

小儿脑瘫临床上常表现出阴阳失衡:“治痿独取阳明”“少阳主经”“三阳经皆上注于头”,针灸阳经可改善小儿脑瘫的运动障碍;而阴液亏虚导致筋失所养,肝风内动,则会导致肢体运动僵硬。临床研究表明,对脑瘫患儿进行辨证选穴,对下肢阴经、阳经进行针刺,能够降低痉挛程度,表面肌电评定也有明显的改善[29]。现代医学肌电测试表明,小儿脑瘫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脊神经脱髓鞘性改变,使末梢神经支配的肌肉受累[5]。针灸治疗增加脑部局部血流量,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环境,增强神经元代偿功能;抑制乙酰胆碱释放,降低异常肌张力。针刺抑制脑损伤炎症细胞,减少免疫损伤,缓解肌肉紧张[30]。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综合中医和现代医学中枢神经功能理论,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31]。如,“靳三针”以头针为主,结合中医经络理论“膀胱经从巅入络脑”以及头针调神理论,并根据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相应的大脑控制区进行定位,兼在障碍肢体施以针法,提高了脑瘫患儿治疗的有效率[32]。

针对小儿脑瘫的推拿治疗着手于脏腑辨证,补肝肾,调心神,益智通窍,常用手法有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揉阳池、揉二马、补脾经、补肾经、摩腹、按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按揉肾腧穴、按揉足三里以及循经点按穴位[33]。推拿运动障碍肢体的相应穴位,目的在于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和气血。四肢分筋法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脊柱推拿可以改善神经的兴奋性,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配合四肢推拿,可以改善患侧肢体神经营养状态,增强肢体运动的平衡和协调能力[34]。“引带导督”推拿法认为:带脉的循行与腰腹部以及下肢核心肌群有密切关系,“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督脉……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说明督脉与脑密切相关,拿带脉和刺激第二腰椎棘突间隙夹脊穴,能够降低痉挛程度,提高粗大运动平衡和协调能力[35]。研究表明,推拿改变DNA羟甲基化,调节与神经发育的基因表达,改善脑瘫个体学习和记忆功能[36]。随访结果显示,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配合针灸推拿能获得更好治疗效果[37]。

本研究的两个神经发育阶段之间,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GMFM在低于3岁改善高于3岁以上,说明在神经发育中期(3周岁)之前疗效有更优的趋势。因此,建议临床上早期针灸推拿以提高脑瘫儿童治疗康复速率,各年龄段增加针灸推拿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2.2 现有研究的局限 脑瘫患儿康复效果和患儿严重程度和脑瘫类型有关,癫痫有脑部神经异常放电的发生,严重影响其康复进程,但纳入的研究未能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基线一致的可信度不高。

现有研究所采用的结局指标多为半定量的量表评估,易受主观影响,运用定量结局指标更准确客观:①炎性因子TNF-α、IL-6能够评估脑细胞缺血程度[30];②运用三维步态解析系统对小儿脑瘫运动质量进行量化分析[38],如尖足步态中,踝关节协同收缩的主动肌和拮抗肌,说明肌肉无力和运动感觉能力不足[39];③儿童出血性脑积水和脑室扩张的影像学特征和3-6月运动发育迟缓有关[40]。此外,现有研究中只对患儿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未能观察随访以追踪其远期疗效,未能为小儿脑瘫连续性的提供个性化医疗康复;纳入研究中,仅1篇文章关注并发症的发生率,表明联合治疗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机体免疫能力[14]。因此,建议在研究脑瘫康复中,可将TNF-α、IL-6、运动分析、影像学相关参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纳入结局指标,并对其进行定期随访。

本研究局限性:①方法学质量不高。所有研究未注册,尚不能获取具体详细研究方案,语种单一,均为中文;只有7篇文献阐明随机方式,均未提及使用盲法;②存在异质性。与年龄差距以及疗程长短有关;④治疗方案存在差异。脑瘫儿童处在不同神经发育阶段,治疗的内容存在差异,或对合并效果的研究产生影响。

综上,建议今后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①注册方案,完善临床研究,可考虑开展多中心,质量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②在研究小儿脑瘫康复效果时,除了用半定量的量表外,还应考虑定量的参数作为结局指标;③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与年龄和脑瘫类型有密切关系,应区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以降低异质性。

猜你喜欢

脑瘫有效率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针灸
很有效率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My Father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