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门艺术
2021-06-29杨丽红
杨丽红
会“说”的家长,犹如拿着一把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封闭的心门,使彼此心灵的交流更加顺畅。可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家长慨叹:孩子老是不听话怎么办?那么,家长朋友们该如何找到那把金钥匙,打开孩子的心门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谈起:有些话不必说,有些话可以这么说,有些话要多说。
一、有些话不必说
1.“为了你,我都不去工作了。”
说这句话的家长,觉得自己是很委屈的“自我牺牲型”家长。
现实情况是,一个只围着家庭和孩子打转,几乎没有社交的家长,很难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且,家长如果一整天都在家待着,一旦孩子放学回家就会围着孩子转,还可能会在无意中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试问:孩子真的需要家长一直在家陪着吗?
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如果家长努力工作和生活,无形之中就可以成为激励孩子的榜样。自然,也无需家长以“为了你,我都不去工作了”为由来督促孩子努力学习了。
2.“你不努力学习,对得起我的辛苦吗?”
“看看爸爸有多累,整天爬高上低,一身汗、一身泥,你不努力学习,对得起我的辛苦吗?”
“妈妈每天上班都得看着别人的脸色,工作战战兢兢,实在不容易啊!你还不努力学习,对得起我的辛苦吗?”
“为了让你来这里上学,我东挪西借在城里买了房,还跑到千里之外去打工。你不努力学习,对得起我的辛苦吗?”
…………
以上的话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负能量,让孩子丧失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力量,徒增烦恼和压力,适得其反!
我们努力工作,既是为了让全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工作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寻求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但更多地应该展现给孩子一种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气神。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可以给孩子更好的引领的。
3.“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
有多少孩子都讨厌同一个孩子,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李阿姨家的孩子,每天回家都要幫助爸爸妈妈做晚饭,多勤快!”
“你看看刘叔叔家的孩子,每天回家都会主动学习,多上进!”
“你看看某某同学,人家的成绩顶呱呱的,你怎么跟人家差那么多啊!”
…………
难道别人的孩子都好,就自己的孩子不好吗?为什么孩子会反感“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因为家长无休止地拿着众多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家孩子的不足。而且,家长越比越生气,孩子越听越郁闷,最终一定是不欢而散。
一些家长经常陪伴孩子阅读,我们是不是太忙没时间呢?
一些家长用心聆听孩子倾诉心声,我们是不是经常只给孩子一个背影呢?
一些家长很慷慨地赞美孩子,而我们是不是习惯以打击教育为主呢?
…………
我们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一而再再而三地长他人孩子威风,灭自己孩子志气。
二、有些话可以这么说
1.态度要诚恳
我在一所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过这样的标语: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
这则标语,突出的是对幼儿的尊重,对幼儿心灵的呵护。同样的,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这个教育理念也是适用的。我们要有一颗真正尊重孩子的心,把孩子当成朋友来尊重。
家长不可高高在上俯视孩子,应从心灵上与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遇事多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发言权的,是能和家长一样当家做主的。家长也会有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盲区,那就虚心向孩子请教吧,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如果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多商量,多请教,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是有发言权的,一定会更加自信。家长的“说”,也更有实效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家长准备带孩子外出旅游,家长选定了一个地方,结果孩子哭着抗议:“为什么当家做主的一定是大人?为什么都是你们说了算?说好的带我去玩儿,为什么不问问我的意见?我想去白洋淀,那里有我想看的芦苇荡,还有荷花,为什么就不能去那里呢?”
听了孩子的一番陈述,家长非常诚恳地和孩子一起商量要去哪玩。最终,家长听从了孩子的意见,去白洋淀。只有诚恳地和孩子商量、分析、交流,家长的“说”才有实效。
2.说的内容要恰当
“有话好好说”,同样的事情,家长恰当的表达很重要。
(1)正面管教
有一种批评,就是家长一直在指责孩子横也不是,竖也不对。孩子被吵得晕晕乎乎的,只知道自己的各种不对,可是不知道什么是“对”、应该怎么做才更好。所以,家长与其费那么大力气去批评孩子的错误,不如静下心来指导一下孩子应该怎么做。
比如,“你怎么可以在同学考试失利的时候,大声说自己考得好呢?”可以换成“当同学考试失利的时候,可以鼓励一下他,没关系,只要努力,下一次一定会考得更好的”。
“什么家务活儿都不干,你是咱家的成员吗?”可以换成“爸妈工作都很累,你可以适当干一点儿家务活,帮我们分担一下”。
“怎么又跟老师顶撞了?这不好啊!”可以换成“与老师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妈妈相信你可以处理好的”。
家长真诚地告诉孩子“怎么做更好”,比起来经常指责他“这样做不好”,更能讲到孩子心里去,因为他知道,你是在真诚地帮助他。
(2)积极帮助
鲁迅先生的回忆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话——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简简单单一句话——“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就让幼小的鲁迅心生如此大的敬意,是因为这些话表明了长妈妈有多么在乎“我”的想法,大字不识的她想办法帮助“我”实现了一个天大的愿望。长妈妈在鲁迅的心中,一定是高大的,具有了神力的。
这样的“说”,迅速拉近了孩子与大人之间的心灵距离。
(3)简洁明了
家长与其唠唠叨叨地给孩子讲述一件事情,还不如直奔主题,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对孩子的指导更加明晰有效。
比如,天已经晚了,可是孩子还在玩儿,家长提醒孩子该休息了。
一种是唠叨却无效的提醒——“妈妈给你说了多少遍了,到点儿就要休息!熬夜对身体不好,还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连个子都不能好好长了呢!快点儿,听妈妈的话,上床休息去!”
与其这样,不如简洁明了地说:“已经很晚了,你该去休息了。”
一般情况下,孩子是有规则意识的,家长简洁明了地点明他应该做的事情就好,不必绕圈子。这样的“说”,效果才不会打折扣。
3.“说”的场合需合适
对于孩子的说教,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家长完全可以选择一些和谐的、轻松的场合来进行,让孩子放松身心,敞开心扉来交流。比如,可以是饭后散步的时候,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春游踏青的时候……
轻松的气氛里,闲聊的状态下,家长说的话,会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孩子的心里。
三、有些话要多说
有效激励孩子成长的话,家长可以多说。只有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强烈的正能量,他的成长欲望才会比较强烈。
1.“你很有潜力,爸爸妈妈相信你!”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你很有潜力,爸爸妈妈相信你!”因为当一个人遇到挫折的时候,特别容易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这时家长只有及时予以孩子有效的帮助,让孩子的潜力真正发挥出来,才是行之有效的“说”。有了爸爸妈妈做自己的坚强后盾,孩子的心里才会更加踏实,克服困难的力量也会增加。
2.“生活不易,挫折是进步的台阶。”
家长要告诉孩子,当你觉得自己走得很累的时候,那是在走上坡路。行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咬緊牙坚持走下去,把成长中的挫折当作进步的台阶,努力向上攀登,到峰顶上看无限风光。
3.“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宽慰孩子:困难,并不可怕,我们一起来想办法。一条道行不通,我们就换另一条道。很多事情,处理起来的确千难万难,但是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4.“你也会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尽管孩子们都不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能成为其他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件比较开心的事情。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家长应细心发现,多多鼓励,让孩子增强自信,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家长不断学习,反复修炼,才能获得提升。会“说”,让家长拥有一把打开孩子心扉的金钥匙,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