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培养专项运动技能为核心的 《小篮球》大单元教学

2021-06-30马杨旭王兴发裴晴王久乐俞齐杰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接球专项篮球

马杨旭 王兴发 裴晴 王久乐 俞齐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为贯彻文件精神,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使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要求,本文以水平三(六年级)第1学期《小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为例,构建以培养专项运动技能为核心的篮球教学大单元教学体系。

一、以“赛”为抓手,确立单元目标

“赛”是球类体育项目的路径之一,专项运动技能只有在“赛”中才能完全体现实用价值。笔者在单元设计中以“赛”为抓手,通过“教會、勤练、常赛”,达到使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预定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中的移动和行进间双手接球等技术动作,并与运球、投篮等技术组合进行联系,不断巩固和提高技术,强化动作之间的衔接。课堂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让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技术,提高实战能力,让学生在“赛”中学、“赛”中练、“赛”中用,培养学生将“赛”的能力真正渗透到单元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基于此,六年级第1学期《小篮球》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认知:懂得篮球运动装备知识,养成篮球运动前主动进行准备活动的习惯,在激烈的对抗中懂得自我保护,运动后做好肌肉放松,学会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常识。

技能:基本运动技能包括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包括学习并掌握在篮球场上移动(侧向跑、变速跑、变向跑),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做到传得准、接得稳等,并能与运球、投篮等其他篮球技术动作顺畅地组合运用,完成简单的2人、3人的战术配合,引导学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所学技术,培养学生“赛”的能力。

品德:遵守比赛规则,文明比赛,培养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争取比赛胜利的团队精神。

二、按照“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分配单元课时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提出“技术、体能、运用”构建单元教学,即以学习技术为主的技术单元(新授课)、提高体能、巩固技术的体能单元(练习课)、培养技术在比赛情境中的运用能力的运用单元(比赛课)3个小单元共同构建大单元,并提出了球类课“技术、体能、运用”为1∶2∶3的单元课时分配方案。本单元根据《省纲要》3个教学维度要求分配技术3节、体能6节、运用9节的单元课时。安排大量有对抗性的游戏和比赛活动课时,让学生不断提高移动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及与其他篮球技术组合运用的能力,达到能“赛”的水平(表1)。需要明确的是,“技术、体能、运用”课时分配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学生的篮球基础做不同的分配。

三、依据“学练三个一”,设计课时教学计划

《省纲要》在“技术、体能、运用”的框架下,提供了体育课堂教学“学练三个一”的教学过程方案,即球类课按照“单一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实施教学。强调在各种组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中,巩固、提高单个技术动作质量,建立多种“组块式”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开放式运动技能”的篮球项目特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单个动作与组合动作的学练质量,并创设不同难度的环境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发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方法。同时,在教学比赛中简化比赛规则,降低动作要求,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协作性特征,提高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以水平三(六年级)第1学期《小篮球》单元“学练三个一”课时计划为例。

单一身体练习。移动:侧身跑、变速跑、变向跑;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组合练习:侧身跑+传接球、变速跑+运球、变向跑+传接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投篮,运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侧身跑(变速跑、变向跑)+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投篮。

游戏与比赛。游戏1:快速移动;游戏2: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迎面接力赛;游戏3:“抢截球”游戏;比赛:4人制比赛(半场)。

四、基于专项运动技能,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反馈,同时其也统领了整个单元教学过程。本单元篮球教学评价设计基于篮球专项运动技能要求,设计了检评+测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检查评定是教师对学生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幅度等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情况进行评价。测评是按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进行量化测试。互评是学生对同队或不同队的同学在教学和比赛中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和运动技能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在比赛中表现的评价)。评价体系中篮球专项运动技能的评价(80分,包括专项认识、专项体能、专项技术和比赛表现)为主体评价(表2、表3)。通过多元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运动技能积极主动地运用到比赛中,切实提高“赛”的能力。多元评价过程贯穿篮球单元教学始终,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篮球单元学习态度、专项运动技能水平和提升等情况,达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目的。

基于上述内容,以水平三(六年级)第1学期篮球大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由移动、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发展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3个小单元组成大单元教学计划(附件1)。第1 课时为单元的教学准备(附件2)。第2、第3课时(附件3、4)是移动单元的动作方法和练习方法,第4课时不再呈现。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本学期主要技术学习单元,按《省纲要》要求呈现第5课时(附件5)动作方法,第6、第7课时(附件6、7)练习方法1、2,第8课时(附件8)运用方法1,不呈现第10课时运用方法3,呈现第11(附件9)技术评价。发展篮球活动能力的练习与游戏单元呈现第14课时(附件10),其他课时不呈现。单元评价的2课时(第17、18课时)不再呈现。

要让学生有效掌握1~2项球类运动技能,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项技术动作,更要培养其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术的能力。教学中,应建立目标明确、衔接严密的小、中、高一体化单元教学体系,在各水平段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让更多的学生走上赛场。8FFE0822-1633-45AD-A29B-D42F973F03ED

猜你喜欢

接球专项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大树的日常
快乐篮球进山乡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单元教学微型专题
拍篮球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抛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