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进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发展路径
2021-06-30朱洪凯
朱洪凯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商业化主导下的信贷模式日益成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农村线上信贷业务的支持力度,县域“三农”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但农村线上信贷用户投放规模仍然不足,相关管理制度也相较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制约着农村线上信贷业务的发展。本文将对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促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完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环境在不断规范。但与此同时却催生出许多其他问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农村线上信贷行业的发展为例,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为业务的开展提供的便利与优势;但农业天然的高风险与农户资金积累经验普遍不足让农村线上信贷业务难以深入;同时商业银行自身的人才储配和资金供给问题也成为了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一只“拦路虎”。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响应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嬗变,为农村用户提供优质的线上信贷服务,提升银行自身业务拓展。
二、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颁布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农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农户经营主体方面的变化,为广大商业银行关于农户的信贷业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有关的线上信贷业务也得到了扩充。
(一)政策支持为信贷业务开拓新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农村镇振兴计划的具体目标、计划等内容。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向农村开展提供了确切的行动方向和规范。其次,银保监会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乡村基础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农业生产中的如物流、通讯等的各类领域的信贷业务的支持。强大的倾斜优惠政策促使着乡村振兴计划能够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将借助互联网金融的“ 东风”,让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得以展开工作。
此外,为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农村镇的互联网基础建设也需要同步进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新中国时代下的农业生产为背景,通过提升农村信息化的程度,提高农户们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和对现代信息通讯设备的使用熟练度,能够更好地整体带动和提升乡村现代化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农业生产力。
(二)科技赋能为信贷业务提供新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应运而生的大数据技术为农村信贷业务提供相应的技术需求。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业务数字化业务提供支持。许多机构纷纷推出全新的数字化平台和相应的线上服务产品。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应运而生。另外,利用现代技术与农业生产业务相结合,发展出一批新型创业之路。这就必将需要大量启动资金与周转资金,因此线上信贷业务就非常适合帮助这批学有所成返乡后返乡创业的人员。他们大部分都参与或带领着乡村农业创新业务的工作。绝大多数人都从事着有关新产业或产业融合的相关项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帮助产业发展。因此农村线上信贷业务能够帮助这批人快速获取本金或周转资金,来获取创业的开展或进一步拓展的计划。
(三)自身优势为信贷业务确保竞争力
线上信贷以其流程短、效率高、方便 快捷、随借随还等优点,实现贷款批量化、标准化、模式化作业,灵活的融资方式为解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贷服务不足以支撑社会庞大的需求和银行自身的发展需求。线上信贷的便利性和准确性能很好的为各大银行提供业务支持。另一方面,线上信贷能够借助大数据的帮助,通过庞大的后台数据库,迅速准确地完成对于大部分借贷人的信用评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资金流向以及信用状况做到实时的跟踪记录。对有可能成为不良信贷的业务及时制止,阻止或挽回损失,对于风险控制有较大的帮助。
三、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发展的挑战
(一)信用机制不健全与资本积累经验不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户的信用档案登记情况却不足25%,这说明农村相关的信用机制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针对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线上平台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探索的阶段;二是农户征信意识不强,信用意识淡薄。再加上对与农户的对于资本积累经验的不足导致的不良贷款情况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商业银行对于农户不良信贷的主要处理措施是银行与农户协商自行调解或者寻求司法帮助。但由于农户的可执行财产往往十分匮乏并且不易保全,银行通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赢了官司赔了钱”。
(二)农村信贷具有的高风险性与低收益性
农村信贷最开始是以一种公益和扶贫的性质出现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解决资金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才逐渐被接纳,并引入农村金融领域。这种信用主体模式主要是通过农村金融机构针对低收入人群发放贷款,而不需要一定的抵押物和担保。但农作物普遍生产周期长,,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导致信贷无法有效规避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在面对这类高风险低收益的风险收益失衡现象时,单靠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不足以弥补亏损的情况。
(三)农村用户对线上信贷的认同程度不高
一是农户的文化普遍程度不高、并且年纪较大,对于新型事物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够,导致农户对于线上信贷表现出的不了解、不接受的情况。而与互联网信贷相关的负面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农户们害怕上当受骗,通常对线上信贷持拒绝或观望的态度。
二是农户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技术不够成熟,对现代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偏低且学习缓慢。如年龄较大的农民大多不会或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对于一些生产上台账还是使用的纸质记录或没有记录,不利于信用档案的信息收集和需求的记录。这样将导致银行无法准确掌握每一位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农户也无法很好的解决资金问题,导致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信贷的信息收集与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由于农户对于线上信贷认同程度不够,农户与机构之间的信息收集不对称。信贷人员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筛选。对于农户的自有资金状况、家庭收入情况、债务问题、预期收益、是否存在拖欠贷款本息等信息无法有效得知。此外,由于农户小额贷款单户金额较小,户数较多,资金使用频次高等特点,再加之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信贷人员出行不便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银行在扩展业务和后期管理的过程实施起来较困难,出现贷款需求和贷款业余展开的不对称情况。
(五)行业竞争激烈
在国家倾斜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银行或小贷公司在农村开设网点或服务点。此外一些诸如蚂蚁金服、京东白条、腾讯征信、财付通等都凭借着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利用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放貸速度快等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使用这些互联网公司下的产品。科技模糊了行业之间的边线,银行业不仅要面对行业内部的竞争,更要警惕其他行业的觊觎。
四、农村信贷业务保质保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并定下战略目标:到2020年,
农村镇数字化基础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国村镇的4G通讯使用范围超过98%,并且农村互联网使用人数的普遍提升。到2035年,乡村数字化建设得到巨大进步。随着农村数字化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户将逐渐习惯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辅助农业生产,随着产值产能的不断扩大,农户们也就将需要更多信贷业务的支持。因此,加快农村乡镇信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员工激励制度
提高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村镇银行的主要员工主要来自与乡镇所在地,具有和本辖区内客户熟识的优势,但大多也因为教育程度有限,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金融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应当注重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关注在对客户经理的业务能力培养方面上,不断提升信贷人员的营销水平和业务能力。 此外、还可以选用在其他金融机构有过从业经验的专业型人才。这些人往往具备丰富的金融领域知识和实战经验,能够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且,也可以减少培训成本,进入工作岗位后就能够发挥价值。此外,对于员工的考核制度也应随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加大对于线上信贷业务的奖励程度,提升员工积极性。
(三)把握科技赋能方向,确保行业稳定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的一部分延伸,分布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惯有生活方式。通过对衣食住行的高度整合,科技不仅能让农户能够逐渐接受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深入,还能为农业产品赋能,提高农业产品产值。与此同时通过提升农村数字化进程,强化了数据治理与维护,建立农户贷款风险的“线上预警+线下核查”相结合的机制,完善线上贷后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双向传播等特点,集中普及信用知识,积极宣传线上信贷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农村群众的征信意识,填补风险管控意识,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农村线上信用贷款服务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但正是有这些缺陷才会有进步的空间。银行在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发展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立足银行内部体制改革,并结合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明确农村线上信贷业务市场定位,注重开发和维护客户资源,以实现对银行的转型升级。国家应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丰富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自发地形成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动态管理和监督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