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步阶段的习作:从观察入手

2021-06-30王益红

关键词:观察习作

王益红

摘要:起步阶段的习作应该从观察入手,首先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形成观察的“带动链”,便于学生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能力的培养与习得。其次要围绕习作要点和习作要求,驱动学生观察:让习作有内容,引导学生细观察;让习作有情感,引导学生爱观察;让习作有手法,引导学生巧观察。

关键词:习作;起步阶段;观察

中年段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从简单、直观的写话,过渡到有章有法的习作,是一个质的跨越。如何引领学生开启习作之路,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提示起步阶段的习作应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人、事、景、物等对象的基础上,较为真实、具体地将观察对象写下来,将观察之“物”转化为“文”。

一、在阅读中形成观察的“带动链”

从观察入手开启习作,首先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形成观察的“带动链”,以便养成与习得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观察能力等。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整个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编排,教师恰好可以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安排观察训练。

(一)让观察兴趣带动观察习惯

单元文本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世界的五彩缤纷。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往往缺少发现的眼睛,对身边的新鲜事物熟视无睹。因此,初学“观察”,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忽视对外界观察的误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观察点,通过一篇篇例文的教学,告诉他们只有留心观察,平常的生活才会有新发现。例如,教师在学生学习精读课文后,可以把课文与“初试身手”内容整合, 设计“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的观察记录单,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每天观察不同的事物,也可以连续观察同一事物,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记录自己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让观察习惯带动观察方法

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同时,更要逐步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一些观察的方法。

首先,多感官观察。如“初试身手”中描写芒果的片段,用了短短四句话,将“看”“摸”“闻”“剥”多感官多角度的观察方法一一呈现。《我爱故乡的杨梅》将杨梅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的观察写得具体可感。其次,聚焦变化细观察。如,草地的色彩有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杨梅一开始遍身长着小刺,等渐渐成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再次,边观察边思考。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搭船的鸟》中,作者一边观察一边猜想,有了更加独特的观察收获:这一只翠鸟是一只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因为观察时有了疑惑,才有了蒲公英张开合拢的新发现。

这些观察方法每篇课文有各自的侧重点,教师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领会。

(三)让观察方法带动观察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观察”是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这种能力会随着观察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得以提升。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指明观察方向,并积极引导,力求深入细致地观察;拓宽学生交流分享的渠道,借助视频软件、QQ等形式,让他们讲述观察点滴,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观察方法,提升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可以在班级开展“观察之星”评选活动,教师针对评价维度“喜爱观察”“观察有方法”“观察有新发现”“观察有记录”等设计评价量表,在观察中进行表现性评价,在观察后进行结果性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其观察能力的提升。

二、在习作中挖掘观察的“驱动力”

在“观察”成为一种兴趣、习惯、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围绕习作内容和习作要点,驱动学生观察。例如,继三年级上册的“留心观察”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又以“连续观察”为主题进行系列训练,这是顺承,更有提升。该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要求针对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一)习作有内容:驱动学生细观察

要让习作有内容,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写的对象。如教师当天可以布置“大蒜宝宝成长记”任务,并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为大蒜宝宝“安家落户”。学生兴致盎然,写下第一篇观察日记。第二天,在日记中挑出典型段落,提问:读着这些句子,你从哪里感受到小作者的仔细观察?这些内容你也观察了吗?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细致观察不是粗略地看,而是要有目的地观察,如可以观察种大蒜的整个过程,可以观察大蒜的样子,可以观察种大蒜的动作,可以观察大蒜的种植环境等。

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就必须让观察变“无意”为“有意”。因此,在观察活动中尽量要提供给学生有效的观察方法:让学生看一看蒜宝宝,还可以量一量、摸一摸等;可以侧重观察蒜宝宝的大小、 长短、粗细、厚薄,也可以重点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等;观察的顺序可以是近至远、由远到近,也可以是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或者仰望、俯视……只有对事物有充分的观察,观察中获取的信息才能丰富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有情感:驱动学生爱观察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为给习作注入感情,就要让学生有期待,爱发现。教师在习作中就要不断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每日播报新发现”的教学环节。学生因为对大蒜宝宝有憧憬,每天期待着与它见面,当他们的兴奋点处于最高潮、爱上观察时,情绪、语言便会形成一组合力,内心潜伏的表達欲求就会自然迸发:“距离上周日种大蒜已经过去了3天、72小时、4320分钟、2592900秒了,我无时无刻都希望我的蒜蒜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每一次新发现,都能激发学生热切的情绪,让学生拥有清晰的记忆。“今天我准备给我的蒜宝宝们量身高啦!它们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一个个把背挺得直直的,排好队,接受我的检测。”“阳台上的小蒜苗似乎都在等着我的到来,前一秒还像个犯错误的小娃娃一样垂头丧气,后一秒就绽开了笑容,在夕阳下摇摆着身子。”爱上观察,使作文尽显真情魅力。

(三)习作有手法:驱动学生巧观察

运用不同的习作手法能让习作表达更丰富,意境更深远。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巧妙地观察事物,善于围绕观察对象展开具体生动的联想,让习作手法运用自如。如叶圣陶观赏荷花渐渐入迷时,仿佛自己就变身为一朵荷花,继而一个旁观者变为众多荷花中的一员,感受到的又是另一种情趣。学着《荷花》,学生这样联想:“看着奶奶种下的一菜畦大蒜,绿油油、嫩生生的,在微风中摇曳,在深秋里跳舞。看着看着,我似乎也成了一片蒜叶,在热情地和这个交头接耳,和那个……”

总之,起步阶段的习作从观察入手,观察训练的策略选择必须遵循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规律,让观察叩开习作大门。

参考文献:

[1] 施茂枝.确保教学与学生的适配——中年级应以观察习作为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

[2] 梁珊.站在习作单元的高度学观察——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阅读,2019(87).

[3] 吴寿锦.观察思考 快乐发现——让“儿童的发现”倾吐在作文中[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9(5).

猜你喜欢

观察习作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习作展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