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高中国际理解教育模式的构建

2021-06-29叶文化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政治认同模式

叶文化

摘 要:当今世界面临百年之大变局,“学会用国际的眼光看问题,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政治认同居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养之首,培养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才能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政治认同;国际理解教育;模式;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在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构建高中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对国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主张,进而培养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一、什么是政治认同与国际理解教育

所谓的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政治权力的承认、接受和赞同,并自觉地以该政治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政治行为。政治认同包括政策认同、执政党和政府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新课标基本理念“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中指出: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二、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高中国际理解教育模式的探索

1.立足课堂,巧设情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新课标基本理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中”提道: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国际时政热点为背景,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国际问题(事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从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例如,在讲“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曾长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然而近年来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越来越多,搅得各国不得安生。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主张多边主义、互利共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结合上述材料,从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角度,谈谈你对中美两国不同主张的认识。

设置这个问题情境,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国都把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我国在坚定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还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领悟我国多边主义的国际主张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倡议,从而提升学生对我国对外政策的政治认同。

教学情境可采用多种形式来设置,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个视频、一则新闻、一个故事等,并通过提问、讨论、评析、 辩论等方式进行情景分析,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2.深化认识,活动化教学

如果说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的过程,组织政治学科竞赛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中“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课程化”的基本要求。

笔者认为,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政治学科竞赛,可以“时政演讲比赛”“时政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比赛”等活动形式来开展。

有人说,舞台有多大,学生的潜力就有多大。学生并非没有才华,只是缺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笔者曾于2019年12月在高三年级举办“时政演讲比赛”,学生纷纷围绕自己关注的国际问题发表看法、深入思考,有的关注叙利亚难民问题,有的关注中美贸易战,有的关注英国脱欧问题……比赛取得巨大成功,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或聆听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与国际形势的严峻性,领悟到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的艰巨性。

通过比赛的组织与开展,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学生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四个自信”、努力学习,争取为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

活动化教学的开展,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活动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过程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安全性;活动成果要具有可推广性。

3.思想引导,课堂拓展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支离破碎的信息甚至是一些歪曲事实的假新闻,如何在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件的本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显然不是一张图片、一段视频甚至是一节课就能够实现的。

国际问题(事件)往往有一国甚至多国的历史背景,有事件发生的导火索,有直接原因也有深层次原因,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因此,要把一个国际问题的来龙去脉跟学生讲清楚,只是在课堂设置教学情境或举办学科竞赛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举办针对某一国际问题(事件)的主题讲座,这样就可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向学生详细介绍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和影响等问题,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理解。

认同则不排斥,认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政治认同,爱国爱党,绝不是通过喊口号或者背诵默写几个标语就能够实现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离不开教师在思想上的引导,离不开学生的自觉感悟。

4.与时俱进,线上德育

新课标基本理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中提道: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授课作为教育教学的新形式,将深刻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课程網上回看、作业网上批改、网络问卷调查等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充分彰显,全国师生也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网络教与学的能力和水平。

世界每天都在变,国际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国际问题每天都有新的动向,我们不能为了对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而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怎么办呢?答案是:线上德育。

制作微课视频,开展“线上德育”是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高中国际理解教育模式中难度系数最大的一种:既要求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懂得多渠道搜集信息、整理素材,又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和视频制作技术,还要依法依规申请用于发布信息的社交媒体的账号(也可以借助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公众号发布)。

观念可以改,制度可以变,技术可以学。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主动搭上现代信息技术这列“高铁”,使之更好地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比如,我们可以把“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等时政问题制作成微课视频,以“线上德育”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线上观看,既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又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线上德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对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则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杨培明.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阐释与路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34).

[2]杨杰川,杨金平,王京.中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学校项目网络”的分析[J].创新人才教育,2020(1).

[3]张蓉,龚灵.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回顾与反思: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5).

注:本文系东莞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专项课题“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ZKT2020-057)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政治认同模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