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分界,车业由此不同
2021-07-01
一睁眼已是沧桑巨变。
已经结束的2021年春天,注定将在中国汽车业上留下印记。
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转型已经成为确定的方向。IT、3C企业,你未唱罢我即登场,大举进入汽车行业。
在新能源+智能+车联网“复合”赛道中,下一个春天,中国汽车市场应该又是一番新景象。
甚至,等不到下个春天到来,新与旧的更迭已经呈现。5月底传出的最新消息,理想汽车正式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总投资达60亿元。过去的一年,理想ONE2020年实现销量33457辆,是新能源SUV销冠。
北京现代连续4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创下的奇迹已经成为过去时,销量的持续下滑,让这家合资车企陷入困境。遭遇同样境况的还有法系车企。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向上之势不可阻挡。今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282.8万辆,同比增长66.9%,市场份额达41.6%,上升3.4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提升明显。
表现突出的还有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万辆和7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5倍,其中4月产销刷新当月历史纪录。汽车出口累计超过51.4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在品牌向上之路上,中国品牌选择了智能化、新能源路径。截至目前,一汽、东风、北汽、长安、上汽、广汽六大国企全部入局高端新能源市场。
电动车不是惟一路径。从去年开始,自主品牌发力混动市场。预计到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面转化为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
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新能源是时代的浪潮,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企业所能左右。这个时代,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长存,更没有一种竞争力可以永恒,企业如此,每个普通的个体更是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积极参与。
夏天已经到来,但一颗小小的芯片为车界巨头们带来的困扰仍未结束。丰田、本田、福特、日产等品牌先后发布了暂停或减产相关车型。芯片面前,没有跨国、自主之分,都要面对同一个难题。
能战方能止战,敢战方能言和。要防止最坏局面的发生,惟一的办法,就是假定它必然发生。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呈现几何级的变化。是积极主动地拥抱变化,还是因循守旧,排斥或无视变化,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毕竟,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无知和狭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