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点研究

2021-06-30刘一霏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思政教育大学生

刘一霏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当代国外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可以归纳为社会适应理论、人格自律理论、人格完善理论,这些理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国外政府对思政教育也十分重视,构建了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和教育途径,也为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4.028

新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得发展,各国对科技、经济十分关注,对学生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尤值一提,他们对思政教育的研究和开发也较早,使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

1 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者认为青年向成年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获得一份带薪的工作,这样也意味着青年已经开始独立。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就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国外高校关注的也很多,在“三观”培养的思想教育方面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得更早。

马克思关于就业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他本人也在择业、就业方面作出过表率,在1835年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提出选择职业时应该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为目标追求,这样才可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就是说,在中学毕业时,马克思就认识到了个人职业的选择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个选择也影响了无数后人。

2 国外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现代国外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2.1 社会适应理论

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一方面不断顺应环境,另一方面则要不断调整和改变环境,这样才能保持和谐发展及平衡的状态,因此可以从社会适应的心理结构、心理过程和心理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

社会适应理论中的永恒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性质、基本原理都是不变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理性”的公民参加未来的社会生活。该理论还认为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体的行为与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思想素质、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及各种习俗相适应,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国家可信赖的公民”。

要素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与其所传递的社会文化相比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因此,要求倾向于逐步改变,将教育所立足的“过去”和“现实”与未来做很好的对接。因此,“就其内容和手段来看,它只能利用‘过去,立足于‘现实,规划好未来的发展”。因此,将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并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实现人的自我发展,人类未來生活和未来社会的完美和完善就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2.2 人格自律理论

一方面,人在社会中生存,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人又是个体的存在,经常强调发展的个性,彰显自我,以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前提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因此,思政教育还要将增强个人对理性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作为主要任务。

萨特的存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对人格自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主张让学生自由进行道德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并因此促进个性的“自我完成”,该理论也同时提出了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运用多种具体可行的操作措施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另外,像杜威的实用主义观点、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思想等都提出了学生的自律能够产生的作用。但是,它忽视了教育主体的作用,对个人价值的独特性和权威性过于强调,从而显示出明显的道德相对主义的特征,成为不完善的人格发展理论。

2.3 人格完善理论

人格完善理论提出: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教育者的教育作用、人的个性、动机与行为综合进行,除了教育的内外因素,还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有目的的道德暗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各种道德问题。人格完善理论既注重思政教育主体的作用,又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但因为没有为道德教育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建立起道德教育系统,经常使教育陷入偶然性。另一方面提出教师要具有“正直、诚实、积极、容忍、谦虚、耐心、坚强等优良品质,成为尽善尽美的人”,这些目标不够现实,从而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国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

各国的思政教育总有形式相同、内容相通相似的地方,如都强调思政教育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强调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教训,强调教育目标的政治指向性,要为执政党建设服务,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和为国家、社会而献身的精神,同时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阶级特点,因此需要互相学习和借鉴。

3.1 发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政治性

由于思政课程的特殊属性,使各国政治家和教育家对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十分重视,并很好的利用这些平台宣传灌输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而这也

正好成为政党之间、不同信仰的群体之间进行争夺的主要阵地。毋庸置疑,思政教育是为政党的执政服务的,

所以,在教育,尤其是高校,谁占领了意识形态阵地,谁就掌握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就能更好地掌握群众资源。所以,鲜明的政治性,就成了各国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

3.2 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灵活多样

国外教材的特点是注重灵活性,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内容上追求实际应用,尽量将理论讲的通俗易懂;注重联系国内外各种变化、结合学生特点灵活处理;不搞空洞的理论灌输,让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内容与时俱进,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道德的培养,既有本国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对他国经验的借鉴,所以,学生的知识比较扎实,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创新,总结分析国外思政教育的方式也可概括为几个结合:即将正面教育与启发教育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一般情况下,高校将必要的思政教育课程和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则在各种专业课教学中发挥隐性课程作用,通过两种教育的结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价值观教育中注重营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其政治制度。在教育方法上探讨暗示法、感染启发法、心理咨询法、参观法、社会参与法等相结合。

荷兰的教学模式充满人性化,一些私立学校的学生有自己的辅导老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保证性格自由、独立地发展,认为“要求学生努力比要求他们做到最好”更重要。学习的进度完全由学生控制。期末考试的时间和形式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安排”老师进行,只有考试过关才可以毕业。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浑水摸鱼,滥竽充数。”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安排实践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事务,在毕业前就具备良好的从业技能和心理准备。

3.3 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多样化

国外思政教育途径的共同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学校为中心,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途径多样化作用,形成辐射状的全方位教育网络。就是说课堂教学仍然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另外還组织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西方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重视建立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从教学内容的层次化建设方面着手,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外,还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拿美国的律师行业来说,毕业生要通过职业道德的考试才能加入律师行业,这是律师协会和法学协会达成的协议。此外,许多高校还以新医疗革命为时代背景,开设“医疗道德问题、冲突和变革与商业道德、技术革命中的道德问题”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教育是事业发展的基础,要重视思政教育,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正确择业观的形成,一定可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

参考文献

[1]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范式浅析[EB/OL].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4/169059/archives/2008/760172.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57.

[3]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思政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