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庚子写意

2021-06-30严克勤

书画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倪瓒文人画人品

庚子年正月以来,宅家抗疫,卧游天下,挥毫怡情,以度时光。明陈继儒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先观己心勿躁,后察天地致远。静读书以明心,静啜茗以澡身,静习画以养性。足不出户,潜修书斋,渴则敲冰煮茗,饥则拨火煨芋,以度时日。李渔楹联帖曰:“随遇而安好领略半盏新茶一炉宿火;会心不远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苏轼语“此心安处是吾乡”。独立书斋,孤灯相映,信笔涂鸦,咫尺天涯。

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读书与绘画,书香墨韵,笔耕不辍,信笔所至,便有所得。传统文人画追求随性率意,直抒胸臆,一派天趣,气韵生动,浸沐其中,心性深受滋养。如大雪天宅在家里能够看到雪花飘落,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山堆玉,万壑铺银,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想,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随作雪景一幅,不亦乐乎!

坚持以传统文人画为自己追寻的艺术之路。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说到底,艺术家要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只有以“逸格”为绘画艺境,以脱离法度的笔墨、非流俗的风格和不凡的绘画方式来表现平常的题材,并借此涵养品正气清的人生境界,才能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纵观当今画坛往往易得两种毛病,一是心浮气躁,二是食古不化,此乃文人画传承与创新之大忌。李可染先生云:“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所言极是,务必以此来鞭策自己。董其昌云;“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书如此,画亦然。“巨然学北苑,黄子久学北苑,倪迂学北苑,元章学北苑,一北苑耳,而各各不相似”(《画禅室随笔》)。即以笔墨为主,意在笔先,挥洒自如。达到对笔墨的自觉控制,形成自己的一种笔墨语言,创造全新文人畫的意境。这种意境和水墨相辅相成,既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又须传统脉络纯正,家法谨严。“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潘天寿语)。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以自然为师,求内心感悟,达到“意趣具于笔先”“不求工巧而自得妙处”。曹丕说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所以,文人画必须养“浩然之气”。这种功夫和修养,需要长期的苦练和积累,只有倾一生之力,才能有所收获。

文人画并不是文人戏墨,随意涂抹,而是通过笔墨表现画家艺术造化的精、气、神。笔墨不仅指具体的笔墨技法,更重要的是画家心灵及品格气质在写意作品中的外化呈现。去粗去俗,抒发胸中之逸气才是艺术之真谛。所谓逸气、浩然之气,既是个性独特的,又是高度概括的。文人画自晋、唐、宋、元以来主要是作为一种实现画者主体的心灵自由,抒发感情的自娱自乐或以画会友的工具,不是用来谋生的手段。如《宋史·本传》中关于文同绘画有一段记载颇有意思,文同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门,同厌之,投缣于地,骂曰:‘吾将以为袜。”故在人品、画品与名利之间,文人画者必须坚持画品人品的操守,不断完善自己,固守传统文化的底线,不断创新提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石涛、八大、王蒙、青藤、浦华、白阳,他们的艺术成就,不是一枝枯笔能够解释的,是清必冷、清必绝、清必孤独。但也清必高,清必坚,清必有节,必不随世风擅改。倪云林是“元四家”之一,也是古代无锡籍画家的杰出代表。云林原本出生于富豪之家,生活闲适,喜结雅士高人。后因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倪瓒变卖家产,以船为家,驾一叶扁舟飘荡于湖上,开始“不事富贵事作诗”的隐逸生活。上海博物馆所藏《六君子图》(倪瓒作于1345年),黄公望在画的右上角题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大痴赞云林画。”明代著名画家、收藏家董其昌题跋云:“云林画虽寂寥,小景自有烟霞之色,非画家者流纵横俗状也。此幅有子久诗,又倪迂称子久为师,俱所创建,真可宝也。壬寅重九后二日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倪瓒的《容膝斋图》(作于1372年)仅表现山水间一小亭,几棵枯树而已,反映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意境。画面中,主人所居空间虽小,心灵寄托于天地间,却无涯无穷。表达了倪瓒与光同尘,不为物欲所累,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倪瓒以简素之笔墨展示丰富的内心感受和独立的人文精神,使他的同辈和后辈们难以摹写,更难以超越。秦缃业《桐阴论画》对画家的品评中云:“古之董巨二米俱用湿笔,自云林子喜用渴笔,释渐江宗之,遂有徽派之目,而邹衣白、程穆倩俱以渴笔见长。盖湿则易俗,是编中所谓湿俗实痛下针砭。曩见王廉州、吴渔山亦间有此病,或疑其伪而不尽然,此关乎用笔之不能空灵,非湿之为累也,惟时史其常大家其偶而已。”又云“有神而兼逸,有能而兼逸,有神与能兼擅而仍无失为逸”等有别于前人。正是倪瓒具有的“非画家者流纵横俗状”,神逸兼备,成为于凛冽寒风中一棵屹立不倒的孤树。

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与修为,保持传统文人的矜持和清高,画家笔下的一枝一叶、一花一鸟、一山一水,才能饱含文情和哲理,进而体现冷峻纯正、崇高深邃——以本意的清,诉诸题材的清,才称得上是清气。优秀画家的艺术禀赋和艺术创作,并不是所谓粗服乱头的名士气,它是人文涵养和笔墨技法达到极高成就才能到达的升华与境界。而艺术家人文涵养则是令其脱离俗谛,追求清灵空明境界的必经之路。要言之,以画家自身的人文修养为前提,融文史哲、诗书画于一身,有笔墨、有情状、求意简、抒清气。常言道,书画是心灵的写照。其深层境界,应是写照心神,是人情的物化,是天人和谐的境界。

我谓文人画,一是品,所谓品,即人品与画品。凡事德为先,人品不高何谈画品之高?文徵明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人品与画品之高下,当以讲究格调、讲究气节。清气若兰,虚怀若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二是韵,所谓韵,即画作之气韵耳。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皆应有文气,更应有浩然之气。一眼看去,画作气韵天成,笔墨生动,张力十足,有扑面而来之势即为上乘。三是神,所谓神,即传神写照也。依托笔墨随机生发,如有神助般的精神风貌。用笔用墨皆施之于毫素,变化于笔端,心手双畅,神韵顿生,达到飞来之墨、神来之笔的通神之妙境。

我为文人画,重在写意。有山水,亦有花鸟;大则八尺整纸,小则一尺见方;有册页,也有手卷。或工或写,无论大小皆为胸中之颖。追摹默忆古人之迹也好,放笔释放心中之情也罢,大则挥毫落纸,一气呵成;小则信笔涂鸦,见好就收。轻重缓急,浓淡枯湿,倾情演绎,厚积薄发。然我更愿意选择气定神闲之时,于书案之上写册页或手卷之画。咫尺之间,如太极抱拳,神情淡定;如弹琴拨弦,从容写就。若信笔草草,往往有意外之喜。凡获此作,笔者略感欣慰,虽不及古人先贤之万一,然与过往比照亦有长进也。

于我而言,不管是北京巴黎等个展之大作,还是书斋案头等绘画之小品,都是以笔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也是我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心灵写照,是对中国文人画诗画一体的寻觅与传承。从生活和人文角度观察,都是以主体的心灵产生艺术共鸣的。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同时庄子并不是隐士,而是混俗人间,藏身于人群中。在自己可控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与其在无效社交上浪费时间,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从而获得实质的成长。切忌盲从,活出自我,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文人画者,常乐我净。文人画贵在以主体的心灵为本,无论是师造化还是师古人,皆是如此,即所谓“天真烂漫是吾师”(苏轼语)。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一个神奇和精妙的天地,越深入其中,你越能感受到这由笔墨和线条构筑的世界的魅力,找到将自身个体与清风明月、山川草木相融相通,与前辈先贤相承相继的方式。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功夫在诗外”,文人画者之“心画”真正的根基在于生活,在于他的艺术修养和人品修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语),在艺术之路上,只有不改初心,执着前行,不慕闻达,惟求清逸。

回首庚子,北窗独处,默记古帖,追忆师嘱,造化自然,挥毫怡情。方尺之间,力求融南入北,兼顾浑厚清润,略有所得,铢积寸累,计册页画百余幅,择选若干结集装裱册页四部,以此为记,以备后来比照也。

严克勤 1956年出生,祖籍南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南通城市美术馆和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法国戴高乐基金会、法国尼斯亚洲博物馆、江苏省国画院、无锡博物院、南通城市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严克勤》(大红袍)、《严克勤水墨画选》(中英双语版)、《水墨问道》《仙骨佛心》《游艺琐谈》《味绿居闲话》《天工文质》等多部画册和专著。

猜你喜欢

倪瓒文人画人品
“文人画”里写春秋
且有“蜗居”,梦不荒芜
人品:人生最重要的名片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图说书法(155)
当代画家 胡石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