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看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6-29李德贤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阅读教学

摘 要: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结合教学实例完整地呈现了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重点介绍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期望提升读者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认识与能力。

关键词:学科素养;阅读教学;设计意图

一、教学分析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笔者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与技能来理解文本,包括根据课文标题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通过略读快速获得文章的大意,通过细读弄懂文本的整体脉络和具体内容,通过寻读快速获取文本相关信息等。(2)让学生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有关情况:地震前所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地震发生后对整个城市造成的毁灭性的破坏,以及地震后随之而来的全国军民的大救援等。(3)锻炼、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提炼、概括内容的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用英语表达的能力。(4)让学生了解新闻类、事件报道类体裁的写作特点,并能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借鉴和运用。(5)保持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

英语阅读教学应同时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展开,从而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获得阅读技能的同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获得语言输入,通过完成任务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笔者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在导入后,笔者引导学生从语篇的整体入手,步步深入,层层剖析,又环环相扣。首先从语篇体裁出发,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是一篇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展开的记叙文,从而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大意,即地震前所发生的奇怪的事、地震发生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地震后的救援。在此基础上,为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也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笔者先让学生试着用三个名词来分别概括三个部分的大意,再用三个形容词来修饰名词,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过渡到深层理解,然后逐渐进入微观分析,如作者在文本中使用了大量具体的数字,为什么?通过引导,学生知道了这些数字有助于真实地再现地震的惨烈。于是,筆者很自然地提出:为什么唐山地震如此惨烈?最后,再回到对文本标题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及每一步骤的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为:导入—文本标题预测文本内容—略读了解文本体裁—文本结构—细读把握文本内容—寻读感知写作特点—讨论深度理解文本。具体过程如下:

Step1:Lead-in

T: The title of this unit is“earthquakes”,so here Id like to know what you will think of when you see or hear the word “earthquake”?

S1:During an earthquake many people are injured or killed.

S2:A lot of buildings are damaged or destroyed.

S3:Many people will lose their homes.

S4:After an earthquake,food,water,tents are badly needed.

T:You did a good job.Now,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please try to describe them  one by one.

【设计意图:笔者采用“头脑风暴法”,期望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与参与热情。同时,笔者利用图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部分生词和短语。】

Step2:Prediction

老师把阅读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并提出如下问题:

T: According to the title“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will talk about?

大约2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S1:The text will talk about“earthquakes”.

T:Earthquakes?what do you mean?Can you say more?

S2:The result of earthquakes,that is,because an earthquake happened,the earth didnt sleep.

S3:Because an earthquake happened,the people on the earth couldnt sleep.

S4:Perhaps,an earthquake happened at night.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文章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笔者让学生在读前根据标题预测文章具体内容,有利于激活学生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和经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都有好奇心,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降低后续阅读的难度。】

Step3:Skimming

笔者在本环节设计了如下问题:

1.What writing style is used in the text?

A.Narrative writing

B.Argumentative writing

C.Expository writing

2.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developed?

A.In order of time

B.In order of space

C.In order of importance

3.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设计意图:“略读”是一种阅读的技能,虽然笔者此前已经教过学生怎样“略读”,但仍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得到运用与强化。英语阅读的整体教学模式强调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再细读和寻读。笔者设计以上三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略读明白文章的体裁、结构,并培养学生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结构采用不同的阅讀策略的能力,从而能够快速地获取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大意。】

Step 4:Close reading

笔者在本环节设计了如下问题:

1.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由于有前面skimming的铺垫,尤其是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课文应该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before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于是,笔者追问:

2.What are they?and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学生比较容易说出:

Part1:para.1what happened before the earthquake?

Part2:para.2&3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Part3:para.4 what people did after the earthquake?

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布置给学生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

1.Can you try to use just one key word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以下答案:

Part1:signs

Part2:loss

Part3:rescue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2.Can you try to add one or more adjective word before the key word to better show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以下答案:

Part1:warning signs

Part2:heavy loss

Part3:timely rescue

【设计意图:“细读”文本就是为了完全弄懂文本的整体脉络和具体内容。四个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用以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问题1和问题2,学生只要认真仔细阅读文本,不难解答。而问题3和问题4,需要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概括,既是很好的阅读理解、思维品质的训练,也是训练、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笔者认为在阅读课上学习词汇的时机可以是读前,也可以在读中和读后,要视具体情况和实际效果而定。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语境中准确、灵活地运用。另外,从课堂实践来看,问题3和问题4虽然有较大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却异常高涨,纷纷举手想到黑板前写下他们的答案。由此可见,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更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这类问题或任务的设计和运用情有独钟并屡试不爽!】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李静纯,黄远振.英语学科素养: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11):16-19.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德贤(196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职称:中学高级,研究方向:英语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