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情趣盎然的数学课堂

2021-06-30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花圃晶晶佳佳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陆 萍

席勒说:“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是真正的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融合游戏精神,可以让抽象、概括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学生会玩、能玩、敢玩、乐玩中,让思考和探究变成一种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其中,个性生长、智慧进步、乐观前行。在日常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为学生营造情趣盎然的数学学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活泼、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新知、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游戏”和“教育”这两个词在希腊语里有着相同的词根,均指向“儿童活动”。顺应儿童的观察、思维、解释和表达方式,通过“游戏精神”的渗透,释放学习中的游戏因子,可以让学生乐此不疲,主动生长。

最后,笔者将这些算式按加法和减法分别集中呈现出来,揭示“这就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热情鼓励大家:“同学们还没要教师教,就都自己学会了!”

二、注意学习情境的前后统一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去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但我们在创设一些学习情境时,也需要尽可能地简约、明了。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时,笔者开课即直奔主题:“儿童节这一天,明明带来了35只气球,佳佳带来了20只气球。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立刻投入其中,给出:“明明和佳佳一共带来了多少只气球?”“明明比佳佳多带了多少只气球?”“佳佳比明明少带了多少只气球?”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又列出了相关的算式:“35+20”“35-20”。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算法的思考和实践中去。

在一节主题明确的数学课上,我们除了要避免过度花哨的背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还应尽量保持情境的前后一致、相对统一。

如在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练习中,笔者将以上情境继续推进:“佳佳刚把自己的20只气球挂好,晶晶又拿来了4只,根据明明和晶晶的气球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条件提问:“明明和晶晶一共带来了多少只气球?”“明明比晶晶多带了多少只气球?”而后快速列出相应的算式:“35+4”“35-4”。如此,让课堂顺势转入新的计算的学习中去。

三、适时走进学生自身的情境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维状态,从而迅速理解、发现学生的想法,为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如在进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文的爸爸打算在自家院子里建一个长是6米、宽是4米的长方形花圃,并在最上面贴一层边长是20厘米的瓷砖,请你帮小文的爸爸计算一下,他大概需要买多少块这样的瓷砖?”很快,大部分学生列出算式:“(6+4)×2=20(米);20米=2000厘米;2000÷20=100(块)”。

这时,一学生突然发问:“我觉得小文爸爸可以将花圃贴着一面墙来建,这样可以少买一些瓷砖。”这样的特殊图形能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深刻,于是,笔者立刻放弃了原来的练习题,走进了这位学生的思维情境,引导大家一起设想长方形花圃的不同建法,并分别计算出此时的花圃周长。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类的活动无非两种,要么是为生存而为的劳作,要么就是游戏。在学生童年时代学习的数学课堂,应当多一点游戏的味道,让数学变得好玩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花圃晶晶佳佳
欢乐的歌
Digging for the past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炎热的夏天
The Impact of Dignity on Design Behavior
红樱绿茶两相欢
母亲的花圃
虎伯的花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