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基于岗位群的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2021-06-30左文凯唐业茂
严 辛 左文凯 唐业茂
(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 江西九江 332000)
一、相关背景
所谓的“1+X”证书制度,是一张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其中,“1”代表的是学历证书,既学生顺利完成学制教育后,由其所在院校颁发的文凭证书,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X”代表的是职业技能证书,当学生完成了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实训,达到了相应能力水平,具备了相应领域的知识技能后,就可以申请由相应的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颁发证书。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又称“职教20条”)于2019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自此,“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脱节,无法有效衔接,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并没有建立整体岗位群的概念,毕业后无法满足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此外,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
综上,我院从“1+X”证书制度出发,基于岗位群的概念,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教学进行了相应调整,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
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这样一个核心思想,实训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明确学生的就业去向,明确行业岗位群。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去往建筑施工单位,也有部分转岗至工程监理单位,建筑设计院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则比较少。在就业初期,学生所从事的岗位群主要有施工员、测量员、造价员、BIM建模员等。学生在从事本专业工作若干年后,可以发展为建造师、监理工程师、BIM工程师等岗位群。学生毕业三年可申报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等),五年可申报中级职称(工程师等)。毕业后两年可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毕业六年可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毕业生可以考取的岗位证书有施工员、测量员等;还可以考取有关技能类证书如架子工、钢筋工、瓦工等(技师或高级技师)。
图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群
综上所述,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适应施工员、测量员、造价员、BIM建模员岗位群新的要求,应作优先考虑。而对于设计类岗位群,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与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方向并不相适应,所以在改革中,有必要对纯理论类课程实训做适当削减。
三、基于岗位群的实训教学
对接施工员岗位群的课程,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为代表。
以往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的教学过程中,将相应施工技术、工程材料特性、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对于大多数常用的施工技术的确有了比较全面地认识,但是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会发现,所学非所用。学院教师从多年前的往届毕业生中曾经得到过此类反馈[3]。
对于施工员岗位群,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应针对施工员岗位特点,增加实训环节。避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却缺乏实操经验,只能纸上谈兵。另一方面,考虑到施工员的发展岗位群是建造师,其前提是需要通过建造师考试,故而教师可以把建造师考试应试部分适当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则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予以改进,此处不赘述。
施工员岗位群的实训教学,由于条件限制,不可能真正下到建筑工地进行。所以我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包括施工测量、土工实验、材料检测、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等不同类别的实训场所[4],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情景下,与真实的工作岗位充分接触,锻炼相应的操作能力,完全达到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实训教学环节的目的。实训室情况一览表见表1所示。
表1 实训室情况一览表
工程仿真模拟实训室1.工程绘图操作能力实训2.施工组织设计实训3.建筑结构设计实训4.预算操作能力实训多媒体设备,计算机,CAD软件、天正建筑软件、PKPM系列软件、广厦结构软件、鲁班造价软件BIM实践中心1.工程绘图操作能力实训2.施工组织设计实训3.建筑结构设计实训4.招投标模拟实训多媒体设备,计算机,CAD软件、天正建筑软件、PKPM系列软件、招投标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砼结构检测 1.回弹法检测操作实训2.钢筋扫描检查实训电阻应变仪,混凝土电动贯入仪,混凝土保护层测定仪,混凝土超声波检测仪,小应变检测仪,数字化回弹仪
四、实训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保障
脱离了充足的保障措施,再完美的实训教学体系也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缺少足够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很大的一点不同就在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纯学术型教师由于其自身的经历所限,在授课过程中,不经意间会将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实训环节,这样一来就跟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相背离了。亟待配备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保证通识教学的基础上,淡化理论,突出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丰富的实操能力。
探索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模式,以此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加企业工作经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补充新鲜血液。
在完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双师型”教师激励评价机制,将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师创新的内生动力[4]。
(二)理论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1+X”证书制度下,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并非意味着抛弃旧法,另行创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在新的形势下,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着眼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实践和推广“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教学单元时间内,将教学内容的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通过具体案例的理论实践交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比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以往教师照着教材念、学生盯着老师听的单调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核心[5]。一堂课以一个特定的任务开始,要求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采用情景教学法。比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当讲到了独立基础施工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一比一模型楼,模型楼中在建设前期就专门制作了一个用于教学的独立基础,通过给学生布置分组任务,让学生在模型楼现场观察独立基础,研究其施工特点、施工工序,并完成记录。把课堂搬到现场、活跃气氛的同时,增加感性认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的教学中适当削减所讲的工程技术背后的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教学的重点向建造师考试倾斜,理论教学以建造师考核大纲为核心。期末考核抛弃传统的闭卷考试,参照建造师职业考核的标准和形式,并结合“学习通”APP,布置考核任务,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
(三)常态化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对“1+X”证书制度的适应,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理应是一个调整-调研-再调整的动态过程。
探索建立常态化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组织专业团队,负责对调查结果实行周期性评价[6]。来自多个评价主体的质量评价结果定期汇总,并由教研团队对其进行分析。教研团队根据分析结论,对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做适当调整。评价指标与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
五、总结
从跟踪调查的数据来看,我院基于岗位群的实训教学改革工作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大多数用人企业的认可,奠定了进一步校企合作的基础。
但是,我们仍然要认识到,“1+X”证书制度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基于岗位群的实训教学改革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探索道路上,在探索实训体系建设的道路上,必须要坚持深刻领会“1+X”证书制度的内涵,探索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在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建设内涵与管理模式,发挥实训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