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2021-06-30明培甄小红
明培,甄小红
(尉氏县人民医院 妇科,河南 开封 475500)
子宫肌瘤属妇科常见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率达25%左右,对患者生殖健康造成一定影响[1]。子宫肌瘤患者普遍存在生育需求,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治疗,可在清除子宫肌瘤的同时完整保留子宫形态及功能。但临床工作中发现,传统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创伤较大,易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整体效果欠佳[2]。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已凭借其创伤小等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3]。本研究选取12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围手术期情况、内分泌状态等方面比较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尉氏县人民医院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的125例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67)。对照组行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研究组年龄32~53岁,平均(42.14±5.02)岁;肌瘤数量1~4个,平均(2.37±0.65)个;肌瘤直径2~6 cm,平均(4.08±0.93)cm;肌瘤位于壁间41例,浆膜下14例,黏膜下12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7~25.2 kg·m-2,平均(21.97±1.60)kg·m-2。对照组年龄31~52岁,平均(41.68±5.14)岁;肌瘤数量1~4个,平均(2.45±0.62)个;肌瘤直径2~6 cm,平均(4.23±0.87)cm;肌瘤位于壁间38例,浆膜下12例,黏膜下8例;BMI 18.3~25.0 kg·m-2,平均(21.62±1.64)kg·m-2;两组年龄、肌瘤数量、肌瘤直径、肌瘤位置、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体征、超声检查等确诊;②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存在子宫内膜病变;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④合并其他妇科疾病;⑤肝、肾功能不全;⑥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治疗。
1.3 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 行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于下腹正中做切口,逐层剥开切口,进入腹腔实施探查,确认肌瘤位置后,采用止血带阻断肌瘤血供,剥除肌瘤,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3.2研究组 行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于脐下做长约1 cm小切口,采用气腹针穿刺腹腔建立人工CO2气腹,维持气腹压力为12~14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套管针及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确认肌瘤数量、大小后,于子宫峡部上方剪开阔韧带后叶腹膜,采用双极电凝钳对充分暴露的子宫双侧动脉实施电凝处理,并以丝线结扎阻断,钝性剥离假包膜后剥除肌瘤,粉碎后取出,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冲洗腹腔,排出CO2气体,退出手术器械,缝合切口,术毕。
1.4 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激素水平: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约3 mL,常规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S-380)以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3)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子宫体积:采用全数字彩超(三星麦迪逊,SonoAce X7)仪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4)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激素水平术前两组患者E2、FSH水平、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
2.3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2%(5/58)。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等特点,及时实施子宫肌瘤剥除术是有效清除肌瘤,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4]。
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是既往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常用术式,可在保留患者子宫基础上有效剔除肌瘤,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5]。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基于腔镜技术、微创外科技术的新型术式,与传统剖腹式手术相比,该术式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可在腹腔镜下全面探查腹腔情况,有利于发现微小病灶,在腹腔镜下可实现精准性操作,进而有效避免周围器官损伤;(2)手术切口较小,可减轻机体创伤,不易在体表形成明显瘢痕,同时避免腹腔器官长时间暴露,可有效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手术整体效果;(3)对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分泌活动影响较小,不易造成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紊乱[6-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在减少机体创伤、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子宫是性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同时也是内分泌器官,子宫肌瘤剥除可对子宫造成一定损伤,影响其对内分泌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8]。本研究结果中,术后1个月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患者子宫状态恢复良好。其原因可能为,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可避免对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血供产生较大影响,进而有效维持子宫、卵巢正常生理功能。
综上可知,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在减少机体创伤、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对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