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朴初“上海少年村”轶事

2021-06-30黄成林

民主 2021年4期
关键词:赵朴初枫林流浪

黄成林

1946 年 7 月的某一天,上海宝山县大场镇香花桥北块的宝华寺大门口,挂上了一块大校牌——“上海少年村”,这是赵朴初亲笔书写的。赵朴初创办的少年村,是收容教养流浪儿童的慈善机构。这些儿童大的不过 20 岁,小的才 10岁出头。他们从街头流浪到进入少年村,就进了自己的“家门”,有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赵朴初先生的亲自关怀下,在这种进步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下,流浪儿童改变了不良意识和习惯,迅速成长起来,其中不少同学成了国家栋梁之材。而上海少年村不仅是赵朴初主持收容教养流浪儿童的慈善机构,还有着属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使命。

解放前的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日、伪,及后来的国民党军、警、宪、特无孔不入。中共地下党干部、进步人士、革命青年时刻有被捕危险。赵朴初先生胆大心细、足智多谋,遇事沉着冷静,以他的特殊身份,利用他主持的上海少年村作为掩护,保护了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的干部和进步人士。

凡在赵朴初那里暂避或工作过的同志无不对他爱中国共产党、爱国、爱革命同志的情怀所感动,对他的高风亮节交口称赞。

中国共产党党员、储能中学校长段力佩(教育家)组织教师、学生参加民主运动,被特务盯梢,时刻有被逮捕危险。地下党组织原计划送他去苏北,但因故联系中断未能成行。地下党的负责人找赵朴初帮忙,赵朴初慨然应允,将其安排在少年村当教师。风声紧的一段时间,为躲避特务追捕,他经常变换段力佩的住处,并把少年村里三个年龄较大的学生沈妙根、曹春霖、沈宝林组成一个自行车小组,每天为段力佩保驾,有时到市区常德路少年村办事处,有时到北京西路觉园,有时到新闸路……

为防特务跟踪,他们让段力佩坐在中间一辆自行车的后架上,前边那辆自行车开道,第三辆自行车负责断后,三辆自行车距离较远,随时观察周围的情况。这样目标小,机动灵活,而且行走路线每天变换。从宝华寺出来后,有时经姜家桥走小路,再上沪太路转一圈;有时从造币厂穿出;有时又走大统路……最后把段力佩送到预先指定的居住地。

这样,从下午一点多出发,到达目的地有时要到掌灯时分。如果骑自行车正常走,只要一个小时就足够了。但为了革命、为了段力佩的安全、为了不负赵朴初的嘱托,三个小家伙再苦再累也心甘。

诸敏同志回忆,1946年,他也曾被赵朴初安排到宝山大场宝华寺少年村当教师,教语文和数学(高小至初中)四个月,化名朱明之,赵朴初先生帮助起的,1946年底,组织上重新安排他工作。

他曾回忆:“少年村表面上是平静的,但实际上是上海地下党的一个紧急情况下的隐蔽点,起到了特殊作用。”“这事充分表现出赵朴初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不顾个人安危保护革命同志的高尚品质。赵朴初先生长我14岁,我把他作长兄看待,此后,我们成了忘年深交。”[载上海市宝山区史志学会、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驻上海办事处:《雪地红旗飞吼——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上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内部资料),2001]

1999年诸敏逝世,赵朴初正在香港访问,回北京后闻此噩耗,立即挥笔写下大幅挽联:

与君兄弟结交六十年前薪胆同仇为抗日

叹我耄耋远游三千里外噩耗归闻痛逝川

(见诸晓红:《一片冰心在玉壶——诸晓红追忆父亲诸敏》,载烽火HOME網站)

1947 年末到 1948 年初,接受中共地下党员,时任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商、统战委员会书记张执一的商请,赵朴初在杭州枫林寺内组建枫林医院,解决了暗中转来的游击队伤病员和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并由其介绍地下党员,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刘长胜和时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的刘晓等数人前往杭州净慈寺居住,在那里指挥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各项工作。此时的赵朴初因工作常常往来于杭州和上海之间,一日闲暇,步行到枫林寺鸟窠禅师塔前,得诗一首:

我来千载鸟窠空,

消息人天若有通。

四面湖山风雪里,

为谁错放一株红。

1947年12月

仲冬,桃花便开了。冬天过半,春天还会远吗?其隐喻不言自明。诗人对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取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赵朴初枫林流浪
品读《茶禅诗书赵朴初》
红枫林
流浪
衢州市枫林机械有限公司
流浪的歌
枫林建社30周年
论赵朴初对佛教教义的现代性诠释
遇见一只流浪猫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