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微课设计

2021-06-30范霖晨

关键词:查字典重难点学习动机

范霖晨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科学设计微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聚焦某个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微课设计,还存在教学内容浅层化、知识结构碎片化、制作技术两极化等误区。应对策略有:丝丝入扣,锤炼重难点;合纵连横,强化系统性;拿捏有度,技术合理化。

关键詞:阅读课堂;微课设计;重难点;系统性;技术合理化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教学知识点(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点、教学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学习实验、学习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课程资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科学设计微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聚焦某个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微课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加以分析,尝试寻求解决之道。

一、微课设计中的一些误区

(一)教学内容浅层化

微课设计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浅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懂,甚至“不看都懂”,既浪费时间,又挤占网络资源;二是直接呈现知识结论,学生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只需记忆不需思考,最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知识结构碎片化

微课知识结构的碎片化虽然与微课“微”的特点紧密相关,但这并不是说微课所承载的知识结构应当碎片化。如果把课程论引领下的微课比作知识树,那单节的微课就是这棵知识树上的叶片,这些叶片所承载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又形成了联结叶片的枝干和根系。只有养护好知识树的枝干和根系,才能保障其将思想的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叶片,让叶片生机勃勃。综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大多只针对某一篇课文或某一节课,制作者很少会对知识结构做整体性思考。如此一来,众多微课无序排列,只能是知识的“碎片堆积”,无法相互勾连融通,无法层层递进,学生即使看了,也是蜻蜓点水,难以实现学习的融会贯通。

(三)制作技术两极化

有的教师设计微课,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手段上,对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核心问题的思考不够充分。这样制作出的微课或许精美、炫丽,夺人眼球,可视性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实则意义不大。同时,一味地追求趣味性,也会导致学生更关注呈现形式,更倾向于追求视觉快感,而忽视学习内容,这将大大降低学习目标完成度。还有的教师或出于对新技术的畏难心理,或出于防止学生注意力偏离的考虑,使用较为单一的媒体制作微课,使其在呈现形式上较为单一,趣味性也大大降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无法很好地助力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微课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丝丝入扣,锤炼重难点

微课在呈现形态上表现为“短”,在知识点的选取上表现为“精”。微课应紧扣重难点,舍弃“不教就会”和“教了也不会”的知识;应以“破解”代替“介绍”,将重点放在推理过程而非内容的简单呈现上,要将知识生成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思维,读思结合,“深度阅读”。

以“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知识点为例,这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该要素学生四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在六年级复现,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微课设计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笔者调查本班学生后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全面地说出“通过哪些细节能够体现人物的品质”。鉴于此,笔者设计了微课“小说中‘人物的魅力”。媒体设计层面,该微课是课件播放配以教师讲解的视频。内容设计层面,该微课首先明确了“人物”之于小说的重要性,即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接着,以学生学过的课文《桥》《在柏林》《穷人》等为依托,以模拟师生讨论的形式,梳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要从不同视角全面地分析,并能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包括联系人物的背景、环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关注侧面烘托等;最后,提出思考“你会用这样的方法尝试分析人物形象吗?”

教学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时,笔者相机插入了 “小说中‘人物的魅力”微课。本课中,“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是教学重难点之一。课堂上,笔者以微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未直接列举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而是播放微课,启发学生首先回顾在之前的学习中是通过哪些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的,继而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最后将其用于实践。这样,“回顾—总结一实践”一条线,教师只是扮演了“向导”的角色,学生自己“破解”知识,将知识一步步推理出来并付诸实践。课后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比较全面地列举能够体现人物品质的细节描写,更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证明该微课教学效果较好。

(二)合纵连横,强化系统性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知识点之间形成体系,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整个知识系统,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反之,学生的习得只能如孤岛般无序地漂浮在脑海中,也就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课程资源,它所蕴含的教学知识点应是互相联结的,应具备系统性。平时的微课设计,教师要准确地提炼出一系列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知识点,如教学重难点、易错点等,找出这些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理清它们的层级脉络,绘制出知识树,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这一知识点,为各年段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不论是“看图—查字典一推想”的方法变化,还是“积累词语—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教师应关注其中的递进关系,依托具体的课文,将系列知识点设计成系列微课,用以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教给学生科学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低年段课堂,以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为例,学生理解“大海的项链”是难点,需要结合文意理解。笔者依据低年段学生理解力较弱的特点设计了微课“山羊老师‘说文解词有妙招——图中有奥妙”,指导学生以观察插图的形式感知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課时,笔者根据本班学情判断:文中“突兀森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材插图也不能提供有效帮助,此时通过查字典助力理解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据此,笔者设计了微课“山羊老师‘说文解词有妙招——无声的老师”。微课内容讲述的是:“小猴看书时遇到了一只‘拦路虎,急忙去向山羊老师请教。山羊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送了他一个锦囊。小猴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字典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今后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向它请教。小猴回忆起山羊老师教过的‘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了这个词的意思,终于把文章读懂了。小猴开心极了,鼓励大家也用查字典的方法打败‘拦路虎。同时,复习两种查字法的具体步骤,总结使用注意点。”该微课以童话故事为蓝本,以有趣的动画为载体,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扫清阅读障碍。课后,笔者统计发现,超过90%的学生听完后都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以查字典的方法读懂了词语的意思,相较未听该微课时的人数提高了近20%。

到了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微课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如教学《慈母情深》中“怂恿”“颓败”“毛票”等词语,笔者又设计了“山羊老师‘说文解词有妙招——文里藏丘壑”,用以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推想词语的意思。

“山羊老师‘说文解词有妙招”系列微课,让“看图—查字典—推想”的知识点逐级相连,层层深入,让学生于合纵连横中掌握了“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方法”。

(三)拿捏有度,技术合理化

避免技术运用的“两极化”,适度地采用专业技术制作微课,有一点需要肯定:技术仅仅是微课运用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性手段,非教学目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分配能力不强,注意的范围较小,迁移品质较差,教师如果能在保证教学内容精当的基础上,借助丰富的媒体和较为专业的技术,设计出可视性较强、趣味性较高的微课,必能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

事实上,设计微课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一个摄像头和一个话筒便可以轻松完成外录式微课视频的录制。内录式微课视频则需要用到录屏软件,操作起来也比较便捷:事先准备好教学课件(或其他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的媒体),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解,录屏软件则将课件播放的画面和教师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出来,直接合成微课视频。可以说,只要有初级的使用电子设备的能力,就可以制作微课。插入视频短片,展示学生不知道的新事物,以便他们理解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体悟情感;利用软件设置小游戏、小练习、小竞赛等,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判断他们是否真正读懂了文本……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微课的可视性和趣味性,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进而驱动学习力。

仍以上文提到的“山羊老师‘说文解词有妙招——无声的老师”微课为例,本微课的教学目标为:鼓励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扫清阅读障碍。查字典不难,难在学生不愿意动手查。对此,笔者着力于提高微课的趣味性:视觉上,利用“Premiere Pro CC”制作动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让呆板的人物活起来;听觉上,以符合角色的语音语调来配音,富于变化,适度夸张。将复习查字典的方法融入童话故事中,将以查字典的方式扫除阅读障碍的好习惯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学生心间,同时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化枯燥为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了学生主动查字典的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做法并非所有微课都适用。如,“小说中‘人物的魅力”这一微课,内容指向的是高年段学生,且主要用于推进学生的深度阅读,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边看边思、边听边想。笔者设计时就以“画面配色朴素,重要信息醒目;脚本语言简练,逻辑思维清晰”为原则,制作了教学课件,编写了讲解的脚本,最后通过“希沃微课”自带的录屏软件录制成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内容虽然没有生动热闹的画面,没有趣味横生的情节,但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所以,不论选择什么方法,也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学生都是技术运用的首要观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等选择适当的技术来设计微课。

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力于锤炼教学重难点,强化内容系统性,并适度做技术化处理,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思维,同时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

[2] 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查字典重难点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做早餐啦!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说句好话挺难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