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启发
2021-06-30范宁宁
范宁宁
《周易》博大精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思想对现今人力资源管理能带来许多的启发。本文即是从《周易》中获得启发,对解决现今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些问题提供新思路:《周易》顺天应人的思想告诫我们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周易》厚德载物思想提醒我们需要重视“德”,全覆盖培养,从点点滴滴中注入,从细微处发力;要从企业文化四层面立体地融入“德”文化;通过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德”培育的落实效果。
一、《周易》顺天应人的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启发
顺天应人不是要我们搞迷信、听天由命,而是要我们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顺应人的发展规划,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
本人在推动所属企业的管理改革中,曾经就犯过心急的误区。在前几年的本人所主导的工资改革中,曾经就想过一次性将工资改革到位,以实现后顾无忧。但事实证明,那次的工资改革并未一下子把所有问题解决,未实现一步到位。事后反思,亦发觉改革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根据社会变化、环境变化,结合企业发展、职工发展,逐步改革完善,方能推动企业管理日臻完善,推动企业不断攀上新台阶。
学习了《周易》顺天应人的思想后,更加坚定了本人所领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万物进化都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本人将着手推动第二次工资改革,甚至第三次……同时全面梳理原有考核机制,改革考核机制,引进新思维新理念,学习先进企业经验,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躁逐渐完善,逐步构建起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
二、大力宣扬《周易》厚德载物的思想,融入到培训、考核、文化等领域
厚德载物,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言,但也许深究其出处和内涵的人并不多,本人之前亦是如此。厚德载物,指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品德、道德、职业道德,不是读书时才谈的,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是每个国人都必须具备的,不能或缺。在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内流传的名言“德才兼备者重用,有德无才者培训着用,有才无德者慎用,无德无才者坚决不用。”充分说明了道德从来就是人们所重视的,一直如此,德与才的重要性谁高谁低其实是无用分辨的。论重要性,德一定在才之上。德才兼备者,既具备扎实技术技能,为企业、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也恪尽职守,将成果用于正道,不走旁门左道,使得企业、社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有德无才者,虽然技术技能稍逊,但品行端正,理想目标正确,肯学肯干,实则可育之才,只要认真加以培训培养,必可学有所成,为企业、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作用。有才无德者,虽有技术技能,然品行不端,思想狭隘,剑走偏锋,容易利用所掌握技术技能用于谋取私利,祸害企业、社会,实则需要谨慎用之。无德无才者,实则扶不起的阿斗,确实不是企业所能容纳之人,难以使用。
通过对《周易》的学习,加深了对厚德载物的内涵的理解和领悟,更加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特别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我们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肩负企业文化成败的重任。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旦忽视放松了道德的培养,只片面强调技术技能,培养出有才无德的职工,那将来对企业、对社会都是有危险的。
通过对《周易》的学习,本人将进一步吸收领悟《周易》厚德载物的思想,并致力宣扬、贯彻落实。本人计划进一步加强所属企业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思想道德在绩效考核中的地位。
(一)首先,推行思政培训全员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将思想道德教育单纯依靠职工自觉。本人将推动一轮思政全员化培训,力求全员覆盖,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和方法,对培训体系进行进一步思考和完善,探讨将思政融入到日常培训中去,从点点滴滴中注入,从细微处发力。并加快实行落实,做到所有课程都有思政内容的渗透。具体操作如下:
1.《岗前培训》中增强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训,并从企业中挑选优秀职工代表,现身说法,榜样展示,让新员工切实感受到德的重要性,从踏进企业第一天开始就牢牢注入德行第一的思想,为职工在企业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岗前培训》结束时,一定要开展岗前培训测评,对岗前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并结合内容选择恰当的考察方式,试题考试、模拟演示、即兴演讲、现场操作等形式进行考察,及格的发于《岗前培训合格证》,按计划入岗正式工作;若不及格者,则应数日后再次考察,或者入岗工作后再抽时间进行考察,待考察合格后再办法《岗前培训合格证》,该岗前培训考察机制必须写入培训制度,成为员工培养的关键一环。
2.专业技能培训中融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不应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更重要的展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因此思政教育必须深入到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主导进行员工技能培训的专项改革,改革目的就是探索在技能培训的细节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员工们在细节中也能学习到思政,成为德才兼备的员工。最基本的一个内容,即是工匠精神,是我们职工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崇高的精神。引导员工学习树立工匠精神,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才能锻造出一位位的能工巧匠,铸就企业品牌、中国名牌。当然,技术技能培训都单一的讲述工匠精神是不够的,过于重复只会适得其反,而且显得不够丰富深厚。这就需要我们人力资源从业者们与培训讲师们共同探讨,集思广益,深入提炼。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我们党光辉革命历史中、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中,深入研读思考,将适当的内容融入到技术技能培训中。如:南泥湾精神、红军精神、统一战线思想、从严治党思想等等,都能在技术技能培训中找到对应的切入点,很好的结合起来,实现润物细无声。当然,思政教育内容远远不是我们列举的这么几个,所以必须广泛发掘,人力资源管理部应主导成立培训改革小组,由人力资源管理部同仁们与各位培训讲师、以及外部专家们组合而成,共同探讨挖掘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的结合方式方法,结合得越是天衣无缝则越是完美,形成德育优先的培训体系,实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的。
3.拓展训练中突出思政教育。拓展训练是近些年来兴起的培训形式,由于其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深得广大企业的欢迎,已经成为广大企业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然而,笔者多年培训经验发现,目前很多的拓展训练过于重视趣味性,将训练中的教育意义淡化了,只一味追求让学员们玩的开心,几乎忘记了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让学员们有所收获。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的拓展训练进行一些重新思考和改进,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要回归本质,要首先思考训练活动的教育意义,合理地在训练中灌输教育。其实,拓展训练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员们在愉快中学有所得,是很好的培训形式,是能很好地融入思政教育的。因为拓展训练往往都是需要团队合作,需要体力和智力的结合,共同排除困难,客服障碍,才能达到目标。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学员们的头脑进行考验,也对体力和毅力进行考验,这个过程即是思政教育的很好机会。因而,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主导开展拓展训练的改革创新,创新拓展形式,融入思政教育,让拓展训练真正起到训练员工体力智力毅力合作力的作用。如笔者所接触过的一些先进企业所采用的拓展训练就很有借鉴学习意义:再走红军长征路、飞夺泸定桥、夺旗、勇夺桥头堡等等。
(二)重视思政教育在企业文化中的融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注入思政内容,实现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为企业、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员工。
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四个层面,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在这个四个层面同时发力方可有所成就,下面简单从这四个层面谈谈。
1.精神层面。一定要将“德”写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作为企业文化的指向标。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最精炼的概括,但再精炼也不可将“德”精简掉。我们看到过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中过于追求利益、过于追求物质,忽视“德”,这样的企业是很难以长久的。试想一个全是逐利忘义的人组合成的企业,哪来的集体主义?哪来的长远思考?这样的企业如同一盘散沙,行将崩溃。
2.制度层面。无规矩不成方圆,重视“德”则必须在制度层面规范,通过制度确立“德”的重要性,引导规范员工行为。而制度的设计其实是很重要的,要摒弃将制度停留在纸面上、抽屉里,做成文件下发,大家看完就结束了,这样的制度其实不是制度,只是形式。如何能将制度很好的落实执行呢?笔者的经验认为,设计制度必须有相应的可检验执行的措施,要有可操作的细则,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我们认为,除了在《员工手册》中规范员工品行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品行考察制度,也可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要详细列明员工的规范品行,要细要可观测,同时以此为标准,设置品行不端行为的教育惩治措施,与工资挂钩,真正起到制度的引导和警戒作用。
3.行为层面。行为层面是指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体现出的企业文化。观其言知其行,深入认识一个企业的文化,必定需要考察该企业员工的行为表现,表里如一才能说明该企业的文化已深入人心、刻入骨髓。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说,如何有效引导员工行为,按照企业文化的方向发展,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的经验,一方面在全企业树立几个典型榜样,在企业全范围广泛宣传学习,通过标杆作用引导全企业的氛围,为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基础性的铺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广泛开展向身边先进学习的活动,推动在各个班组、车间、部门树立身边的榜样,让榜样就在身边,向身边榜样学习,更加直观立体可触及。另外,可通过宣传片、网文、短视频等形式,将企业文化优秀行为体现的内容给全员进行宣传,引发员工们的学习模仿,起到引导员工行为的作用,切实建设好企业文化的行为层面。
4.物质层面。物质层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最直接最感官的展现。Logo、横幅、标语、装饰、甚至到细小的物品设计,无不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的呈现。因此必须重视,必须认真设计,依据企业文化中来,为企业文化服务。笔者看到的一些反例是,某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物质层面随心所欲,跟其所说的企业文化不相干;或者某些企业的物质层面出现不协调不统一的情况,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章法,不能给人整体的感觉,完全无法让人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必须体现到企业所见的方方面面的细节,要将“德”元素刻画到物质层面的细节中去,不仅让员工们在日常工作中抬头低头可见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能迅速地给企业外人员、客户等直接、感官的认识,形成对企业的良好印象。
(三)将“德”的考核写入考核体系中去。考核是检验员工工作成效的主要机制,也是考察员工行为是否按照企业规划目标前进的工具。笔者所见,不少企业的考核机制流于形式,純粹变成例行公事,全员“大锅饭”;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较严格的考核,但南辕北辙,没有紧跟企业发展目标进行考核,使得考核结果很好,企业目标确实现不了;还有一些企业设置的考核重利忘义,只看重业绩,业绩为王,完全不重视员工品德的塑造,使得企业变成一个“无良”企业。。因此,笔者认为,绩效考核不能只看经济指标,不能只追求利益,必须重视员工品行的培养塑造。应该在绩效考核中设置品行考核指标,真正实现对德才兼备人才的追求。而且要突出“德”的重要性,在考核中品行的考核分量要适当加大,这些都是基于我们的基本理念:德才兼备者重用,有德无才者培训着用,有才无德者慎用,无德无才者坚决不用。
同时,鉴于过于不少企业将品行考核流于形式,凭印象凭感情打分的情况,我们应该将品行考核尽量细化、量化。细化,即将对员工品行的考核分类得更加细致详尽,从细节中去考察考核,不是笼统大概;量化,则是要将品行考核尽量数据化,避免主观打分、印象打分、感情打分,笔者的经验是,可通过日常记录来考察品行,如协助同事、义务加班、好人好事等给予考核加分,如吐痰、乱扔垃圾、说脏话、拒绝合作等给予考核扣分……如此实现品行考核的量化。
三、《周易》博大精深,值得继续深入学习研究
总之,通过对《周易》的学习,让本人对《周易》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周易》是关于象、数、理及辞的学问,同时也激发了本人对学习《周易》的浓厚兴趣。《周易》博大精深,其思想对于我们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很多重要的指导意义,能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为今人指路,笔者学习后可谓茅塞顿开,大有收获,必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悟其中道理,为自己将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获得更多的启发。同时,也期盼同行们也能一起研读《周易》,共同探讨,分享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普惠职道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