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BE法的清西陵景观美景度研究

2021-07-01蔺沅慧王嘉祺杨会娟

绿色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评价者植被美景

梁 旭,张 潇,黄 澳,蔺沅慧,王嘉祺,杨会娟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1 引言

景观美景度是指景观的优美程度,是景观评价的指标之一。景观是客观存在的,景观的感知和评价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大众审美的共性。景观价值包括自然成分、文化传承、美感和社会文化意义等内容,其所呈现的文化传承性常常成为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1]。

国内外一些学者均探究过影响不同类型景观美景度的因素。早期的景观美景度研究主要围绕植物展开,翁殊斐等学者通过对广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的研究,找到了既能体现岭南园林风格,又能体现南亚热带植物景观特色的最佳植物配置模式[2]。逐渐,一些学者开始探究城市和乡村的景观组成。毛炯伟等人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对城市自然遗留地进行了景观评价并建立了模型。该研究的不足在于,在处理SBE值与预测因子之间的数学关系上存在一定主观性,最后建立的方法体系仍需大量实例验证[3]。林清对福州郊区乡村景观进行了研究,从乡村景观理论的核心乡村景观调查与评价入手,建立了福州市郊区乡村景观基础评价体系,明确了福州市郊区乡村规划发展的方向,为福州市郊区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4]。也有学者试图探究影响文化类景观美景度的因素,章侃风对哈尼梯田遗产区进行了视觉景观评价,采用SBE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和SD法测量专业人士对梯田和村寨景观美景度的主观偏好值。研究表明,村寨的景观美景度主要受清洁卫生、建筑布局、水体质量和色彩丰富度4个景观特征的影响,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不足在于,景观评价模型没有根据哈尼梯田景观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点进行全面考量[5]。

虽然SBE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到了景观美景度研究领域,但大都是关于森林景观、园林植物景观、城乡景观等景观美景度的研究,对于陵寝类文化景观方面的美景度研究仍存在空白。

本文从公众视角出发,针对清西陵整体区域景观进行大尺度研究,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探究清西陵景观美景度及影响美景度的要素,根据“数量化理论Ι”对大众态度和影响要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据此,为提高清西陵景观美景度以及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也为今后陵寝类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提供参考,有利于满足游客对景观更高质量的旅游需求,为易县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路径。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清西陵为清朝帝王三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 km处的永宁山下,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在易县成功被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下,清西陵作为国家5A级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其研究本体与其景观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研究保护价值。清西陵分布有我国保存最好、规制最完备的守陵村和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6],近年来,人口的增加、周边乡村的发展和盲目的设施建设使得陵寝肃穆的景观发生了变化,景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或破坏。

2.2 研究方法

SBE法即美景度评价法,由Daniel和Boster于1976年提出,是风景质量评价法中心理物理学派的评价方法之一。该方法多以幻灯片作为景观评价的媒介,通过评价者对景观进行打分,计算出评价结果。由于其评价结果是根据景观本身特征和评价者自身的审美尺度两方面决定,所以是目前公认的景观评价方法中最可靠,并且应用最为广泛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7]。

2.2.1 基于公众的美景度值获取

通过对清西陵景区的实地考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昌陵、慕陵、泰陵和崇陵及连接陵寝的主要道路作为三条样带景观进行取样,每隔300 m拍摄一张照片作为典型景观进行美景度调查。

为保证拍摄效果基本一致,本次拍摄在阴天进行,时间集中在2020年8月12日至13日上午8~11点和下午2~5点,由同一人持同一设备进行拍摄。拍摄高度与拍摄者双眼同高,均采用横向顺光拍摄方法,对于有多个观赏角度的景观,多角度拍摄若干张,每拍摄完一张照片进行查看,将代表性不强或质量不佳的照片重新拍摄,拍摄完成后,记录拍摄地点的坐标和方位。本次共拍摄照片82张,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4张照片作为评价对象。

评价者为专业学生和普通游客,共计30人,以问卷星作为评价测量的媒介[4]。借鉴Saaty(1990年)提出的方法,问卷设计采用两两比较的形式,考虑到照片的总数,在调查范围内不可能在合理的时间评估所有的比较,故将照片随机打乱并按照1~34的序号排序,使照片1与2,2与3,…,34与1进行比较,形成34对;再使1与3,2与4,…,34与2进行比较,形成另一组34对,共计78对照片进行比较[8]。评价者在浏览每对照片后分别对每张照片的景观美景度进行评分,照片分值越高,表明该景观单元的景观美景度越高[9]。

本次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30份,有效问卷30份。为减少不同评价者之间的差异对结果造成的影响,采用标准化处理法,根据式(1)对美景度值进行处理[10]。

Zij=(Rij-Rj)/Sj

(1)

式(1)中,Zij为第j名评价者对第i个景观的评价标准化得分,Rij为第j为评价者对第i张景观照片的评价得分值,Rj为第j名评价者对所有照片打分的平均值,Sj为第j名评价者对所有景观照片评分的标准差。最终结果见表1。

表1 SBE值处理结果

2.2.2 景观要素的分解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文化景观和森林景观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和景区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清西陵景观美景度的要素进行了分解,见表2。林相整齐度会影响植被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整齐或一般的群落整齐程度对景观美景度存在正向影响[11];植被垂直结构对风景林视觉质量影响较大,多层次的树种组合更能受到公众的喜爱[12];一定程度的人为和经营活动会对景观美景度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故对人为干扰的性质和数量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划分[13];结合景观文化性特征对整体美景度的影响,选取陵寝风格契合度这一要素作为测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最终选择林相整齐度、植被垂直结构、陵寝风格契合度、环境状况和人为干扰程度5个要素(表2)。

表2 陵寝景观要素属性和要素的测量尺度变量

根据表2中的评分标准,邀请5位专家分别为34张照片进行了评价。

2.2.3 数据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法是根据大量观测数据来模拟因变量和自变量间的关系的方法,它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本文在样本值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根据“数量化理论Ι”对各要素下的类目分别赋值,如第i个要素作为自变量x,该要素下第j个类目,记作xij。按照“数量化理论Ι”的原则,保留各要素下n-1个类目,先后剔除5个类目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SPSS建立SBE值与各类目的关系模型[14]。

3 研究结果

在所提出的16个类目中,11个类目的P值(显著性)<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景观美景度值会随着陵寝风格契合度、无人为干扰状况、杂乱的林相、无植被或乔灌和乔草的植被垂直结构以及整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5个类目的P值(显著性)>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林相整齐度-一般”“植被垂直结构-灌草”“陵寝风格契合度-不契合”、“人为干扰程度-房屋+道路+人为植被+其他/少数孤立元素(≤2)”5个类目对景观美景度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见表3。最终得出景观评价模型如下: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Y=-0.474X11-0.241X21+0.315X24+0.827X33+0.253X42-0.515X54。

4 讨论和结论

数据表明,在林相整齐度中,“杂乱”和“整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杂乱的林相所呈现的SBE值显著低于整齐的林相。受中华传统墓葬文化的影响,整齐的林相是陵寝景观中较为常见的风景林群落的呈现方式,风格更容易被大众审美所接受。清西陵景区分布着较多的古松林和其他植被,占据了清西陵景观的绝大部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建议多采用整齐的林相规划方式,避免杂乱的群落规划。在植被垂直结构中,“无植被”和“乔木”与“乔灌或乔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无植被所呈现的SBE值显著低于乔灌与乔草的植被组合类型,乔木所呈现的SBE值显著高于乔灌与乔草的植被组合类型。对于陵寝类景区而言,植被种类应以乔木为主,在乔木稀疏处,建议搭配2 m以下的灌木层[13]。在环境状况方面,“整洁”和“脏乱”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整洁的环境所呈现的SBE值显著高于脏乱的环境。景区需保持整齐与洁净的景观环境,为游客带来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在人为干扰程度方面,“野生植被”和“人为植被+野生植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为植被与野生植被所呈现的SBE值显著高于野生植被。建议景区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开发,增加与陵寝相契合的园林因素与植被。在陵寝契合度方面,“契合”和“中度契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契合度高的景观所呈现的SBE值显著高于中度契合的景观。故契合度越高的景观越能受到大众的喜爱。

研究结果显示有5个类目与SBE值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考虑到草木和灌木的植被垂直结构组合在景区内较为常见,但通常不作为景观的主体出现,对整体景观环境的影响不大,故不显著。剩余“林相整齐度-一般”、“陵寝风格契合度-不契合”和“人为干扰程度-房屋+道路+人为植被+其他/少数孤立元素(≤2)”4个类目的相关性不显著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专家评价的主观性差异影响。

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首先,在问卷的数据分析中,没有考虑年龄或职业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影响;其次,由于暂无可参考的陵寝类景观美景度研究文献,所以要素的选择仍有待进一步推敲,专家对要素的评价也会受到主观性影响;最后,由于本次研究问卷内容多达78组,所以所回收的问卷数量较少。

如何为陵寝景观美景度评价提供合理、科学和全面的景观要素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研究。基于本次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建议将来的相关研究要明确合适的景观要素指标,并可以对不同年龄和社会背景的大众评分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

猜你喜欢

评价者植被美景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海洋美景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田园美景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