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睹物思洁
——淅川馆藏卫生器物赏析

2021-06-30董红彦

魅力中国 2021年18期
关键词:淅川县铭文口径

董红彦

(淅川县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4450)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地处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东北两面与邓州市、内乡县,西峡县毗邻。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自西北至东南斜长107 公里,横宽46 公里。全境山脉绵延,河川交错,坡陡谷深,地多险阻。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是目前楚国青铜器发现最多和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在下寺、和尚岭、徐家岭、七女冢、杨河,毛坪、吉岗、文坎、东沟长岭等墓地都出土有不同造型、不同纹饰的卫生器物。

讲究卫生,不难理解,就是在生活中人们吃干净的食物、饮用干净的水、穿干净的衣服、用干净的器具等等,现代的卫生习惯可能也就这些。那你知道吗,古人在没有现代卫生条件的情况下又是怎样讲究卫生的呢?

让我们从淅川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了解一下。

薳中姬丹盥盘

薳中姬丹盥盘(图一)

春秋晚期

口径41 厘米,通高12 厘米

1978 年淅川县下寺3 号墓出土

大口,折沿,浅垂腹,底微弧,腹部四边有对称的四个竖环钮,盘两侧的一对环钮较大,钮中又套一大圆环。底附三竖环形足腹饰一周绹索纹,绹索纹上下各饰一周蟠虺纹带。环足的上部浮雕兽头,下部饰三角几何纹。底部正中有篆书铭文7 行,每行2 至5 字,共34 字。铭文为:“隹王正月初吉丁亥,蔡侯作縢薳中姫丹盥盘。用析眉寿,迈年无缰。子子孙孙囗囗用之。”

薳中姬丹会匜

薳中姬丹会匜(图二)

春秋晚期

通长25 厘米,宽20.5 厘米,通高13.3 厘米

1978 年淅川县下寺3 号墓出土

体呈椭圆形,前有兽头张口作流,后有一兽弓身作鋬,口沿外折,方唇,束颈,腹微鼓,下为平底无足。颈部饰虺纹一周,肩上饰绹索纹一周,腹饰蟠虺纹及三角纹各一周。底内有铭文7 行34 字:“佳王正月初吉丁亥,蔡侯作滕薳中姬丹盒匜。用祈眉寿,迈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云纹匜

云纹匜(图三)

春秋晚期

通长18 厘米,通宽14.4 厘米,通高15 厘米

1986 年淅川县上集乡捐献

匜呈椭圆形,前有兽头张口作流,后有一兽弓身作鋬,深腹圜底,下附三个小蹄足,足的排列是前二后一。腹上部饰云纹及三角云纹,两者之间突出一条弦纹。

这几件盘、匜不同造型、不同纹饰,各有春秋时期的器物特点。器身各带铭文,代表器物主人的身份尊贵,地位显赫。在此时期盘、匜两者常常配套使用,都是古人的盥洗器具。贵族在祭祀、宴饮前,必须要先行沃盥之礼,就是浇水洗手的意思。浇水洗手就非常讲究卫生,古代没有自来水,可却知道用“活水”洗手较为卫生。而且,比较繁琐、奢靡。贵族洗手,通常由至少两人在旁边辅助,一人用匜中清水自上而下为贵族浇手,一人则捧盘或盂承接用过的水。

中妃卫旅簠

春秋中期

通长30.2 厘米,通宽24.4 厘米,通高20 厘米

1978 年淅川下寺7 号墓出土

此器为食器。器身和器盖下下扣合而成,器盖与器身相同。器身呈长方形,大口,直沿,斜腹,平底,四矩尺形足向下呈喇叭口状外撇,足间有扁桃状缺口。器盖与器身两端斜腹处各有一个兽首形半环形耳,耳的一端铸一兽头。盖口四边有兽形边卡。器表饰蟠虺纹。器底正中铸铭文4 行24 字:“惟正月初吉丁亥,中妃卫用其吉金,自作旅簠,子子孙孙永宝”。

簠,是古人用来盛稻粱的用具,它的用途相当后世的盘子。盖子与器物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成为器盖,打开来时就成为相同的两器,既方便又卫生。

铜鉴

春秋晚期

通高20.5 厘米,口径39.8 厘米,底径22.2 厘米

1978 年淅川县下寺3 号墓出土

该器为敞口,方唇,折沿,束颈,鼓腹,平底。颈、腹间各有一个浮雕兽形竖环耳,前后又各有一个饰绹索纹的竖环钮。颈和上腹部饰蟠螭纹带各一周,肩饰绹索纹一周。

鉴,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鉴初为陶质,也就是陶盆,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西汉时仍有铸造。用途较多,一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所谓“以人为鉴”、“以史为鉴”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二是盛冰,《周礼·天官·凌人》中载:“春始治鉴”,注中解释:“以盛冰,置食其中,以御温气。”可见与后来的冰箱功用是一样的。三即沐浴洗澡用。

铜洗

西汉

通高7.7 厘米,通宽33.2 厘米

该器敞口,宽缘外折,折腹平底,素面,器胎较厚重。

洗,盥洗用的器皿,类似于现在的脸盆。

交龙纹盥缶

口径18.5 厘米,通高30.9 厘米

1978 年淅川县下寺7 号墓出土

覆碗形盖,盖顶有环形捉手。器为小口,短颈,广肩,肩上附竖环耳—对,深鼓腹,平底。盖肩沿和器肩各饰变形交龙纹带周,腹部饰变形交龙纹带和三角形几何纹。

饕餮纹浴缶

春秋

通高24.4 厘米,口径16.2 厘米,

1986 年7 月淅川县魏营村征集

整体丰圆,颈甚低,无盖,肩斜圆,肩有对称双耳,底内凹。腹饰两周弦纹间饕餮纹一周。

青瓷盂

西晋

口径8 厘米通高9 厘米,底径10.9 厘米

该盂系盘口,袋腹,平底,底未施釉。器表为细冰裂纹。

铜甑

西汉

通宽13.8 厘米,通高8.3 厘米

该器敞口,平沿外折,腹下收稍微鼓,底带矮圈足,中间有长形镂孔,素面。它是一种炊具,其状如盆,底部有孔,通常放置在鬲、釜上,加热过程中可使蒸汽上行,类似现在的蒸锅。利用沸水所产生的水蒸气高温杀菌。在没有消毒水和酒精的情况下,100 度的沸水,通过“甑”长时间地蒸,可以达到消毒杀菌的功效。

铜熏炉

西汉

通宽16 厘米,通高13 厘米

西汉时期生活用具。熏炉圆盘形底座,平沿外折,中有圆柱与熏炉相接,炉体呈半球形,上有镂空山形盖,山上有怪兽等动物。

熏香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种类繁多,器形优美,纹饰瑰丽,风格多种多样,而且铸造技巧娴熟、制作极为精致,先秦时人们是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或芳香味的植物直接焚烧,利用焚烧时的烟气来驱逐蚊蝇或是净化室内空气,去除浊气,以达到除潮祛湿、强身健体的功效,罕见特定的熏香器。

猜你喜欢

淅川县铭文口径
前8 个月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7%
步枪口径之争(下)
步枪口径之争(上)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淅川县发挥协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的措施
淅川县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淅川县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