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日语口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2021-06-30李珊珊
李珊珊
摘 要: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及引领作用。高职日语教学较多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急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整合,促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本文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口语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路径及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信息化;商务日语口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4.067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等系列职业教育重要政策文件中均指出并强调了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脱离时间、空间限制,促使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这是高职外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就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口语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路径及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1 实施信息化教改课程基本情况
1.1 课程基础
《商务日语口语》课程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商务日语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自2008年起开设,在第四学期实施教学。
商务日语口语课程在开设课程前,针对高职学生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依据课程调研报告对课程培养目标、理论实践教学内容、课时安排、考核评价方式及课程质量保障等课程教学标准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确保课程教学有标可循。课程资源方面,《商务日语口语》课程组重视课程配套资源的开发和储备。根据教材及教学内容,自编电子课件、制定课程电子教案及授课计划、备齐教材配套教学音视频资源,并引进实训软件辅助实践教学。部分教学资源已经上传智慧职教云课堂课程资源库,可以随时为学生学习提供知识资源,授课教师之间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团队方面,课程组教师两人为讲师,一人为助教,皆初级“双师”资质。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教学信息化相关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通过申报信息化科研项目、参加信息化相关比赛等方式,探索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课程组教师在研的信息化教研项目有:安徽省智慧课堂试点项目、安徽省大型在线开放课程MOOC项目等。
1.2 存在问题
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为信息化配套资源建设不够充分,个性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课程评价方式落后,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的数据的有效收集;信息化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在线学习平台使用频率较低;教师信息化教学浅尝辄止,无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信息化改革与建设目标
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职教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商务日语口语课程组将信息化教改作为目前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旨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配套的信息化资源,搭建混合式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最终提升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成效。
3 信息化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为了达到以上信息化改革与建设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几点。
3.1 构建“基于云课堂的线上加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基于云课堂的线上加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线上学习、课中线下学习、课后知识巩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感受新知、收集资源、提出问题;课堂主要是讨论和答疑解惑;课后复习巩固、完成电子作业、拓展延伸。这一模式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逐渐实现教师带动学生学习,促成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使学习模式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使以往的“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课后延伸”,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的痛点,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及能力的养成,也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3.2 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现有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整合和运用网络带来的多元化课程信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突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在创造性的实施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将重基础、有层次、综合性的要求融合其中。另外,信息化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获得个性化发展。
商务日语口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发课程配套资源库,为学生活动、教学环节提供有利条件。课程组针对以下资源进行开发、优化和整合:
(1)数字化文本资源:课程概要、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习题试题。课程概要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或教学进度表、课程设计、课程考核标准,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比较清晰的总体认识。
(2)教学视频资源:建设商务日语口语MOOC资源,完善慕课平台资源。教师在慕课平台上设置一定数量的学习和练习任务,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及考核。同时,除教师制作的视频资源以外,可以由学生参与视频资源建设,例如学生用手机拍摄视频进行商务礼仪操作演示、商务特定场合主题会话等,一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满足了数据库的扩充需要。
3.3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过程结果有机结合
考核评价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中重要一环。在以往的课程考核评价中,学生平时成绩的判定存在随意性,缺乏科学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有效評价,且教师为单一的评价主体。课程组针对这一现象,对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利用云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并且改变以往的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企业、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所有评价信息均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留痕,且实时展示。
课程组也对课程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具体如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方式。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例如云课堂、蓝墨云班等,合理设置考核模块和权值,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学期末利用平台自带功能形成每位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清单,整理得出学生平时成绩。比例分配如下:平时(出勤+作业+讨论+小组任务+评价+提问,共40%)+期末理实测验(理论20%+实践40%)。
3.4 以赛促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课程组通过参加学校、省级信息化相关教学比赛、微课比赛等,促进课程组教师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尝试,并且通过比赛来检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成果,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4 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两个学期的信息化教改,課程达到成效如下:
一是有效促进了商务日语口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组教师通过积极参加信息教学相关的培训、教学能力比赛等,不断实践、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自我提升,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使用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等到明显提高,且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二是形成了新的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某门课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基于互联网和学习平台的数字化环境中,学生能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可以跨越时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实现了学习模式由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课后延伸的转变。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单向灌输式学习的不足。
三是形成了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课程基于云课堂平台进行全过程信息采集,并通过“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不仅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评价,也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等的评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程参与程度及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知识水平及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的提高。
经过两个学期的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它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只有做到了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才能够真真正正的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内涵。
参考文献
[1]周凯.化工分析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J].学园,2015,(31):43-45.
[2]刘静.《保险理论与实务》MOOC建设与实践——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