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美育与高中数学教学如何相辅相成

2021-06-30谭淇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谭淇尹

[摘   要]近年来,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意识到数学美育的重要价值,并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数学美育进行融合。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数学美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分享了数学美育融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数学美育;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8-0041-02

美育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比如数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而且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全面了解世界。数学美育是指数学学科的审美教育,高中数学学科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美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效果也相当显著。一线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合理融入数学美育,这是尤为重要的。

一、数学美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高中数学教材对杨辉三角进行解析,使学生看到三角形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在高中数学中三角形属于基本图形,其涉及一些内在规律,包括三角形中线有三条、高有三条等,这些都是美。当前,大多数人觉得欧拉公式具有美感,其主要原因是在实数域中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缺乏密切联系,但是在复数域中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彼此转化,而且只需要简单的关系式就可以联系。尤其是如果θ=[π],歐拉公式就写成ei[π]+1=0,这样就可以将此等式中独特的各个数进行联系。在教师看来,学生会感受到以上这些例子中包含的数学美。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部分数学定律、数学定理以及数学公式包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美,则能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通常是以不同数形之间的直观现象、探索中的准确推理,从有限形式模拟到无限形式模拟[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将个人思维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内容中全面贯穿此思想方式。尤其是在解方程组时,数形结合的方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将代数运算转变成纯图形问题,使答案迅速准确被解出来。例题:(2019年福建福州高三期中卷)设函数[fx=ax2+ex]([a∈R])有且仅有两个极值点[x1,x2]([x1

A. [-e,-e2]                     B. [-∞,-e2]

C. [-e,+∞]                     D. [-e,-e2]

【解析】该题用纯代数的方式就能够解出,然而采用图解法比较直观,可以迅速获取结论,参看图1。因为函数[fx=ax2+ex]([a∈R])有且仅有两个极值点,所以[fx=0]在[R]上有两个不同的解,即2ax+ex=0在[R]上有两个解,直线y=-2ax与函数y=ex的图像有两个交点。设函数[g(x)=kx]与函数[h(x)=ex]的图像相切,切点为(x0,y0),作函数y=ex的图像,因为[h(x)=ex],则[ex0=k],所以[y0x0=ex0x0=k=ex0],解得x0=1,即切点为(1,e),此时k=e,由图像可知直线[y=g(x)=kx]与函数y=ex的图像有两个交点时,有[k>e]即-2a>e,解得a<[-e2],故选B。

在解答这道例题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学会结合题目已知条件画出函数图像,将此方法融入数形结合思想,相信这对进一步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充分体现出数学美育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美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二、数学美育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有效措施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其创新思维

提升学生素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通常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的[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反馈的过程。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和获取显著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探索,真正做到以趣味为吸引、以练习为渠道,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反映出,在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学习,往往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对喜欢的教师和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会更加投入,学习思维也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尝试着向学生介绍与数学有关的伟大成就,介绍在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研究中数学的重要意义,以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满求知欲[3]。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实施分层教学,准备难度适合且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师也要利用合理的分析和科学的推理,对数学美进行深入挖掘和揭示,使学生可以采用恰当的解题方法,发现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而且利用自身的解题能力将数学美表现与创造出来。教师可因势利导,将矛盾有效缓解,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的魅力,让人感觉数学美不胜收。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数学学习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课堂教学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仅仅重视自身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容易忽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4]。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课堂学习气氛略为沉闷,略缺乏生机。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长期被动学习,教师讲授哪些知识,有的學生就只学习哪些知识。教师要全面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探讨与学习,使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探讨。第二,依托教师自身的主导性,耐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活动以动手动脑参与数学思维活动为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5]。比如,教授“椭圆的定义”时,教师不能直接将椭圆的定义告知学生,应要求学生自己画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评比,将学生画得最像的椭圆选出来,然后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椭圆的定义画图,促使所有学生画的椭圆都能很像。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椭圆的基本定义,以体会到椭圆包含的几何美。

总之,高中数学涉及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大量的数学计算公式、数学定律,这些既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改革,意识到数学美育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知道自身在教学中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体现数学美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数学发展进程,对确保高中数学教学高效开展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虞艺芹.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状况与优化策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2]  赵博文.高中数学美育教学策略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17.

[3]  王明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民族教育,2012(1):31-33.

[4]  刘芸,纪燕.论美育在当代素质教育中“中介”作用的凸显: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美育理念的渗透为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45-46.

[5]  郭亚君,申玉发,郑国萍,等.寓美育于数学教育教学之中的认知与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8-52.

(责任编辑    谭斯陌)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