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师范生课堂教学创新力培养探究
2021-06-29毛利丹
毛利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了提升我国教师质量的重要性,创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紧迫性,以及严把教师职业入口的关键性。作为全国教育大省,河南省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众所周知,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河南省农村学校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均衡、专业师资短缺等突出问题,自2016年起,河南省依据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以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为目标和载体,全面启动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积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专业化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同时,要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这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和责任,更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培育入手。因此,在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为保证小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小学在岗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更应提高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质量,提升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课堂教学创新力。
我们通过对全科师范生课堂教学设计的分析,详细了解了师范生课堂教学实际表现,并对其课堂教学创新力培养的现状有了掌握。
一、师范生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介绍
《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地方高校培养师范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要求,该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教学设计”思想,侧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与课外结合、章节与案例结合的“三结合”作为教学理念,分别从教材使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业布置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兼具内在理论素养和外在教学技能的小学全科教师。
该课程重点打造“课中课”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教学机会和试讲平台,主要采用“集体备课—小组试讲—三方评价—课后反思总结”四个步骤,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首先,学生自行分组,合理分工,配合完成课堂试讲任务,并将其与教师的理论讲授相结合,以提高在课程与教学开发与设计方面的实践能力、团结与合作能力。其次,试讲小组充分备课,课前填写并提交教学设计、教学PPT、备课表等材料。小组成员自行选择授课内容,主讲人在规定时间(10~15分钟)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再次,试讲结束后,依据“2+2”多选性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法,实施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讲课小组成员自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在此基础上,试讲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学反思的写作。最后,教师为每一小组填写听课记录表,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改进建议,将量化评分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具体教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
总之,校方通过《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这一必修课程的开设,期望体现“三结合”的系统性教学体系,即教学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与讲课小组自评相结合,课堂口头评价与课后教学反思的撰写相结合,这既提升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又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师范生课堂教学表现评析
在分组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师范生而言,短暂的课堂试讲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师范生的教学功底与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有多种,以下主要结合本研究的主题,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小学全科师范生课堂教学表现进行详细论述。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课堂评价环节的生生、师生互动可知,师范生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兴趣以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与教学目标、师范生自身的学科方向一致,是否符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与教学目标基本一致。通过试讲小组的课堂反馈与课后教学反思可知,师范生在选择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之前,能够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学生的小组教学反思是这样写的:我们组讨论认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作文是教学的重要方面,这节课就是要学会如何尊重并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通过这一小组学生的课堂教学表现可知,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基本符合师范生自身专业的特征。总体而言,师范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自身专业的契合度较高,这体现出师范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例如,有学生小组将语文与数学进行融合教学,所选主题为古诗《静夜思》。学生解释选题的原因:因为月亮是圆的,可在讲解月亮的形状时学习“圆”的知识。显然,这一小组的学生通过灵活地融合小学数学与语文知识,为课堂创设诗意且科学的导入情境。而且,小组成员由汉族和藏族同学组成,由此将教学内容进行双语展示和解说,这可以让小学生对藏语有所了解,增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交叉學科知识的结合与双语教学,体现出师范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见图1)
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有不符合教学对象性质的现象。对小教专业师范生选择的教学内容主题统计发现,教学对象主要有小学生和小学教师两类。大部分师范生选择的教学对象是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而极少部分师范生选择的教学对象是小学教师,其授课选题更侧重对小学教师职前专业培训和西方文化介绍,包括“如何系统上好一节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犹太人的早期教育——爱从小开始”等。对比发现,不同的教学对象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形式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知,仍有一部分师范生对自身的职业角色缺乏清晰定位,在教学选题上缺乏新意,与“未来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教学素养尚有差距。
2.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创新性得以提升
总体上,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的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课件内容的编排与教学内容的组织相一致。而且,随着课堂教学多元评价和课后教学反思的有序进行,师范生的课件制作水平得到逐步提升。例如,师范生制作的《游子吟》课件,内容详略得当,文字与图形、人物、音频等不同形式有效结合,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实用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小组成员在教学反思中对自身优点充分肯定:本组PPT的制作版面简单明了、清晰自然。其中生动鲜活的插图又让版面看起来十分有趣,不会显得很呆板,同时还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插入音乐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见图2)
大多数师范生能够娴熟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课件内容的编排和动画设计等方面体现出极强的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此外,也有部分师范生在课件制作细节的处理上,仍存在疏漏之处。例如,通过师范生的教学反思可知:PPT制作没有把握好字号的设置,字号相对较小,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还有就是每段话、每个页面上的重点内容没有特别标记,重点不是很突出。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还缺乏创新性
首先,选择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目前,受学科性质和自身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师范生选择的是“教师的教法”,且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尤其是对理论性较强、关于“小学教师培训”相关内容的讲解,在教法上缺乏一定的新意。因此,有小组成员在教学反思中总结:“主讲人没有处理好讲和读的关系,多以读为主,且语速较快缺少停顿,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组的所有同学都会引起重视,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处理好讲和读的关系。”而且,部分师范生混淆了“讲课”与“说课”。事实上,“讲课”侧重教什么、怎么教,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强调“以学论教”;“说课”侧重为什么这样教、指导学生怎样学,主要面向教师同行、专家等评价主体,更强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评价。这说明师范生对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不够深入,缺乏一定的教学探究意识。
其次,对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创新性。通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构成应是丰富多样的,能够体现教师的个性特色与独创元素。然而,从试讲环节的表现来看,师范生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尚显不足,不能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例如,全科师范生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设置“闯关练习”,将教师讲解与学生参与游戏、数学练习相结合,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但是,在课堂上,师范生还不能娴熟使用讲授法,发挥师生互动的积极作用,难以诠释出教学内容的精彩之处。(见图3)
目前,娴熟地、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成为大部分师范生面临的难题。有的全科师范生在教学反思中写道:“主讲人关于课堂导入的地方存在较大的不足,进入主题显得较为突兀,没有做到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在讲解过程中主讲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较少,没有充分带动课堂氛围。”一定程度上,这一问题制约了师范生教学创新力的提升。
三、师范生课堂教学表现共性分析
由上文可知,目前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课堂教学表现既有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大部分师范生具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学习力,并体现出自身的创新思维;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师范生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即大部分师范生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尤其是对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自身的教学特色与创造力。究其原因,全科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虽好,但其课堂教学表现多属于外在任务驱动型,在增强自身的教学创新意识、激发自身教学潜能的动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今后,厚植师范生教育情怀,帮助其找准未来职业角色定位,增强其自主探索意识,提升其課堂教学创新素养,将成为河南省公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随着河南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步伐的加快,应促使地方政府、学校、教师和家庭等多方形成合力,为师范生课堂教学创新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高水平的专业指导和基本的情感关怀,为其提供坚实、多样的课堂教学实践平台和锻炼机会,从而快速提升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创新素养,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提供最基础的师资保障。
(本文系2020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地方高校新入职教师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0BJY037)
(责 编 再 澜)